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

2013-12-31 00:00:00
环球人物 2013年19期

第一的秘诀

黄鹤

上世纪70年代,日本有家玻璃厂为了扩大安全玻璃的市场,聘请了营销专家佐藤来给业务员作指导。经过考量,佐藤决定先向优秀的业务员取取经,再做具体指导。

松田是公司最优秀的业务员,年年业绩都是第一。于是,佐藤跟松田跑了3笔业务,很快发现了他的独特方法。原来,每次去谈生意,松田除了要带上安全玻璃,还会带一把铁锤子。见到客户,松田便先问对方:“你相信我们安全玻璃的质量吗?”对方如果说还不太了解,他就把玻璃摆出来,然后举起锤子用力砸下去。客户看见玻璃真的丝毫无损,接下来便十分愉快地谈起了合作。佐藤很快把松田的这套推销秘诀公之于众,并强调说:“懂得抓住客户对质量存疑的心理,巧妙地做现场展示,这正是松田成为冠军的法宝。”

很快所有业务员都掌握了这套方法,果然有了效果。到了年底,佐藤注意到松田的业绩仍然遥遥领先,不禁疑惑地问:“现在大家都用了你的方法,为何你还能保住第一呢?”松田笑了,说:“原因很简单,你把我的方法公开后,我就开始改进方法,这样才能保持和大家不同。后来我就把锤子交给客户去砸样品,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更信赖我们的产品了!”

佐藤终于明白,原来第一并非靠什么秘诀,而是要靠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劣质的试音器

何慧慧

新中国成立之初,武汉北郊开了几十家瓷器店,专卖古代的汝窑钧窑。船夫林文清听说古瓷有升值潜力,就想淘几件宝贝赚大钱。没几天,他就看中几件瓷器,但担心上当没敢下手。

于是,林文清找到博物馆的瓷器鉴定专家请教。专家告诉他,选瓷可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字诀,其中望、闻、问都要一定专业积累,而切的方法则相对简单,只需选用好的陶瓷试音器来轻敲古瓷。正宗古瓷大都声音沙哑,仿品则清脆响亮,根据发音不同便可鉴定真伪。林文清如获至宝,当即买来一双筷状的试音器。

次日,林文清带着试音器测试了看中的汝窑餐具,结果瓷器没发出沉浑之音,反而声响清脆,他窃喜起来:“幸亏多长了心眼!”那之后,他又用试音器逐个试了看中的瓷器,结果都发出脆亮的声音,他不禁骂道:“都是不值钱的赝品,这些老板真黑心!”

林文清不甘心,继续寻找真品。有位老板注意到他总在店内逗留,便来问缘由。林文清说了鉴别方法,举着试音器抱怨道:“我用它测试过这里的许多瓷器,可都是假货!”老板拿过试音器,仔细看了看:“你这试音器是仿瓷材质,本身就是劣质品,敲其它古瓷怎能发出沙哑之音?”林文清大吃一惊,这才发现原先看中的古瓷大都已卖出。其实,识人断事好比鉴别瓷器,在下结论前,要先保证标准正确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