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的组织都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中职学校面对着各种各样现实挑战,课程教学改革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各个老师无时无刻不进行思考探索实践着。本人从事网络教学多年,对《网络服务器配置》这门课程实施“一个中心,逐步展开,一步三回头”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但掌握了具体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全局观”,这种全局观对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关键词:网络服务器配置;教学设计;课程设计;网络全局观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2991-03
作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网络服务器配置》这门课程在很多高职、中职学校都有开设,其内容也大同小异,笔者看了很多相关教材,有“项目式”的也有“任务式”的等等,都是在相同的教学内容要求下的不同教学组织方式,图文并茂、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给人简单易懂的感觉,但就是章节内容的互相融合性不强,每个项目内容都是独立的,有点“一次性”使用的感觉,练习时也都是在一台电脑的虚拟机上练习的,这样学生的网络整体全局观没有得到培养,学生没有置身于 “网络”环境中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是学习网络专业必须要有的!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感想,如果在内容的先后出场安排得当,在情景选择时互相融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则整个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大的项目,当学生学习完整个课程后,脑海里形成的是一个大的网络环境感觉!这对学生自己理解网络和学习其他相关课程非常有帮助。
当前的《网络服务器配置》课程的内容大概包括:DHCP、WEB、DNS、FTP、磁盘管理、路由(网关)、NAT、防火墙、负载均衡(集群)、用户管理、文件管理等等。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或其他的组织教学中,在讲解某个内容时采取多例子多情景进行详细反复的介绍,讲完这一部分内容,下一步部分内容又设计另一场景另一些例子,而没形成整体,没突出各种服务器之间的互动而支撑起网络的职能。如在讲解DHCP时直接就拿一例子讲解它的设置步骤,其实它涉及到DNS、路由等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如何安排内容的先后次序,如何举例子才更合适!为了既让学生对各个内容操作熟练,又能深刻体会各个内容之间的密切关联,意会“网络”的真谛,我采取了 “一个中心,逐步扩展,一步三回头”的教学思路来展开教学,如图1所示,就这一教学设计思路进行说明。
1 一个中心
就是以WEB站点为中心。如上图-构建网络的目的就是为了资源的共享,初时是局域网内的资源共享,发展到现在已经跨出了局域网的范围,覆盖了整个互联网!这就需要建立能覆盖整个互联网的资源共享节点,这种节点非WEB网站莫属。当前网络应用中的资讯浏览、资源下载、娱乐、邮件、即时通讯等等都是建立在WEB站点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以WEB站点为我们《网络服务器配置》的中心位置实至名归。
2 逐步扩展
就是围绕着WEB站点这个中心,根据不同的需要,而逐步添加各种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是独立成章的,为了让学生更真切理解,在这里它们的出现是有目的,有顺序的,都设置成为服务于WEB站点这一中心来的,学生也好像在逐步逐步做大一个网络一样,非常容易理解。看看下面的内容出场原因的说明(情景描述):
在建好WEB站点这一中心后:
1)为了能远程更新和上传网页,为WEB建立FTP;
2)为了在访问WEB网站时,使用有意义的域名代替IP地址,建立了DNS;
3)为了能让规模较大、跨网段的人访问WEB网站,建立了软路由器(网关);
4)为了方便客户访问WEB网站,省掉IP地址各项设置的填写,建立了DHCP自动分配机制;
5)为了能上网,建立了连接Internet的服务器(NAT,也可以用路由器);
6)为了能让员工或分机构办事处访问回公司内部服务器,建立了端口映射或VPN;
7)为了增强WEB服务器的数据安全和灾备,在WEB服务器上使用RAID技术(卷);
8)为了增强WEB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均衡,提高访问响应速度,把多台WEB服务器做成集群。
4 结束语
以上仅仅举出了几种服务器的三种应用情景,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具体情况自行增减。
在具体实施时,每种情景都要有【情景描述】、【实验拓扑图】、【实施步骤】、【验证检测】等可操作可实施的内容,思路清晰,图文并茂,学生课堂课外都可练习。
既注重整体内容选择的“项目统一”,也注重每个知识点的“独立多情”,这是我对《网络服务器配置》这门课程这些年教学的教学设计感想,供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美] Walter Dick.教学系统化设计[M].汪琼,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英特尔公司.《英特尔未来教育》7.0版教材[S].2007.
[4] 英特尔公司“教育创新”网站[EB/OL].http://www97.intel.com/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