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未能实施之原因初探

2013-12-29 00:00:00李志学张磊
理论观察 2013年4期

[摘 要]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有些人认为建国后,毛泽东逐渐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作为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伟人,毛泽东早就立志改造中国和世界做为己任。如此胸怀的的伟人,是不可能脱离世界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的。在特殊历史时期,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并没有能够实施,有其主客观多方面原因。

[关键词]毛泽东;对外开放;实施;原因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029 — 02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包括军事、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内容,对外开放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虽然没明确提出“对外开放”这一具体概念,但是深刻的阐发了“中国不能离开世界”的重要思想,主张“向一切国家和民族学习”,尤其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其对外开放思想。但是由于毛泽东时代处于特殊的内外困难,毛泽东对外开放政策并没有成功实施。本文就此做一点理论探讨。

一、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未能开展的客观原因

(一)经济方面,旧的经济秩序破坏,外商纷纷撤离

外商在旧中国存在的100余年中,凭借着政治和经济特权,一直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的经济领域占有支配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和经济方针,在坚决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的同时,对外资经济实施“利用”与“限制”政策,即利用外资的人力、资力以及与国外的业务关系,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外商也必须接受新政府的严格监督和管理,只可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依法经营。由此,外商凭籍特权而获取的巨额利润消失,无暴利可图。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经济封锁,在华外商业务进一步减少,以至濒于停顿状态,不得不宣布停业清理,相继撤离中国。以银行业为例,到1956年底,只剩下两家业务寥寥的英商银行。外商的撤离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未能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政治方面,美苏相继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政府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大大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使社会主义阵营拥有世界1/4的土地和近10亿人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同时也极大的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1949年10月30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国继续承认蒋介石残余集团,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1月,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15个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实行禁运。美国还支持和配合国民党对中国内地沿海港口进行封锁,切断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毛泽东对此愤怒地写道:“现在,只有广州、台湾等处一小片地方的门户,还向艾奇逊们开放着,第一个神圣的原则在那里‘依然维持’着。 〔1〕可见毛泽东并不是主张闭关锁国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寻求对外开放。此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全面的封锁禁运,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外国资产管制条约》,正式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的一切资产,禁止美国运输工具前往中国,禁止向停靠或已经停靠中国港口的船舶提供燃料。1952年9月,美国操纵巴黎统筹委员会增设“中国委员会”作为执行对中国禁运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指定的对中国禁运的项目达500种之多。因此,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根本不可能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开放,也无法对它开放。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国家,中国在建国初期曾经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建国第二天就得到苏联的承认,1952年2月14日,中苏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而确立了双方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但是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两党在一系列问题发生了分歧,最终导致两国关系的破裂,中苏两党由同志加兄弟走向敌对关系。1959年6月,赫鲁晓夫在访美前夕,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在1957年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规定,拒绝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1960年苏联政府撤走所有在华专家,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苏联还对中国实行冒险限制和歧视政策,减少成套设备和重要零部件供应。双方关系日益紧张,最终发生“珍宝岛之战”双方关系彻底破裂。中苏关系破裂后,追随苏联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断绝了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联系与合作,使毛泽东向东欧开放的大门也相继被关上了。

邓小平曾经评价:“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时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2〕中国处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夹缝中,根本无法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因此,严峻的国际形势是制约中国对外开放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未能实施的重要根源。

二、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未能实施的主观原因

(一)对市场经济对外开放性没有认同感,坚持计划经济体制

二战后,社会主义苏联空前强大起来,而苏联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按照市场为导向,所以很多东西都是统一调配,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基本都是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赞同。由于缺乏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就不能发挥作用。虽然中国未能对外开放,使中国大大落后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但是并没有影响到社会主义基础,因此,毛泽东虽然也希望进行对外开放,但是这种主观愿望并不是十分强烈。

(二)经济方面,经济力量薄弱,无力突破美苏封锁

战后,美国经济崛起,操纵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中国实行全面经济封锁。而中国经济“先天不足”,加上多年战争,处于崩溃边缘,没有实力突破美国的经济封锁圈。此外,旧中国的经济秩序被打破,新的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许多外商对新中国持观望状态。中国经济,技术都比较落后,对外贸易也主要以初级产品,农产品为主,处于产业分工的末端,可替代性强与世界经济联系并不紧密,很容易被边缘化。所以,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对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影响并不是很大。建国初期,中国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加强了贸易交往,但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苏联为模式,中国也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市场经济,对外贸易的欲望与需求并不强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开放的程度。随后,中苏关系恶化,最终使中国对外开放的另一扇窗口也被关上。落后的经济实力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很难突破美苏两个超级经济大国的“围剿”,也就是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没能实施。

(三)政治方面,极“左”思想影响下,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值得指出的是,这段时间,中国并不是出于一个封闭的状态,而是积极对外交往,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之而来的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误判,党中央不但没有纠正“左倾”错误,而是进行不断进行反“右倾”的斗争,毛泽东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使党的工作重心偏离了经济建设。在极“左”的思想影响下,我国社会动乱不断,毛泽东狠抓阶级斗争,盲目地批判资本主义,批判“崇洋媚外”,把一切外国的东西都当成资本主义的东西否定,破坏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条件,致使我国不愿意也没精力实行对外开放。

三、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毛泽东认识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必然会导致中国贫穷和落后,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家工业化、摆脱贫穷落后的重要途径。但是毛泽东并没有把对外开放的思想提高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策的高度。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毛泽东过分强调自力更生,限制了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他说:“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我们不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3〕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中外一切反动派。”〔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建设也取得一定成就,使毛泽东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心,“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使毛泽东相信自身力量的强大,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侧重于依靠自身力量迅速发展起来。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但是革命可以“一日十年”,但是经济建设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可“一日十年”,极力强调自力更生,不可避免的就忽视对外开放。

第二,强调政治和意识形态,忽视经济效益。毛泽东时代,中国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包围和封锁之中,因此,毛泽东虽不排斥经济交往,但主要努力争取一些国家政治上的支持;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常常忽略了经济效益。毛泽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输血式外交”,为了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摆脱困境,并在与台湾的外交战中取得优势地位,通常不计成本的对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援助。据有关资料表明:50年代,中国对34个国家援助金额占同期财政收入的0.95%;60年代,我们对34个国家援助金额占同期财政收入的2.8%;1970年-1974年对74个国家有援助,援助金额占同期财政收入的5.88%,完全超过了国家财政力的许可,造成巨大的负担。中华人民共和过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情况有所改变,但政治上的交往远远大于经济贸易的交往。

第三,受传统观念和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影响较多,忽视市场经济。毛泽东力图改造中国数千年的小农经济,实现对小生产条件超越,但是又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两种经济体制,只有在不能实现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才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经济体制影响到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停留在表层化的开放。最终导致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理论讲得多,实践做的少。

总之,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现代化的必要手段,研究毛泽东对外开发的思想未能实施的意义在于坚定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改革开放的水平。在改革开放中,趋利避害,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国家现代化。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6.

〔2〕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22.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1.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32.〔责任编辑:杜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