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忽然爱上打扮,食欲忽然下降,跟您说话时总是心不在焉,成天听那些或喜悦或伤感的爱情歌曲,经常在纸上写莫名其妙的句子……您的孩子八成是恋爱了!孩子“早恋”最让中国家长烦恼,因为“早恋”耽误学习,还容易让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那么,国外家长如何看待孩子“早恋”呢?家长引导孩子避免“早恋”又有什么高招儿?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早恋”,是借用中国的概念,即上大学之前谈恋爱,国外没有“早恋”这个词。——编者
日本:家长赞美“早恋”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涉及价值观。日本与中国文化同源,但在这个问题上分歧巨大。日本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学会爱别人,学会处理和朋友以及恋人的关系,变得成熟,比考试能拿多少分重要,所以他们对孩子“早恋”是接受的,甚至是赞美的。请看一位日本中学生家长在博客中的一段话:
“希望我的孩子多多地恋爱。哪怕是胸口灼热的、小鹿乱撞、不知所措的恋爱,也希望他能多多经历。即使是痛苦的恋情,也是人生的经验,不是吗?如果有了喜欢的人,就会对对方更加关心,就能看到对方更多的优点,想更深地去了解对方。在不经意间,就会变成一个希望那个人过得幸福的自己。在那之前一直都很自我的人,就会变成会去考虑别人想法的人。”
当然,并非所有日本家长都热情赞美孩子“早恋”,但是从整体倾向来说,他们认为“早恋”是很美好的事。
(胡东民)
英国:体验妈妈的辛劳
英国并不严格禁止“早恋”,但对未成年人怀孕生子现象十分头疼。英国未成年母亲比例最高的城市是斯温登市,布里斯特尔市紧随其后,每年有226名未成年女性怀孕。布里斯特尔市卫生部门为防止这种现象继续恶化,想出了一条妙计。
布里斯特尔市政府从高中抽调80名女生,每名女生带一个会整夜哭闹的假婴儿回家,照顾它们的吃喝拉撒。一名15岁的女生事后感慨不已:“那是我一生最糟糕的一晚!”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哄娃娃入睡后,刚想睡一会儿了,哭声又起,她不得不再起身照顾。如此再三,令她精疲力竭。
布里斯特尔市政府此举的目的是让女生体验做妈妈的辛苦,从而对偷吃禁果产生谨慎之心。
(洪丽敏)
法国:不能不管,不能乱管
孩子“早恋”对法国家长来说同样是烦恼。日前,法国倡导开明教育的机构专门组织了一次研讨会,邀请青少年心理专家探讨青少年“早恋”问题,为家长支招。
“几个月前,我16岁的儿子阿诺告诉我他交了个女朋友。”一位名叫安娜的母亲说,“一开始,看他坠入爱河的样子我觉得有点搞笑,直到有一天他问我能不能带女朋友回家过夜,我惊得差点下巴都掉了!”
法国青少年心理专家雷沃尔博士说,孩子“早恋”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个考验。首先,家长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贬低子女正在体验的感情,更不要随便开玩笑。“一个15岁的孩子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场恋爱中,”雷沃尔说,“他会认为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恋爱。”他建议遇到这种情况的家长,要理解这个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心理。青春期男女生有爱慕之情,是生理心理发育的正常表现。家长要尊重他们的感情,理解他们的感受。“不要粗暴干涉,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孩子,这只会适得其反。”
雷沃尔说,一般这种情况下,“早恋”的孩子学习成绩多少会受到影响。他建议家长最好邀请第三方,比如孩子平时尊重的长辈来帮助他认清自己的处境。
雷沃尔提醒家长,孩子“早恋”,家长不能不管,也不能乱管,一定要拿捏好分寸。“问得太多,孩子会觉得私生活被粗暴干涉;不闻不问,孩子又会觉得你对他漠不关心。”
至于棘手的性问题,雷沃尔建议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谈性色变,最好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比如,正好电视里在放艾滋病题材的电影,家长就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或者母亲去医院做妇科检查时,可以带上女儿,顺便跟医生谈谈。”
不管怎样,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跟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孩子明白行为底线。“要让孩子明白性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让他知道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也可能会伤害对方”。
当家长碰到诸如孩子要带恋爱对象回家过夜的问题,雷沃尔说:“30年前的家长根本碰不到这个问题,但如今时代不同了,作为家长,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许会同意,但是一定要分房间住。这是表明家长态度和立场的机会。”
(丁莉)
美国:一位妈妈的“放任法”
在美国参加一个培训班时,我认识了同学玛丽。她43岁,有一个16岁的儿子,名叫海瑟,正在读高中。
有一天,玛丽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海瑟终于和他的女朋友分手了。海瑟的女朋友是一个21岁的女孩,玛丽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她。“我一开始就反对他们交往,家庭背景相差太大,而且,海瑟还没到谈恋爱的年龄。”玛丽说。
“那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把他们分开?”我问。
“怎么可能呢?他一向很任性。如果我干涉,肯定要失败。”
“于是你就安心地让他和女朋友在一起?”
“是的。但我提醒过他,这样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
“你是否曾经见过那个女孩?”
“见过许多次。当海瑟没有足够的钱带她上餐馆时,就带她来家里吃饭。有时我真想让他们离我远一点,但我从没有这样说过。我不喜欢他们交往,他明白这一切。但你知道这个年龄的男孩会怎样?你说得越多,他越听不进去。如果我老是说反对意见,他就会下定决心与那个女孩子形影不离。我只好任其自然,这将使他们的关系结束得快些。”
“海瑟跟你谈论过她的情况吗?”
“有时会谈。我问他们在一起都干些什么,我告诉他事情会有什么结局。仅仅是交谈,没有批评,即使听到他们去过不该去的酒吧,我也不发表反对意见。”
“你没有做过一件试图把他们分开的事?”
“没有。现在他们分手了,你想不出我有多高兴!今天早晨他告诉我的时候,虽然我看到他眼中含着泪水,但我几乎要笑出声来。他刚出门去上学,我就急不可待地把此事告诉了我的丈夫。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开心地笑过。”
“海瑟不是很伤心吗?”
“是的,他很伤心,但他经受得住。他现在只是很伤心不能与她再来往了。相信他经受得住这样的痛苦。”玛丽收敛笑容,郑重地说。
玛丽的“放任法”看似消极,实则充满智慧。孩子“早恋”,如果家长强制压迫,只会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憎恨父母,憎恨家庭,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明白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重要的。当孩子遭受打击,家长也不必惊慌,因为经受痛苦也是一种成长。
(郭俊峰)
德国:尊重孩子的爱情
欣欣在德国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告诉我,她的同桌安娜交男朋友了,还说班里很多女生有男朋友。我大吃一惊,想不到德国这么开放。和邻居蓓儿太太聊天的时候,我问她孩子“早恋”在德国是不是很正常。
“是啊!是不是欣欣交男朋友了?”她一脸兴奋,活像一个孩子。
“不是的,是她的同学安娜交了男朋友,她今天告诉我的。”我如实回答,“在中国,如果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和异性同学有亲密的举动,会想方设法做工作,阻止孩子‘早恋’,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天哪,那真是太可怕了!我不希望你以后这样对待欣欣。”
“为什么?”
“因为孩子‘早恋’是一件好事,说明她有魅力,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爱和被爱都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得到发展。”
“在德国,如果发现孩子‘早恋’了,父母要做些什么呢?”我进一步问。
“我们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在感情上受到挫折,我们会进行引导,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尊重别人,帮助孩子走出感情低谷,重新振作起来。当然,这只是我们的建议而已,孩子有自己的处理权,我们从来不会命令和强迫孩子做什么事情。”蓓儿太太耐心地解释。
转眼,安娜和她的男朋友托尼谈了两周的恋爱。前几天,两个小情人闹了一场别扭,安娜决定请一个星期的假,让自己独自在家冷静冷静。但是托尼却犯了相思病,再也没有心情上课,竟然哭着回到了家。老师没有阻拦,任凭托尼自己面对情感问题。
“那么,托尼的父母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第二天,我打电话到学校了解事情的经过。
一位老师告诉我:“是这样的,托尼的妈妈告诉托尼,安娜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能够娶到她是你的福气。不过,你现在一无所有,怎么能够给安娜幸福呢?要和她结婚,起码要有个带院子的房子,还要有汽车、结婚的礼服、戒指、婚纱……而这一切都需要很多钱,可是你现在连自己的玩具都是我们给你买的,你拿什么娶安娜呢?如果你真的想和安娜结婚的话,就得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博士文凭,那个时候你才有可能拥有这一切,你才能真正娶到安娜。”
“托尼呢?”
“听了妈妈的话之后,托尼二话没说,背起书包就到学校上课了。”
老师在和我解释这件事情的时候显得那么轻松,完全没有中国父母的紧张与担心,这让我不得不相信蓓儿太太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在德国,孩子“早恋”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
(郭洁)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