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观环境和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基地,又是教师成才的根据地。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的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尤其是班级管理,在做这项工作时我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一直利用班会、晨会、活动课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内在的真善美的愿望,同时教书与育人并举,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真诚相待,做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班主任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切实改善师生关系,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做自己的行为指南,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观念。比如我班某一学生性情怪僻,但善绘画,经常在厕所里、黑板上、同伴的背后“发表”他的杰作。一天早饭后,我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画了一只瘦猴子,旁注小字:我们的班主任瘦猴,一问又是他画的。我找到他,他对此供认不讳。我笑了笑平静地说:“你的绘画技术确实不赖。那瘦猴的形象也的确像我。你看那高高的个头,瘦瘦的身材。”他看我没有发火,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接着开导他说:“你哪里知道,我那瘦瘦的身材就是因为我经常彻夜伏案办公而又缺乏锻炼造成的!你这幅画提醒了我,我今天决定挤出时间锻炼身体,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以便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稍停,我又说:“过一段时间,我想请你为我认认真真画一张像,对比一下,看我有没有进步。不过,到时候你的画技也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啊!”我的冷静、克制与真诚使他深受感动。他向我主动承认了在黑板上给老师画像是不对的,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临走时,我把办班级墙报的任务交给了他,他也愉快地接受了。
二、确定方针,坚持德育为先。
班级建设,必须首先抓好德育,并使“五育”和谐发展。忽视德育,不能保证班集体的建设方向,不能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要建设好班集体,首先要对每一个学生有较全面的了解。很多学生无心学习,纪律涣散,他们认为读不读书不重要,只要会赚钱就行。而且在现代通讯宣传工具发达的条件下,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大,而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他们思想开放,性格独立,心理上求变,兴趣上求知,喜欢横向看问题,但认识问题往往偏激,信仰摇摆,人生观模糊。不少教师认为,教书难,教后进生尤其难。难就难在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不轻易信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教师管,学生服的教育方式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对学生的惩处,很容易受到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干预,增大了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依靠学校,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确立了“德育为首,智育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班级方针。从根本上来保证班级建设的方向,扭转了不良的局面。
三、严格管理,坚持制度建设先行。
十多年来,我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信条和行为准则,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为行为准则,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想学生之所想,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立足于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教会学生做人为出发点,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以强化对学生的基本论理道德教育和基本文明行为训练为重点,完全达到了“三多一要”和“四到位”。“三多”即多观察——掌握苗头、动向、脉搏,防患于未然,多分析——排除不利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心理障碍,多指点——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现问题应怎么处理等;“一要”——要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四到位”指导思想工作到位、日常活动到位、点滴小事到位,正面教育措施到位,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振作精神,发奋图强。
四、组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如野炊、郊游,各类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等,任何一种团体活动都离不开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可以说,这些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比如我校体育组组织的校级篮球比赛,接到这一通知后,我立即召开班级动员会,组建本班男、女篮球队各一队,比赛期间,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到场观看比赛,同学们给球队队员送水,为场上队员呐喊助威,我本人也每场必到。球队队员曾对我说:“有本班同学为我们加油、助阵,使我们增加了更多的信心,我们心里非常高兴,感觉到这场比赛,不仅仅是我们几个队员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班级荣誉的大事。”结果,全体队员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事后,对于这次活动,我又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体会到集体的荣誉,团结的力量与同学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进而延伸到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学无止境,对班级管理这门科学与艺术,我将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索,把班级管理同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追求,努力开创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