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文章对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偏离
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通过对学生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社会发展常识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及法律观念,从而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树立更崇高的社会理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是,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学是以考试为指导的,最终的目标是高分数,因此,出现了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三部曲:课堂讲题,考前背书,中考拿分,导致形成了如今政治教学的目标:注重讲授知识,轻视培养道德;重视课堂学习,轻视课外实践;重视提高分数,轻视提高能力。教学目标的偏离使得教师不能解答学生的疑惑,不能引领学生的思想,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入社会无生存之本,无竞争之力,成为社会的负担。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政治不感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害怕学习政治。为什么害怕,就是因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重点不突出,他们听了半天没用的,当讲到有用的地方的时候,都已经失去兴趣了,这就导致了教学的失败。
2.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
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学习指导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可是,传统的政治教学往往采用单向填鸭式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记忆课本知识和观点,并以此作为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标准。这种忽略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使得政治学习本身成为一件极为枯燥的事情,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得政治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阻碍课堂内容的流畅传授。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我国最缺少的就是创新型人才,这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自己的能力不强,纸上谈兵是不可行的。当学生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就要靠能力“吃饭”了,而不是学习成绩。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就已经被学习经历磨炼成了一个非常听话的人,怎么可能有创新思维,怎么可能有个性呢?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应该面对的问题。例如,很多成功人士并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但是他们成功了。而那些学习好的人,毕业之后去给他们打工。这就说明了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加上中国父母的传统思维,就必然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孩子的思维是按照父母的思维路线走的,而父母的思维路线也是延续前辈的路线。照此下去,中国人走的还是古人的路线。
3.学习内容远离生活
初中政治作为一门关于政治思维的启蒙课程,其设定的学科意义在于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念。这就需要政治老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利用最平常的情景将学生思维的枷锁打开,让他们在生活中培养对政治学习的兴趣。然而,事与愿违,现实中少数老师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通过抽象的语言和文字进行大概的讲解,造成学生对于政治的理解更加模糊不清。因为政治语言本身的抽象性,使得学生的思维逐步变得抽象,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对策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具体含义是政治教学的方式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的,按照学生个体本身存在的差异性以分批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式教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就要求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在保证每个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政治课程的收获与快乐,从而逐步提升对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预先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教学情景中体会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享受权利的时候也不忘履行义务。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政治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测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依照具体情况分批次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吸引学生对某一观点的注意力,老师还可以创设故事情境,以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思维的变换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归根到底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基础好的学生,加强综合训练,继续深化,将课本上的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觉悟;其次,基础薄弱的学生抓基础,在理解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最后,对基本没兴趣的学生,加强基本的训练,当堂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为学生设立不同的等级,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特征,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2.联系实际
联系实践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之后,就没有了抽象感。因为中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还不丰富,而且局限于校园生活,思维更是受到很大的限制。联系实践情况,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政治可以带来什么,就可以让学生对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一句真理,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真正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例如,在授课过程中,讲到消费者权益问题,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身边时时刻刻在发生着侵权问题。例如,某同学在商场买了火腿,回家发现是变质的。回去找商场,商场以丢失小票为由,拒绝更换产品。这时人们往往都会选择放弃,因为即使拿起法律武器,最终也不过是一根火腿。这种法律意识淡薄,必然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穿插讲解一些这样的知识,相信学生们会更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孙文涛.初中政治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2(06).
[2]王莹.浅谈初中政治教学[J].成功,2012(09).
[3]周天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