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3-12-31 00:00:00张莹
考试周刊 2013年104期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以下是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准确把握课标理念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整个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教师要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探究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教学中,要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寻找合理资源,并收集、利用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努力营造开放、民主、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受音乐的内涵、获取音乐知识与技能,充分挖掘音乐潜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富有乐趣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在集体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实践中,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展学生的多元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重教学的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其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其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高中学段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3.1在教学中,应侧重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

3.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觉——体验——学习”。

3.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4.时代与经典相结合

在选择高中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经典作品时,还要加入高中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或者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试着平衡古典作品和现代作品的比例。接受学生的喜好,而不是强迫他们只能欣赏阳春白雪的作品,找到经典与通俗歌曲之间的结合点,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们,艺术是不分高低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高中学生平日更喜欢和偏好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流行音乐,接受他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既可以放松学生的神经,使学生对于音乐情感可以自由发挥,又能够有效实现良好的师生的互动。

5.共性与个性相协调,自主性和鼓励性相配合

由于学生在性格、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注意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贴近他们的实际,取得实际的情感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相协调、自主性和鼓励性相配合。

6.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7.弘扬民族音乐,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教师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有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8.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理解音乐本质,提高审美情趣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应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音乐兴趣就不可能上好音乐课,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想办法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渴望,让他们用心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课堂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特征。可以找一些适合学生唱的流行歌曲来上课,和学生讨论一下周杰伦的音乐配器的成功等,这样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拉近学生和音乐课堂的距离。但要注意,歌曲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声音特点和难易适中,让学生不难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从而使他们从渴望上音乐课到爱上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