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能力应是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能力应从学习过程抓起,特别是要围绕课堂教学的预习、听课、复习、小结等环节。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的过程,更是指导学生“会学”的过程。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环节 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而各种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应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教学的成败要看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要主动学习,首先要有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必教。”一个好教师要教会学生能独立获取知识,一个好学生要学会自己获取知识。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走上社会,要有所作为都必须有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何入手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的能力是逐步形成和提高的,是在整个学生阶段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能力应从学习过程抓起,特别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环节。
一、重视课前预习,培养预习能力
预习这一环节不能忽视,更不能不做。因为它是听课的必要准备,是提高听课效率的有效方法。课前预习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通过预习,能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找出难点和疑点,提出需特别弄懂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练习,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接受和理解自然会更快、更深一些,还能做到听课与讲课同步。
如何指导学生读课本,做好自学、预习工作?首先要明确预习的目的,不是随便让学生看看课文。一定要带着问题看,预习课文至少要两遍。第一次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了解课文层次和结构,最好能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深入思考。并且对照课文后面相应的思考练习题,找到有关的答案。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把预习自学作为社会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做到每节课都保证自学时间。
二、培养听课和记笔记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入手,有时教师对教材内容需做些调查,或者作一定的取舍和补充,这样教师讲课的思路与教材的逻辑顺序会有一些差距,这种差距正是培养学生听课能力的好办法。学生除听课时思想高度集中、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外,还需要边听边思考,特别要注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听课时不仅要记笔记,而且要善于记笔记,学生要处理好记笔记与听课的关系,提高记笔记的能力。如何记笔记?教师要认真指导,告诉绝对不能变成会议“记录员”,简单地抄板书;也不能记与听脱节,不注意听课和积极思考,为记笔而记笔记,如果遇到记不下来或来不及记的地方,切不可忙于问旁边的同学,而放弃或影响听课。正确的做法是暂时放下,做个记号,课后再问老师或同学。教师还可结合自己的体会或总结学生记笔记的好方法,如“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教师板书跟着记,疑难问题重点记”的方法。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记笔记时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找出疑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为今后自学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学生善于复习,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复习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起到进一步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作用。如何复习?可用同学间讨论、小结等形式,也可运用阅读、思考和答疑相结合的办法,整理自己听课所学的知识,达到增强记忆、防止遗忘、及时消化、加深理解的目的。复习不是重复,而是再读、再思、再提高的过程,达到此目的的有效方法是质疑和释疑,它不仅能搞清楚许多原来不懂的或者似懂非懂的问题,而且能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常常有学生听课时觉得懂了,课后复习时又觉得问题很多,产生种种疑点。疑点一时解不了,怎么办?既不能个人冥思苦想、钻牛角尖,又不能一味依赖别人,而应该一“学”二“问”,“问”要与“思”相结合,先思后问或先问后思都可以。还有一种更重要的方法是要乐于勇于答别人的问,在答问过程中,既学习别人的优点,又检查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解疑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答疑,即使学生一时答不出或答不完整,也应多启发、引导,切不可包办代替。质疑和释疑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抓住教学的最后一环,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
小结是自学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就某一问题、某一课或某一单元的学习材料进行小结的能力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能力的发展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它能促进知识的扩展、融通和巩固;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多,越能给学生发展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帮助学生做好一节、一框、一章、一单元的小结。
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甚至做好示范,如图表法,列出知识对比方框图或知识系统图,图表要醒目,文字要简明,结构要合乎逻辑。再如以纲带目法,即抓住课文内容的“纲”,理清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融会贯通。在小结过程中,学生可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再次查漏补缺,以免“债台高筑”,积重难返。
总之,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的过程,更是指导学生“会学”的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过学生自己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解决。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是学生最常规的学习方法,从这五个环节抓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要注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深入钻研重要问题,持之以恒,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学习毅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我们研究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落脚点,也是目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倪洁华.浅谈培养学生能力的切入点.
[2]陈启坤.教师要善于转换自己的性别角色.
[3]徐文巧.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4]杨年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初探.
[5]王恒富.把练习融于课堂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