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3-12-29 00:00:00戴美飞
考试周刊 2013年12期

摘 要: 在英语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给学生创建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对于促进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开展探究学习的必要性、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及值得思考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英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在英语课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呢?我以任务型教学为指导全方位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制定了以下几个相应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教师创设情境,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话题。

教师提供学习情景,借助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导出探究任务,提示学生引证旧经验、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整合,以便进一步掌握。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按照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创设新奇的、有艺术性的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讨论、合作、竞赛、操作、论述等活动,采取pair-work,team-work,group-work等形式,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这里,重要的是学生的态度,要使学生渴望更多地了解问题,愿意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以课文“cultural relics”为例,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授本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及时启发学生讨论:

(1)Do cultural relics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2)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al relics?

(3)Do you know some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4)Do you think the text may talk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5)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it?

2.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体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现以声、形、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片、声音、动画等材料,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探究的热情;为学生在教材、课程和接受能力之间架好桥梁做好铺垫。其次,让学生自读课文、自提问题、分组讨论、上台表演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中发现问题,在有疑问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学生间互作“教师”,加强合作学习,感受成功的体验;最后,自我纠错、自我小结、提升能力。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不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教学氛围,构建探究平台。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组织英语探究实践活动,发展师生间民主、互助、平等、和谐、关心、合作的新型关系,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焕发探究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学“某物在某地”这一句式时,先用衣服、书包、足球、书、扫帚等实物向学生演示方位介词“in、on、under、behind、hear等含义及用法,并分组选代表演示,表述,板书句子。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并对优胜者进行表扬,最后,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归纳出这一句式结构:“sth.is/are prep the n.”。这样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求知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之悦,实现全体学生的自主发展。

(四)学生间分享成果。

探究性学习其实就是学生共同探索,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分享成果的一个过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果的展示无疑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肯定及鼓励,看的是总体的过程,而非最后的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往往体现了学生努力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如课件做得效果好不好,陈述过程的言辞够不够简洁易懂,这些都是要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呈现出来的。分享共同的学习成果,会使学生对本门学科产生好感,进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营造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获得知识的渠道,并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带来的思考

(一)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三个转变,即变主为辅、变入为出、变授为导。教师要防止先入为主和越俎代庖的习惯性做法;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想、问、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探究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但它不是教学实践中唯一的方法,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是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应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教学中,需要依据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过程,不要结果。

(四)探究学习要有针对性,并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用探究学习。

(五)探究式学习还会存在以下问题,比如,学生收集的资料内容太杂,缺乏中心;材料与课题结论不符,需要精心筛选等。

三、结语

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其具有初步的科学素养和习惯是有极大帮助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中,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也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并随时进行着对自身认识与行为的自我相互评议,从而进行反馈调节。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的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