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十一年CNKI数据库的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文献分析

2013-12-29 00:00:00李萍
理论观察 2013年4期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2002年至2012年近十一年CNKI数据库的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旨在了解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创新论文的研究现状、主要观点以及存在问题,以期为该课题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146 — 02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高校科研无论是对高校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还是对高校教师自身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近年来高校科研活动发展迅猛,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问题,而相对滞后的高校科研管理也急需改革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以确保高校科研更好更快地发展。基于此,不少学者围绕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问题展开了积极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本文以“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为主题词,以“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1月1日”为检索时间段,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到65篇学术论文,试图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近十一年来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以期深化对该课题的研究,促进我国高校科研以及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1论文年度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在统计的65篇论文中,有关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论文共公开发表65篇,总体数量不是很多,2004年最少,仅发表1篇,2010年最多,发表了12篇,从2002年到2011年呈现出并不明显的上升趋势(处于基本平稳状态),而到2012年又急剧回归到数量较少的年份,仅高于2004年发表量。从年度分布情况来看,学界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研究始终都没有掀起一个研究热潮,甚至出现了未热而衰的现象。

2第一作者基本情况

2.1职称

在统计的65篇论文中,第一作者标明职称的有35篇,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仅2人,具有副高职称的有1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共17人,5人为初级职称,30人没有注明相关信息。去除掉无相关信息的文章,对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问题的研究以中级职称的作者为最多,副高职称作者为其次,正高职称作者寥寥无几,因此,总体来说研究者的职称层次不是很高,意味着该问题还没有引起更高级别学者群体的关注。

2.2年龄

从表2可见,该类论文的第一作者35岁及以下是6人,占9.2%,36岁-45岁有12人,占18.5%,46岁-55岁17人,占26.2%,56岁及以上1人,占1.5%,其中年龄最大的是58岁,年龄最小的是30岁,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划分,15-34岁的人为青年,35-59岁为中年,60周岁及以上为老年,由此可见,去除掉无相关信息的论文,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问题研究者的年龄集中分布在36-55岁的中青年科研群体中。

2.3第一作者单位

由表3可见,在65篇论文中,第一作者无一例外都是分布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人员或教师中,意味着对该类问题进行研究的作者性质相对集中,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中,属于“211”的高校有17所,有石河子大学、南京中国药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辽宁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属于“985”高校的有6所,分别是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等。这些数据显示了对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引起更多高校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没有得到很多国内知名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的关注。

2.4核心作者

如果本文将对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问题进行二次研究的作者确定为核心作者,那么在65篇论文中共有4位作者可以认定为核心作者,一位是内江师范学院的陈党生,他分别于2005年在《内江科技》上发表了《试论新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构建》一文,并于2011年在《科学咨询》上发表了《关于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一文;第二位是长江大学(后在湖北农学院)的金明珠,分别于2003年在《科技与管理》期刊上发表《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认识与实践》和于2006年在《科技创业月刊》上发表《地方农业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思考》一文;第三位是作者徐桂秋于2003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了《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后又于2011年在《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发表了《创新是高校科研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可以说在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问题上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作者,说明很少有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 刊登载体情况

从表4可见,该类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0篇(以论文当年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标准),占15.4%,在省级期刊上发表52篇,占80%,在会议论文集上发表2篇,占3.1%,在报纸上发表1篇,占1.5%。从总体来看,该类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不高,以省级期刊为主,一方面意味着在该研究领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多,另一方面也说明该类研究成果可能还未引起高层次刊物的关注。

4 基金或项目支撑情况

在65篇论文中,共有10篇论文得到了项目的支撑,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软科学项目1项,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科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项,还有江苏省教育厅哲社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株洲市社科联课题等各1项。遗憾的是只有江苏省教育厅哲社项目和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支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上,其他均是省级期刊。该类研究项目以及高水平成果产出之少足以说明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5 研究内容梳理

在65篇论文中,对科研管理创新的内容或途径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是林萍[1]等提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需要观念创新或理念创新,相关的研究论文共有35篇,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加强学习,坚持思想与时代合拍,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质量先行、打造特色、提高市场观念、强化成果转化、产权保护等意识。

二是杜鹃[2]等提出要进行制度创新,相关的研究论文共有16篇,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和考核制度等的创新。

三是汪滨琳[3]等提出科研管理机制要创新,相关的研究论文有37篇,主要包括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分配机制、投入机制、组织机制、信任机制、科研信息共享机制、 联合攻关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

四是晏如松[4]等提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需要综合创新,相关的研究论文有17篇,要求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

五是刘宁[5]等提出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相关的研究论文有14篇,主要包括要在科研管理中采用协调、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建立市场化、课题制管理模式;创建根据“开放、流动、竞争、协作” 的要求, 采取“依据社会需要选题、结合社会需要开展研究、组织成果鉴定、鼓励申请专利、推广并促进成果转化”的管理模式;要从行政性管理模式过渡到经营性管理模式,建立与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科研管理模式。

6 结论与建议

(1)一部分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已经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科研工作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必须实现管理创新,并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2)从总体来看,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层次不高,理论探讨多于应用研究,且许多观点犹如镜中之花,可操作性不强。所提出的观点大同小异,高度重复,相当多的研究者在研究创新问题的同时本身却也忽略了“创新”,仅仅只是把前人研究过的内容、提出过的观点加以重新组合或冠以新的名称而已,说明该类问题并没有真正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

(3)建议有更多的学者或管理者关注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问题,尤其是一些科研工作做得较好、理得较顺的著名高校的学者能够总结经验,把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实践上升为科研管理理论,推出操作性强的精品研究成果供全国高校借鉴与共享,以推动我国高校科研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 林萍.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问题与建议〔J〕. 怀化学院学报,2007,(02).

〔2〕 杜鹃.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05,(08).

〔3〕 汪滨琳.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12).

〔4〕 晏如松.高校科研管理的系统论视角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01).

〔5〕 刘宁.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