名人经历

2013-12-31 00:00:00
环球人物 2013年13期

伏尔泰送“馅饼”

张军霞

1732年,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的戏剧《查伊尔》公演后,受到观众好评。不过,伏尔泰对作品却并不满意,认为剧中人物还需再推敲。于是,他又进行了修改。这一改可给演员们添了不少麻烦。刚熟悉的剧本、台词,又得重新排练。该剧的主角杜孚林不乐意了。他拒绝与伏尔泰沟通剧本,而且也不再参加排练。

无奈之下,伏尔泰只好跑到杜孚林家,把剧本塞到了他的信箱里。即便如此,杜孚林仍然不买账。这可愁坏了伏尔泰。一天,听说杜孚林要举行一场宴会,伏尔泰有了主意。他专门订制了一个大馅饼,请人送到宴会上。

听说大作家伏尔泰送来了馅饼,宾客们都很好奇,催促杜孚林赶快切开尝尝。可他刚切开一点,就被中间硬硬的东西卡住了。打开一看,原来正是伏尔泰修改的剧本!杜孚林哭笑不得,只能向大家解释事情的缘由。大家一听,纷纷劝他拿出来读读看。杜孚林只好当众读起了剧本。没想到刚读了几页,他就被新增加的内容打动了,马上答应重新排练。后来,重排的戏剧《查伊尔》成为了经典之作。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固执的人。杜孚林之所以会“投降”,是感动于一个作家对自己作品质量的执著和认真。

意外破解的千年难题

张小平

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数学王子”。19岁时,他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读博士。一天晚上,高斯在宿舍做导师布置的数学题。题目很快就做完了,当他准备合上书本休息时,却发现里面还夹着张纸条: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17边形。

难道这是导师留的附加题?高斯没多想,就拿出圆规和直尺研究起来。可画了半天,他也没找出头绪。夜深了,宿舍里其他人都睡了,高斯还是放不下,继续琢磨着。终于,经过一夜奋战后,他总算解出了这道难题。

当高斯把做好的题给导师,导师当时就惊呆了,声音颤抖地问:“这真是你做出来的?”高斯答:“当然,花了我一夜的时间呢。”导师简直不敢相信,隔了许久才说:“它可是2000多年来一直悬而未解的难题,从没人做出来过,你竟然用一晚上就完成了,真是难以置信!”高斯怔住了,转而问道:“那您为何把它布置给我呢?”导师笑着说:“最近我正在研究它。昨天给你布置习题时,不小心把它夹在你的习题本里了。”

那之后,经常有人拿各种难题来请教高斯,他也总愿意去不断尝试。凭着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他后来在数学、物理等领域都取得了不少成就。晚年高斯还常说起解开难题的往事。他说:“如果当时我知道那是千年未解的难题,也未必能一夜就解出来!其实许多难题并没想象的那么可怕,只是一开始我们就不愿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