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由《双食记》说起

2013-12-29 00:00:00刘艳
美文 2013年1期

刘艳

文学博士,1976年10月出生,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某学术期刊编辑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女性文学创作与理论。

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住在某酒店,临睡前,打开电视,不意间,点击进入了一部电影:《双食记》。乍看,没什么稀奇,一对男女相恋同居,火一般灼热的恋情,其实也寻常不过,女孩子是个样子乖巧可爱的空姐,男人是某公司的老总,有着很寻常不过的名字“陈家桥”,这个称得上“高富帅”的男人,像几乎天底下所有的男人一样:喜欢美食。偏偏女孩子厨艺不佳,苦于不能称心爱男人的心。却又偏偏巧,女孩子意外认识了一个女人,很会做菜,亲手交给女孩子一本食谱,让女孩子按食谱做菜,甚至打电话直接教女孩子怎样做菜,赶不及的时候,还会做好菜找人快递给女孩子,种种,甚至亲自上门帮助女孩子做菜,用女人的话说就是:你要想收买一个男人的心啊,就得先收买他的胃——当然,女人会在男人进门前就消失不见。女孩子自然是感激不得,全部照搬。

奇怪的是,一系列意外接踵而至,男人像是魔障附了身体,常常意外晕厥,医院却查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后来男人的头发眉毛都开始脱去,遵照医生嘱咐吃大量维生素C片来治疗脱发。有一天,男人口吐白沫进了医院:原来他吃了大量鲜虾,同时又服了大量维生素C片剂,二者相遇,产生砒霜——医生还说,男人身体之差,源于长期的食物慢性中毒,需要好好调养。可怜的男人,落得只能坐轮椅,妻子名正言顺把他接回家里,开始了对他的非法拘禁。那个单纯无辜的空姐,出于对男人的爱,也在苦苦找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男人的中毒,竟然意外发现了教她做菜的女人就是爱人家桥的妻子。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女人的计谋,定制了两份完全相克食谱,一份交给女孩子,一份自己留用,让男人在短时间里吃的总是相克的食物,彻底毁伤了男人的身体。

女人达成所愿后,不动声色把女孩子也骗了来,把男人和女孩子都变成了她的“笼中雀”,她还亲自到公司宣布她要和丈夫出国度假一段时间。女人从公司带回了保险箱,男人不肯说密码,可女人真是精明果决,稍作思量,没用多久,就打开了密码箱,哗啦掉出的全是男人和女孩子的照片合影,好多照片后都有男人亲笔写的文字,有的写道,是因为想知道空姐制服后面包裹的是怎样的身体,所以才猛烈追求女孩子的。有的写道,要见女孩子父母了,看来又要送出一套房子了……原本单纯纯粹爱着男人的女孩子听到这些看到这些,也心灵溃毁,一塌糊涂。男人本来也算不得多坏,却由于同时和两个女人生活着,由于妻子的精明强悍,面临这样的不可收拾,男人坐在桌前,一左一右,是两个气鼓鼓的女人,男人念念自语:我没有秘密了,一个没有秘密的男人,竟然还可以这样快乐。他剥了大量的鲜虾吃掉,又默默地进了房间,镜头里,维生素C药瓶坠落,他躺在浴缸里,放满了水,选择了自溺。女人发现了男人已经死去,坠楼自杀。电影结尾:女孩子推着儿童车,慢慢走着。旁白:生活还得继续下去——

夏日的午夜,电影字幕慢慢打上去,周围一片雅静,推窗是高高低低的草窠,夏日的虫鸣,此起彼伏,莽撞的蚊子和飞虫,懵懵懂懂跌撞在纱窗上。这样清朗的夏夜,心情却不能轻松起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想再去思量刚刚的电影,却禁不住心里的跌宕与百转千回,寻常的人物,不寻常的情节,寻常的人性心理,所有的可怕与极端,揭示的无非是人性心理里面的一个“妒”字。女人因爱生妒,因妒又生恨,因恨而杀人,看似极端,却又实在称不得奇闻异事。这个电影故事,或许由于篇幅所限,或许是剧本作者有意设置,女人妒而害人而且害人目的达成的对象,主要还是那个“没有秘密了”的男人,谁敢说,如果情节不是这样布局,首先被女人害死的难道不应该是那个女孩子么?再换一种情节,未必不能是别的什么人——总之,因妒成害,大抵是与生活如影随形的罢。

女人嫉妒女人,实在不是新鲜事。浩渺几千年的中华历史,记载着太多这样的事情。汉高祖刘邦后来独宠戚夫人,据说这位戚夫人手柔,腿美,生得十分美丽可人,应了后世白居易《长恨歌》里那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对一个女子来说,千恩万宠,难得的幸福和幸运了吧?祸,在后头呢。戚夫人罹祸之惨,古今罕俪。为什么?只因遇上一个超级能妒之妇吕雉。吕后能妒之外,忍功一流,表面不动声色,一俟刘邦驾崩,就果决下手,先毒死了丈夫和戚夫人所生儿子赵王如意,又把戚夫人“断手足,去眼,熏耳,饮喑药,置厕中,称为人彘”,心中尤不能解妒祛恨:我让你再手柔,我让你是腿美……似乎夺人性命,犹不足以释其心头之妒。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与妹妹赵昭仪,同为汉成帝所宠,一个后来被立为皇后,一个为宠妃,因为都不能生育,为了防止别的女人生下孩子,先后杀死两个皇子。后宫当中,明争暗斗,陷害和毒杀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所以能够积攒下那样多的素材,争宠、嫉妒、残害,等等,没有女人的嫉妒,剧作者恐怕不会有足够多的兴头和灵感可以创作出《金枝欲孽》和《甄嬛传》这样的影视剧。不过是后宫里钗环粉黛皇帝家日常居家的生活,见天里的争宠,醋妒、计谋、陷阱、坑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还要做得痕迹不显一箭双雕最好数雕,怪道一部后宫戏《甄嬛传》,被戏称“宫廷版的杜拉拉升职记”,连环套样的剧情里,常常是不动声色就能够陷害或者因妒杀死另外一个如花女子,观者只觉一阵阵冷凉直窜入后脖颈子,巧笑倩兮背后的刀光血影,也难为了那一个个弱柳扶风、雍容靓丽的后宫佳人了。

《甄嬛传》里的那位掌管和统领六宫的皇后,形容再端庄不过,处事再悉心不过,谈吐举止再中正公允不过,却是年纪轻轻时候就毒害了自己有孕的亲姐姐并取而代之,几十个春华秋实里,把后宫女人们随心驱遣,屡屡不露痕迹地除掉一个个待将出生或者尚在襁褓之中的皇子,这样一个蛇蝎心肠兼又聪明绝顶的女人,究竟是为了什么?权力么?还是?当形迹败露罪行被清算的时候,她跪倒在地,泣不成声,面对九五之尊君上的质询,她痛哭流涕说出了她心里的话,她是把他看作了她自己的“夫君”,他是她的人,她受不了他与别的女人耳鬓厮磨,她更加受不了他与别的女人诞下皇子,她心里只有他,她所要的不过是一个他心里也只有她……这样的一个女子,违了礼法,害了德操,背了人情,贻害了人性的良与善,却只不过是在心里存了再寻常不过的女人的心与情,她的“妒”,可恨之余尤为可悲甚或可怜。其情或可悯,其罪不可恕,她的“夫君”端的是了解她,给她下的旨意是:打入冷宫,死生不复相见。并嘱咐传旨时一定要把一个“死生不复相见”交代给她。“死生不复相见”,最知她心的,还当真是她的“夫君”,把这样最严酷的惩罚给了她。身处冷宫,霜雪慢慢爬上鬓梢,千疮百孔的人生落局里,她唯一念念于心,牵肠挂肚的竟然还是她的那位“夫君”——女人的可悲或许也就是在这里,妒,总是和一个“情”字,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说只是女人有妒,端的就是错了,男人也有妒,男人的妒,与情有关,也无关。《甄嬛传》里的皇帝,他宠爱的甄嬛,只许是他的,也只许她心里只有他,他自己倒可以是处处留情的。对于甄嬛,外族若对她有觊觎,他可以怒而为战;他的手足十七王爷青春倜傥,他时时防范,疑其对甄嬛有情,他可以妒而将手足发配边疆数载并欲伺机杀之。垂垂老矣病卧龙床驾崩前夕,还要咬牙切齿颁旨对与侍卫有情的“孙答应”五马分尸……男人拥有了权力,便可以将由妒而来的破坏性发挥到极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所做,足够震撼人心。永乐十九年,朱棣后宫宫人与宦官私通,朱棣有所察觉,严刑逼供拷问之下,又生出宫中存在谋杀朱棣的阴谋之说,辗转牵连的宫人有两千八百名之多,这两千八百多人,个个是被处以剐刑,即凌迟处死,每剐一个人朱棣都亲自监刑——尚武闻名天下的永乐大帝,竟然把一坛子的陈年老醋,倾倒在了宦官这不健全的男人身上,连自己的女人也绝不放过,宁是错杀一千,也绝不漏掉一个,可见男人因妒而生的残暴或者说破坏力,远远在女人之上。男人岂止也妒,妒心一旦发作,因权力、性别优势的襄助,重则将血腥写入历史,轻则“毁人”不倦啊。

莫要说女人妒,男人妒,就是女人与男人之外的“第三种人”,也一样有妒的人性和心理。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时期形成势力、权倾满朝的宦官魏忠贤,能够形成“阉党”乱政,靠的却是一个女人——朱由校的奶妈客氏。客氏本有“对食”魏朝,又移情魏忠贤,二魏相争,起了妒意,常常“醉骂相嚷”,甚至闹将起来,致惊动了朱由校,竟然是皇帝亲自出马方才摆平。

总之,妒,是人性的一种,或轻或重,或少或多,总是潜伏在我们身体里面,伺机氤氲而出。进而观之,妒之所生所起,未必限于情欲两性之间,换作别的事情,一样炽烈。如果有人跟你说,我从来不嫉妒别人,这种话听听就是了,往往做不得真的。且不说,嫉妒往往沉降在潜意识里头,惯常我们自己是觉察不到的;而且,它还需要你身边出现一位可资嫉妒的对象。若是周围,人人都没有你优秀,失却了可参照对象的你,自然不会有心生嫉妒的感受。一位青年才俊,别人从未觉得他有什么嫉妒的心理或者说表现,他私底下却是与家人说出了心里话:如果有一位男子外表成就能力等方面,处处比我优秀,我一定会很不舒服——很不舒服,或许还谈不上嫉妒,却已经是嫉妒能够滋生的土壤了。

妒,与妒的风味,也不同。男人很少像女人,女人关注的目光和嫉妒别人,是事无巨细的,是苛责挑剔的,不达致显微镜下讨生活的极致是不好罢休的,女人可以由于另一个女人的衣着打扮而妒火中烧,她可以只用短短三秒钟,就把目光从对方的头发丝扫到脚趾尖,脚趾是否秀美是否用对了合适的甲油,统统都逃不过她的眼睛。男人的心,可是要粗犷得多,你要他讲出另外一个男人的着装裤管领带袖口如何,他多半是记不起的。但是,他回到家里,与太太聊天,免不了会对自己收入、职位、职称等还多有不满或者牢骚,会对身边某某人那样多的看不惯,至于他心里是否已经萌芽了嫉妒的种子,我们不得而知。这种时候,贤惠的太太通常是附和的,这样才符合他是她心中最优秀那一个的期望啊。但是贤惠的太太一转身离开,他多半免不了又在心里说:哼,连那个人的太太都比较地漂亮大方。当然,我们怨不得他作为男人的心胸还不够宽广,俚语不是说嘛,孩子是自家的好,老婆当然是人家的妙了。

嫉妒的习性,根植在人性里头,经过文化的陶冶和教养的约束,有时还是不免会滋生并且流露出来。如果能把嫉妒,努力地调整为进取的动力,你好,我争取比你更加好,欢迎良性的竞争,摒弃不良的心理状态,怀着一份人性美好的期冀,岂不是为人生平添很好的助力吗?当然,要想解决情感方面“妒”的根性,恐怕就要难得多,恐非心理医生不能够妥善解决了。但不因妒而生恨,乃至害人,是起码的做人的道理。倘若《双食记》中那女人,发乎情而止乎妒,本不构成残害。她无非是又向前迈了一步,妒而生恨,恨而害人,遂至于万劫不复。妒之作为寻常人性,抑或演化为人性之恶,差别也许就只在一小步之间。《双食记》里,人性之妒,达到偏执以致极端,还是不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发生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