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甲骨文
百多年前的晚清光绪年间,一个惊世的发现,解开了古老东方神秘面纱的一角,中原地区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发现了深藏地下几千年的目前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但人们不知何物,当成了治病的“龙骨”进了药店。当时一斤数文钱的“龙骨”,在百年后今天,一片可以拍卖到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的高价。
确认这些“龙骨”是商代文字的,是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时间是1899年,王懿荣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凭着职业的敏感不惜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进行收购,共收集甲骨1500片,并辑成《天壤阁王氏甲骨拓片录》。至此引起各国学者广泛关注和重视,甲骨身价扶摇直上。
然而,发现甲骨文的第二年,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担任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以身殉国,时年56岁。
这片大型牛骨刻辞(正面)甲骨文,正面记述甲辰之夕,有大骤风等内容,背面记载北方有敌人入侵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