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努力為公務員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2013-12-29 00:00:00陳明金
澳门月刊 2013年4期

超過3萬名現職、退休公務員以及符合條件家屬的醫療服務,長期以來都是每人每月扣除百分之零點五的薪金,交由公共醫療機構負責提供服務,幾十年如一日。雖然由回歸前至今都未調升過扣除薪金的比例,但是,越來越多的公務員普遍反映,這種“大鑊飯”的醫療服務存在很多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目前公共醫療機構已經人滿為患,長時間輪候,而且病床數目、整體醫療服務水平都跟不上需求,以致於雖有免費公共醫療,但是,好多公務員都未能及時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水平,甚至有病爲了及時得到比較好的醫治,迫不得已在本地或者到外地光顧私人醫療機構,自我承擔醫療費用。

根據政府的相關資料顯示,目前現職公務員已經超過28,000人,退休人員有2,600名左右,其中包括約200名接受政府撫恤的家屬,也就是講,根據政府規定參與這種醫療服務的公務員已經超過3萬人,加上他們的配偶、18歲以下的子女、符合條件的父母,需要政府提供公費醫療服務這批居民,數以10萬計。就目前澳門公共醫療系統的綜合資源和服務水平來看,在為其他居民提供服務的同時,要為這一大批居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首先在醫療人員和病床數目等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壓力,所以長期出現門診輪候時間長,住院或手術要排隊等病床等老大難問題。過去多年,有關這方面的投訴一直不斷,而且有增無減,日前就有一名公務員反映,她在山頂醫院排隊做手術後,由於無病房,就被安排在急診觀察室,與一百多人同住一病房,捱了一個星期,終於“輪”到出院,她回想在醫院度過的一個星期,形容是住了七日“戰地醫院”。對於一位病人來講,手術後最需要的是休息,但她講,現場繁雜的環境,病人根本無法得到好好休息,住院的日子,只能是數手指等時間快點過去。這位公務員所反映的情況,我個人認為,不是一個個案,而是一種現象,好多在山頂醫院留過醫的居民都有類似的體會。作為公務員,每人每月向政府交醫療費,雖然無人希望自己看醫生,但人總會病,而病的時候,最希望得到關懷和安慰,更希望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有些公務員交了幾十年的醫療費,可能只是很少看醫生,但遇到類似上述公務員的遭遇,難免心寒,最多的埋怨就是“幫襯政府幾十年,醫療服務竟然是如此待遇?”

不少公務員在反映這個問題時都表示,以目前的消費水平,幾十年都是每月扣百分之零點五薪金,所扣的錢並不多,政府為他們承擔醫療服務責任,最大的作用應該是體現對公務員的關懷。醫療服務是每個人都會需要的,特別是年老體弱的時候,就更顯得重要,作為政府既然承擔了所有公務員以及家屬的醫療服務責任,就應該與時並進,對幾十年不變的舊體制進行檢討,適時改革,為廣大公務員謀取更好、更全面的醫療服務,而不應該是得過且過。

好多公務員反映,目前,越來越多私營機構或專營公司,都與保險公司或私人醫療機構合作,將員工每月所交的醫療費以及企業的補貼,通過購買醫療保險或者是指定多家醫院接受員工門診和住院,分散企業承擔的集體醫療服務的責任和風險。當然,以目前每名公務員每月交百分之零點五薪金的水平,免費醫療服務,既要包括公務員本人,又要覆蓋他們的配偶、子女、父母,要推行上述分散醫療服務模式,在財政以及技術層面,都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工程,但是,這個並不代表用了幾十年的舊體制沒有檢討完善的空間。

首先,值得搞清楚的是,過去這麼長的時間,政府用於公務員以及家屬的免費醫療開支情況,政府應該向社會公佈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全體公務員每年所扣的薪金到底是多少,是否足以應付開支,政府究竟有無補貼,如果有,每年到底補貼多少開支?以便廣大公務員能夠知道詳細情況,並共同探討其中的問題,集思廣益,共同尋求有可能的更好辦法,包括考慮是否可以允許公務員可以在符合規定的私家醫院就醫等。

特區政府作為澳門最大的僱主,承擔著重大的社會和人文關懷責任,而醫療服務水平好壞,往往最能體現人文關懷精神。結合全體公務員免費醫療服務模式幾十年不變以及其中所存在的問題,考慮到公共醫療機構目前所存在的各種不足以及公務員的普遍訴求,在檢討完善舊制度的前提下,政府應該主動尋求更多的空間,努力為公務員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進一步強化全體公務員對特區政府的認同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