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华天宝,渔樵耕读。”这曾经是多少古代名士向往的田园生活。到了今天,由于数次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巨变,林业正经历着由快到好的发展跨越,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飞跃。“田在林中种,城在林中建,房在林中盖,人在林中走”, 不正昭示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吗?
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 树木树人
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也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中国林业和生态环境教育的最高学府。
学校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林学学科在国内排名第一,风景园林和园林、园艺专业,所依托的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内唯一关于园林方面的两位院士都在该校。还有生物科学专业,这个专业是教育部设在林业大学的国家基地。
学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成果丰硕,以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等优良品种,林产精细化工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正巩固发展。毛白杨产业更受到朱镕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视和关怀,并给予专项拨款。
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上,该校更设立了“梁希实验班”。实验班分文科、理科、工科三类,每班招收35名学生,小班教学,实行末位淘汰制,更单独设立了“梁希奖学金”,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硕、博连读资格。实验班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高于普通班,且推荐指标单列。
南京林业大学——诚朴雄伟 树木树人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它是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全国首批三所部属重点林业大学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博士生导师自主审批权和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高校之一。
该校现有林业工程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同时林业工程学科所支撑的木材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制浆造纸工艺与设备)、森林工程和林产化工四个本科专业分别被确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近年来,学校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加拿大UBC大学、多伦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013年2月,又新增3个“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选派的专业涉及林学、生态学、生物技术、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轻化工程等。
东北林业大学——学参天地 德合自然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学科专业最多、规模最大的林业高校,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休憩、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完整的特色教学体系,更增设自动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类、农业经济管理等辅助专业,构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结构布局合理的专业格局。同时该校开设了全国首个森林资源类英才班,英才班实行本、硕、博贯通,分段培养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了黑龙江省最优质的师资力量,实行小班单独授课,更安排学生分期到国外学习和交流,成绩优异者,甚至可以只用8年的时间获得以往至少10年才能获得的博士学位。
该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为该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求是求新 树木树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本科院校中南林学院,2005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属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6所高校之一。
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林学学科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最具8c50de666085c62433c91317eeaf14c4b996009a114c95a8861ff102056c1831优势和特色的支柱学科之一,现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该校瞄准国家和区域创新重大科技需求,充分利用南方区位优势,在亚热带森林资源的培育、经营、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林学更分化并带动了该校风景园林学、园艺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发展,从而,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为南方林业建设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摇篮。
此外该校还有一个北京教学点——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从事林业干部教育培训,已成为林业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深造的摇篮,地处北京的地理优势及办学优势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心怀社稷,情系苍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陕西杨凌,一直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该校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拥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结合地理位置优势,在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更培育出目前世界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
学校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与全国50多个地方政府或企业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开辟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亿元,更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
浙江农林大学——坚韧不拔 不断超越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西郊国家森林城市——临安市,校徽以绿色为主调,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
学校现有林学、生物技术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博士培养项目1个。学校学以致用,将生态学、植物学等优势学科与第三产业相结合,成立了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香榧、山核桃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已经形成“梁希班”、政产学研用联动、双导师制、教授班主任、本研互助、国际合作“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校园颇具特色,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进行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景致优美,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西南林业大学——树木树人,至真至善
西南林业大学地处四时花开不断的春城昆明,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院校,学校坚持“立足云南、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绿色人才摇篮”。
该校的林学并列全国第5位、林业工程位居全国第5位,风景园林学并列全国第6位,生物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也进入排名。具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林学被列为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重点学科。
学校教学与科研并重,立足西南,标本馆于1992年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列为中国10个入选世界大标本馆之一,并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经济林育种培育、竹类研究等方面居国内外同类研究前沿。
在国际上,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与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泰国和越南等国高校开展了“2+2”“3+1”等模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更与非洲马里共和国阿斯基亚中学共建孔子课堂,在泰国喃篷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海外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