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创新之路

2013-12-29 00:00:00王立平
考试周刊 2013年12期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整合的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社会对人才提出了高标准的、综合性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传统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等基本能力。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过于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整合的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和方向。

1.1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这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2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对学习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1.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调整提供平台。例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各个学科课程的更新建设网络化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图形计算器等信息技术产品,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环境,诸如几何画板、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模拟实验环境等。

2.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我们从2002年起就尝试利用这些功能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Iterner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思想政治课多媒体素材资料库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资源具有下载编辑便捷、材料新颖等特点,是素材资料的重要来源。教学资源库的许多材料可以人民日报网站、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站选择和编辑。例如,“一国两制”这一知识点,关于香港、澳门的背景材料、主权回归的谈判历程、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原则立场》、《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及港澳人士谈回归等资料都可从以上两网站采集和编辑。科利华校园网操作(csc)系统中多媒体课件中心是下载课件的好去处,课件中的好素材可以充实微教学单元库。此外,中国教育资源网、中国教师网、北京英才苑试题中心都是建库的重要素材资料来源。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不但激发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和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现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4.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与现代化媒体接触日益频繁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教师的“满堂灌”,不再满足于教学“老三样”——黑板、粉笔、书本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希望有更多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方法。多媒体则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师生面前,有着无穷的魅力,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政治教材中抽象的静止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引导启发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提高判断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突出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时代性强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又是思想政治课程的生命线,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往往会使人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网上的资源丰富多彩,信息更新快,在网络教学中,所有资料性的东西,都是教师精心选择后在不同的网站中下载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采取链接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网站,从而使学生可以看到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报道和文章。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网络链接的引导下,就能在网上获得最新最快的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方面的知识,这就使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更新永远不会与时代脱节,更富时代性、实效性。如学习《一国两制》时,可播放《鸦片战争》视频片断,讲述香港问题的由来,播放《邓小平》中关于邓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言语交锋的精彩片断,香港回归的激动场面从而更好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临淄教育信息网“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实验”研究初探[OL].

[2]王春红.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