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健美操运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3-12-31 00:00:00张倩倩
考试周刊 2013年43期

摘 要: 健美操是以健身、美体和陶冶情操为发展目标,融体操、舞蹈和音乐于一体的艺术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教育中,节奏明快、活泼动感的健美操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柔韧、协调、灵敏、力量和耐力等方面,而且能够从心理健康上促进学生的“健、力、美”。此外,健美操还具有观赏性较强的表演功能,适用于学校的大型活动和文艺汇演。作为一项方兴未艾的体育运动,健美操项目已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从综合情况分析,由于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健美操运动没能得到相应程度的重视和发展。换言之,校园健美操教学改革还有着相当宽泛的潜力因素。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健美操运动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随着人类文明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体育运动日益关注,开始从身体锻炼到身心健康发展再次提升到人体美感与艺术相结合的高度。作为融体操与舞蹈于一体并注入音乐元素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不仅代表了体育身心的健康,而且代表了一种形体艺术的美感,对于中学生而言,它兼具趣味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然而从目前状况分析,中学生健美操教学尚处在初始化发展态势,还存在相当大的潜力空间。这就意味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健美操项目运动应当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发展性课题。本文结合初中健美操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抛砖引玉之论。

一、初中健美操教学的状况与问题现象

从校园观察和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健美操运动以其情感艺术和健康审美的属性特征,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欢迎、欣赏和青睐。然而,相对于教学发展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依然存在认知程度不高、形象内涵不深和发展速度不快等诸多不足之处。细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因素:一是虽然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为主,但是应试教育的习惯性影响还是很深,学校及社会依然重视文化教学而轻视体艺发展。二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宣教力度,学生对健美操的概念比较模糊,认知程度较低甚至存在错误意识,因而学习态度也就不够积极。如许多男生认为健美操属于女性舞蹈,不适合男子运动;而一些女生觉得练习健美操之后会长肌肉,反而影响体形美感。三是师资力量和水平等因素跟不上发展要求。如许多学校没有配备专业性健美操教师,没有可供健美操训练的相关设备和基地场所。四是由于学业负担较重,对于健美操运动而言,许多中学生存在“想爱却很难”的心理。五是以健美操运动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少之又少,缺少大力发展和快速发展的文化活动氛围来进行积极推促和有效支撑。以上五种问题现象,自然成为健美操运动取得大发展和快进步的障碍性因素。

二、新形势下推动中学生健美操教学的对策

认知决定层面,意识决定行为。本文从大力发展初中健美操运动的角度,根据教学实践和初步思考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要认真把握健美操运动的根本属性和特点。作为一项校园体育项目运动,健美操使得学生在有氧代谢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可以表现出独特的形体美。一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练习形式多样,一般不受场地、环境等的影响,练习的随时性和随地性较大。二是具有较强的个异性。健美操因其活泼生动、轻松大方、表现自如而被深受青睐和推崇。除了一些集体性健美操的发展要求之外,对于个体而言,可以根据性别、年龄、情趣和身体特征等因素,自由选择相应的练习内容和形式,从而使得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三是有明快的节奏感。这是其显著特点。强弱有致的音乐旋律能让人置身于动感十足的节奏中婉转联动、活力四射、畅快流连,能促使人行随意动、心行和谐。四是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健美操的表现形式乐观开朗、形体大方,能够把人体的美感得以充分体现,显现出“健力美”的艺术性,无论对于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具有相当的形象吸引力和独特的内在魅力,有健体健心的功能。

2.要在循序渐教的同时不断提高其运动技术。健美操教学是一门艺术性课程。合格乃至优秀的健美操教师既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技能技巧,更要通晓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健美操教学首先要从基础开始,做到循序渐进,同时逐步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这样才能取得扎实有效的训练效果。如形体训练是健身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形体训练则是以舞蹈基训为主,一般分为把杆训练、“地面”训练、离杆姿态训练和舞姿组合训练直至专项的身体素质形体训练(如平衡、转体等)等内容。对此,既不能揠苗助长,又不能超越脱节,而是要稳扎稳打、平步实行。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训练技术呢?本文认为,除了语言讲解法和动作示范法(包括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之外,多媒体演示比较法和观摩启发式相当重要。就是借助多媒体演示,组织学生观摩大型健美操比赛;或者把训练中的重难点动作要领进行“慢放”、“定格”、“回放”;或者把一些容易出错的技术要领通过正误对比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深刻领悟。如此,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3.要在活动氛围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健美意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努力创设健美操训练的活动环境和艺术氛围,以此迎合初中生的活泼心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内在欲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在学习小组之间,积极开展训练比赛或者动作创新比赛,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再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如大课间活动期间),可以不失时机地播放一些与健美操相适应的音乐,在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强他们的节奏感和律动感,努力把健美操音乐元素植入学生的思想灵魂。还可以直观演示一些音像和谐的健美操画面或赛事录像等,那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影像资料,能够舒缓学生紧张学习的身心,同时陶冶其情操,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