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对于书法的意义
甲骨文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系统,是我们先祖高度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的汉字进入了成熟期并形成了规律,而且确立了书法艺术的大走向、总格局。传统认识上书法的三大要素,结体、用笔与章法全部具备,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其顺其自然、大小不一、纯古可爱、颇有变化的结字,自上而下、由右及左,错落有致,或疏朗或茂密的章法规律,不仅显示出古朴烂漫的情趣,而且给后数千年中国书法的格式和布白确立了定势,是汉字书法空间结构美的成形。它摒弃了原始的象形因素的形式限制,鲜明地显示出自身的特征:抽象的绝非摹仿式的空间,从而与绘画拉开了距离,决定了书法发展的命运,为中国书法确立了一个极为宝贵的艺术基调。正如汉学巨匠郭沫若先生所著《殷契粹编·自序》指出的那样:“卜辞契于龟骨,存世之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高32.2厘米,宽19.8厘米。笔画纤细,以直线条为多,显得遒劲且富有立体感。书契甲骨文的巫史,无疑是当时“契之精而字之美”的书法家。(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为罗振玉篆书对联 释文:老寿相传有彭祖 文学在昔称子游
编者2008年用甲骨文笔意书写的对联 释文:天山牧马 大河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