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舍宫缺不了的人
张小平
戴高乐是法国第十八任总统。1962年冬,他决定在爱丽舍宫举行团拜会,答谢那些平日为总统府事务操劳的工作人员。人员基本到齐了,戴高乐发现负责烧锅炉的临时工贝当还没到,便问秘书:“你邀请贝当了吗?”秘书点了点头:“请过了,或许他正忙着烧锅炉,要晚点到吧。”戴高乐说:“那我们再等等吧。”
团拜会要开始了,秘书低声报告戴高乐:“大家都等您讲话呢,总不能因为锅炉工没到就推迟吧?”戴高乐径直走到一边,关掉了屋内的暖气。没多久,寒气从各方袭来,众人抱怨起来。戴高乐又吩咐秘书说:“现在大家都知道贝当重要了,你快去把他找来。”
秘书很快找来贝当,戴高乐迎上前去:“这里的暖气停了,你来得真及时。”贝当检查过管道,打开了开关,屋内重新暖和起来。戴高乐高兴地领着他对大家说:“与在座的各位一样,贝当也是爱丽舍宫不可缺少的人物,因为有了他,我们才能坐在温暖舒适的屋子里。”众人鼓起掌来,贝当感动得热泪盈眶。
那一夜,所有人都聊得很开心。临走时,贝当忍不住对总统说:“谢谢您让我体验到了在爱丽舍宫当主人的待遇。”戴高乐笑着说:“你本来就是这里的主人。”戴高乐主张,对他人最好的尊重,就是让他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不可或缺,这十分重要。
罗丹学雕塑
张军霞
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24岁那年,他曾跟一位名字叫巴耶的老师学习雕塑。
一天,巴耶教学生们如何雕刻植物。只见他握着一把大雕刻刀,很快雕好了一朵玫瑰花。这时,有人来找巴耶,他便交代学生,让他们好好练习,自己有事要出去一会儿。
老师离开后,罗丹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和好友爱德华比赛,看谁雕刻的玫瑰花又多又好。爱德华雕刻了没几下,就揉着酸痛的手臂抱怨道:“雕刻这种花,为什么要用这样笨重的雕刻刀呢?不如我们换一种更小巧的刀吧!”罗丹立刻摇了摇头,说:“虽然我也感觉用这种大雕刻刀有些奇怪,但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定有他的道理,还是不要轻易改变吧!”
几个小时后,巴耶回来了,当他看到罗丹和爱德华的“杰作”时,不但没有夸奖他们,反而皱着眉头问:“难道你们在一直用这种大号的雕刻刀吗?”罗丹赶忙点了点头。巴耶却非常失望地说:“刚才我给你们上课时,因为一时找不到小号的雕刻刀,才临时用大号的演示了一遍。没想到你们居然一点都不懂得变通!”
罗丹看了看爱德华,羞愧得满脸通红。他终于明白,一味地盲从老师其实犯了教条主义错误。经过不懈努力,他用全新的艺术手法,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雕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