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仲新,笔名齐新、周兵,1946年2月生于辽宁省大石桥市,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大石桥市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先后在《辽宁日报》《营口日报》《辽河》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多篇。
城市,是有灵魂的。
城市的性格就是城市的灵魂,而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性格。有的优雅,宛如玉立风韵的女子,需细细品味;有的内敛,从不显山露水,却丝毫不妨碍人们对它的热爱之情;有的会颠覆你最初的想象,给你最意外的惊喜;还有的则让你怀旧,予你激情,给你讲述最传奇最魔幻的故事。
我所在的城市是大石桥。
赋予大石桥的灵魂和性格又是什么呢?
通常,人们一提起莫高窟,就会想起敦煌;一提起千泉流碧,就会想起济南;一提钢铁,就会想起鞍山;一提起孔子,就会想到曲阜;一提起火腿,就会想起金华……看来,城市真需要我们细嚼慢咽啊!仔细品味,或因物产,或因风景,或因名人,或因风俗,或因历史,赋予了每个城市不同的灵魂。
大石桥的灵魂和性格差不多涵盖了上述的全部。
虽是个县级市,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镁都”的美誊,使这个不见经传的地方蜚声全国。
大石桥历史悠久。从境内金牛山猿人古文化遗址和远古石棚“巨石文化”遗址考证,揭示了三十万年前古猿人生活、劳动、创造灿烂古代文化的史迹,证实了大石桥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时光像个隧道,把几万甚至几十万年的时空瞬间展现到了现代。1985年3月10日新华社报道了我国近年考古的五项重大发现,金牛山人的发现被列为中国五大发现之首。同年《科学画报》第三期刊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科学家推荐和评选项目,金牛山人类化石的发现是“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是第九项人类学中的重大成果。
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铜器时代的一种墓葬,属巨石文化。大石桥的石棚峪石棚为青铜时代的巨石建筑,石棚用经过加工磨制的巨大花岗岩石板构筑,东西向。壁石套合整齐,有侧脚。东壁石残,南北壁石伸出西壁石外。盖石方正,长4.30米,宽4.00米,厚0.44米,延出壁石,形成棚檐。该石棚于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远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远征高丽,曾到过这里驻跸,转战于南建安东安市之间。有一次他路过淤泥河,战马惊驰,遂陷入泥中。后来就在河上架起一道石桥,“大石桥”便由此而来。
可就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由于对外宣传力度不够,使它在世人心目中若明若暗,失去了让世人了解的机会。
上个世纪80年代,我曾随乡里组织的考察团到过江苏,在无锡提起当时还没改名为大石桥市的营口县鲜为人知。我只好把1975年发生在营口、海城地震的情况述说一遍,并拿出营口牌香烟让他们品吸,才使对方知道了大石桥的地理位置。当时,无锡县乡镇企业就相当发达,既有冶金化工、轻纺服装,也有家电产品。当时闻名全国的菊花牌电扇,竟是当地一家乡镇企业生产的。
我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营口县也和无锡县一样,有自己的先进独特的现代化工农业体系,有一个菊花电扇一样闻名全国的品牌。
三十年后,这个愿望成为了现实。
现在,大石桥市是国家确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优质米生产基地。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产业化特点的优质米、水果、蔬菜、柞蚕、畜禽、淡水养殖六大产业基地,农业耕种收割机械化整体水平达到78%。
工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以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机械、服装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大石桥有菱镁矿、铁矿以及金、硫、硼、滑石、硅石等矿产,尤其丰富的菱镁资源为世人关注,素有“中国镁都”之称,是世界四大镁矿之一。我国的第一窑镁砂、第一炉电熔镁、第一块不烧砖便出在此地,其影响力早就大大超过了当年的菊花牌电扇。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15亿元,位列全国百强县第48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7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41.3亿元。
城市要有品位,需要诸多因素相匹配。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抓好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大石桥市正是按照这一思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向五十万人口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迈进。在经济建设上,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和重大项目引进,进一步提升百强县整体实力,夯实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进一步提升软实力。城市环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蟠龙山广场改造工程和文化产业园建设令世人瞩目;淤泥河改扩建工程成果丰硕;龙首街规划的实施和2.4平方公里棚户区动迁改造工程将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难能可贵的是,大石桥市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先后荣膺“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的美誉。
过去外地人知晓但叫得不响的“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陈列馆”,经过重新规划和改扩建将大放异彩,不久就会以全新的面貌矗立在世人面前,成为大石桥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书法、绘画名家迭出,文学创作更是人才济济。
在挖掘历史、传承文化底蕴方面尚有广阔的空间和需要大量的工作。《隋唐演义》中薛礼救驾的传说就发生在桥市的淤泥河畔,唐王李世民征东时军队牧马就在桥市永安镇境内的放马山上……金牛山、迷镇山、蟠龙山“三山”的人文传说和寺庙文化还需进一步挖掘和拓展。解放前,西河大鼓创始人赵玉峰以薛礼救驾为题材的“段子”曾誉满燕辽大地,如今以桥市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还没登上舞台和荧屏,不能不说不是件憾事!
“打造文化商城,创建山水镁都”“让世人了解镁都,让镁都走向世界”,大石桥市撤县设市十周年的标语很富创意。然而,这一创意的真正实现还需走很长一段路。要知道,城市的品位不光是经济的,还是历史的、文化的。
责任编辑 叶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