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怎么做?是移动互联网从业者挺纠结的问题。
屏幕小、易误触控、3G网费贵、用户体验差、互动行为少、有效转化率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叠加起来,让广告这个桌面互联网的营收大户,变成移动互联网的尴尬鸡肋。
无需论证,广告不是用户的自然需求,更谈不上刚需。所以,传统广告业才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颖创意去吸引注意力,门户网站才需要用海量免费内容去争取容忍度,搜索引擎才需要用免费搜索功能去兑换竞价排名的商业价值。
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们,其实也想了很多办法,希望在更不适宜展现广告的小屏幕上,增加接受度、激发参与度。比如,精简表现形式以减少应用干扰;再如,用“积分墙模式”吸引手机游戏用户点击广告换取道具??但均仅限于局部市场和部分用户群,难以形成全行业的突破。
最近,一家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创业公司Aquto,拿到了他们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其模式“简单”到算不上什么创新——跟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向与移动广告互动的用户赠送流量。
Aquto的第一家合作伙伴是欧洲的沃达丰,用户获得的流量奖励跟参与内容互动的程度成正比——下载一款免费APP会比单纯收看视频广告要多不少;这中间的差别,从几MB到几GB不等。
从初始几个月的运营情况看,月末是用户互动最积极的时候,显然,包月的上网流量不够用了,既然有不用花钱就能换流量的法子,何乐而不为呢?
“从电视、互联网或者PC向移动设备的转换上,移动营销商们做得并不好。”Aquto创始人Riley认为这就是机会。进一步分析,这种“广告互动—换取流量”的简单模式,其实是不简单的,因为同时抓住了用户、广告主和通信运营商的刚需——
对用户来说,流量是刚需,免费流量是绝对刚需;
对广告主来说,互动是刚需,有效互动是绝对刚需;
对运营商来说,转型是刚需,平滑转型是绝对刚需;
所以,为了免费流量,用户用有效互动满足了广告主;为了获取用户数据,广告主用真金白银向运营商购买流量;为了“从语音到数据”的战略转型,通信运营商愿意加入这个游戏,将流量的直接销售变为间接销售,以求不断增加用户黏性和品牌美誉度??当然,一切交易需要通过中间平台来达成,这就是Aquto设想中的价值。
当然,中间平台的价值能否真正落地,还有赖于操盘者对资源的聚合能力和实际运营的执行力,以及具体国情和市情的差异。但总有很多共通的东西,譬如笔者在包月流量将尽之时,总能收到运营商发来包含订购附加流量包代码的“温馨提示”;又如,运营商与微信的捆绑流量套餐??
所谓刚性,就是没了不行;所谓需求,就是最好要有——用这两个基本点去度量你的直接客户与间接客户,天下就没有难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