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像、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殊不知,我们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死角,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不易于“语感”的习得,同时也无法替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和形式美;而且很容易忽视情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最糟糕的是让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发展;这些花花绿绿的课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死角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但仔细想想,许多时候存在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这里,我们不妨细数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死角。
一、不利于“语感”的习得,无法替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和形式美。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义、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实现。
二、容易忽视情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手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三、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Qfk8yPoakbUn3BatDox3woaFMv1dXcFwZgzRcPwSDug=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硬生生地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节课堂情绪和气氛,激起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达到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
我认为,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一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工具。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而且很多情况下,课件制作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当学生需要发挥想象的时候,教师适时出示了多媒体课件,学生马上停止思考、想象。比如说,文中有一段文字是描述沙漠环境的恶劣,学生没见过沙漠,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文字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组织好文字把它说出来或写出来,这就锻炼了学生读说写的能力和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往往被花花绿绿的课件所吸引,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件上,而不是课件的内容上,更会很长时间回不到课本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这是我通过长时间对多媒体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观察所得。我听过一个老师的课,当然他制作的课件也很好,学生完全被课件所吸引,当需要理解课文、小组交流的时候,不少学生还在观察课件,议论课件达4分钟之久,结果这节课上得很失败,40分钟的课用了50分钟还是仓促收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总之,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也有不足,分学科、分内容有选择地运用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