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2013-12-29 00:00:00杨会娜
考试周刊 2013年12期

摘 要: 新课标的推行,是对教师的一个巨大挑战,首先是对教师应有的知识观的挑战。其次,教师的角色的转化。教师要有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变为主动学习者。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实施创新教育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创新原则,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呢?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热情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批评,利用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就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

一、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读解课文的自主性,也就意味着把握了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认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脑对外部信息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选入语文课本的是一篇篇纷繁复杂,展现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和作者内心世界的文章。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可以根据其知识和经验多角度地主动地读解课文,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并认可学生读解课文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对课文有着不同于教师和教参的理解。学生的这种自主性保证了学生本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得以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认识结构同化或顺应外界信息。这两种类型的理解,都会带来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会带来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不尊重主体的自主性,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往往就不能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发生联系,最终学生只是通过机械记忆来学习。鉴于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地位是平等的,是合作的“伙伴”,从而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同时把教师的讲和问压缩到最低的程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有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在语文数学中,再造想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在教学文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描写的情境、人物、情节一幅幅生动画面想象出来;在教学说明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说明的事物现象、性质结构、过程等形象、具体地想象出来;在教学议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每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无不借助课文,引导学RL6MI3kAvOhIpfLu1TpSXw==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借助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亦步亦趋,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的局面,而应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积极发现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东西;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改组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等。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就能借助于想象的创造神力,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使学生步入神思自由的创新境界,得到创新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三、热情鼓励学生质疑批判

目前,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受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照搬教参的现成结论,追求答案的唯一、统一标准化,对学生缺乏质疑批判的训练,致使学生为权威所困,拜倒在名人脚下,不敢有半点“越雷池”的非分之为,扼杀了学生在读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创造性萌芽,这种现象实在令人痛心,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书上或带权威性的说法总想如何领会它,记住它,不敢另作新解推翻原说。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质疑、批判、创新的火花呢?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起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学习方法上,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动机,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让学生注意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到底是否真有道理,经过比较,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在思考问题时,不要用预制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想,鼓励他们不仅从正面深入地想,而且从反面进行设想,提出新的看法。最后,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得进去,接受、领悟、吸收,获得人类的创造智慧,还要引导学生跳得出来,运用发散性和灵活的创造性思维触角,从评判、辨析、质疑、引申和发挥等角度来审视,善于从貌似正确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其错误之处,敢于否定其中的“是”,揭示其中的“非”。

四、利用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活动课的教育思想看来,问题的存在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法比问题的结果更重要。因而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并不在于通过传授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引发更多的问题,使问题增长始终在知识的前面。其实质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不断培养创造力。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编作文自选集的活动,要求①把写过的作文在每篇末写上自己的简评或感受50-100字。②给作文自选集起个名字,如“朝花”、“晨风”、“绿叶”、“溪流”等。③写一篇作文自选集的序言或后记,介绍编写等情况,500字左右。④在首页编个目录。⑤可自画或剪贴一些图片,使作文图文并茂。我和科代表对全班的作文自选集进行检查评比,评出最好的10本在班里展览,其他同学的在班里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个活动使学生们兴趣盎然,点燃了学生深藏内心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门学问,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利用每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