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教学的几点想法

2013-12-31 00:00:00赵欣
考试周刊 2013年43期

摘 要: 教师首先要关注论据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要求学生背诵“大气”的诗词和名人名言,充分利用课本论据;其次,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论据 评价方式

写作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几乎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针对写作问题的探讨,常常会演变为全民议论的社会事件,每年高考之后,关于作文命题的谈论便铺天盖地。面对如此重要的写作教学,教师该“怎么教”,又“教什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关注论据教学

论据到底是什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使用论据呢?作为语文老师,学生写作中的论据的“小气”曾经是我一直为之踌躇的问题,“有的机械模仿,缺少个性化思想和表达;有的只关注身边琐事,偏向自我的小领域,忽略国家与社会”。青年不该如此,中学生更不该如此。因此我针对论据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引导学生阅读

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尤其是学生的写作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并督促学生读文本,读名著,读诗文,读报纸杂志上的时文美文。通过多读,学生获得思想的提升、语言的积累,继而为灵感的产生做物质储备。有些学生喜爱读书,于是我为他们提供了《军事博览》、《二战英雄》、《你了解中外著名将帅吗》、《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等。这些书引起了学生,尤其是男同学的强烈兴趣,他们不但认真阅读,在课后还互相交流,高谈阔论,比一比谁知道得多。虽然听上去有一些自我吹嘘的感觉,但是我要的就是他们这种对阅读的兴趣,积少成多,必然会是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1]下面这段文字就是学生的一段阅读感悟:

如果说人追求的目标往往有两个,一为情感,而另一个便是物质。可惜的是,物质生活奢侈糜烂,往往占据了人生,取代了很多人的情感世界。因为有人讨厌内心的挣扎,于是乎有了钱就可拥有爱情吗?大费周章用金钱布置一场交通事故让儿子去追求喜爱的女孩。你也会疑问那个光着屁股乱射箭的小男孩会出现吗?答案是:“那个小流氓是不会出现的”。用金钱换来的爱情毫无价值。至少也很廉价。这廉价同样可以用在小利亚诺身上,在杀死了富户真正的儿子之后,却可以心安理得地在当上阔少爷,拆了同伙的桥,这种人可悲至连亲情都不能享受了。(高一·赵小玉《有感于<欧·亨利小说>》)

(二)要求学生背诵“大气”的诗词和名人名言

正因为学生胸中有了这些“大江东去”、“怒发冲冠”、“万里觅封侯”、“沙场秋点兵”的豪壮之气,潜移默化地,学生写作时的“大气”也就自然流露了。如建党七十周年时,一学生在周记中书写了心声,很有气势,我推荐了一批到《常州晚报》,后来发表了:

世纪中华千百年,如似江河湍水延。金戈铁马楚汉界,大江东去满江红。

呐喊捐躯赴国难,拼搏洒血保民安。追忆先驱铸国魂,回看奋斗泪沾衫。(高一·徐渊源《呐喊》)

(三)充分利用课本论据

教材中的课文、作者、背景很重要,尤其是作者和背景,虽然考试中没有,但这些易被忽视的东西,往往可以成为写作中的经典素材。例如,有的学生在论证逆境拼搏的观点时,就写到老舍在青年时期,艰难生活,努力求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师大;[2]在教学《史记》时,我有意识地进行写作片段训练,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地用上课本中的论据,例如:

挫折与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正确面对挫折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人生难免有挫折和逆境的阻挠,但只要以平稳的心态去面对,克服挫折,就可以战胜命运。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这部巨作,经受了各种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他不轻易放弃,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下来,并全力以赴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倘若司马迁没有在那些挫折面前坚持和忍耐下去,便不会留下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名著,也不会造就他伟大的一生和流芳百世的命运。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元素,如若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生命便是不丰富、不完整的。勇于面临挫折,才会使命运多一次机遇,多一次选择,多一次重生。(高二·黄阳竹《挫折与命运》)

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的确,语文教师要思考很多,如写作前的指导,写作后的评价等。

我深知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辛苦的付出,如果老师不能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学生的作品,我们要学会欣赏。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给予的也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3]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因为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地表扬,而是发自内心地激赏。[4]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

在讲评周记时,我寻找每一位学生作品的优点,每周十到十五人,真正用心评价这十几位同学的作品,写出发自内心的激赏,然后展示在教室的语文园地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写作,毕竟谁都希望能够榜上有名。

另外,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我会通过各种渠道推荐发表,例如,网上发表,推荐到各语文网站等。如果遇到更加优秀的作品,我就会把它推荐到写作报上。三年来,我用这种方法推荐了几十篇学生习作,其中有十二篇在江苏省写作报上发表,调动了更多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

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使学生“写得出,写得好,写得精”,因而我将为之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2]赵欣.源于生活,激发灵感,心存大气[J].文教资料,2011(17):57-58.

[3]曾顺龙.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情趣[J].新疆教育,2012(18):61-61.

[4]苏玉琴.给学生一种成就感——作文教学浅谈[J].金色年华:下,2010(1):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