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工作机制方面改革创新,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要坚持党性、时代性和整体性原则,不可盲从。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机制 创新 途径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不断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环境等各方面发生改变所带来的压力。例如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缺乏创新,难以适应新条件、新形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用 24 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当前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正视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与原则,探究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方法与途径,为我国社会主义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可靠政治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在不断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但不可否认,任何机制建设与完善,都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形势的变化。①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事物、新观点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思政工作机制创新有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并不一定为机制创新带来直接动力,而往往问题导向、矛盾压力才是促成创新的根源。因此,在探究思政工作机制创新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它的压力之源何在。
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势与思政工作一元化传统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要求思政工作机制创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源自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不断冲击和影响国人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分配模式的多样化;国人对思想活动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的追求日益强烈。这一方面极大地树立了国人的自强、创新意识,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价值观的多元化,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只看重个人愿望的实现、个人利益的满足,物质、功利、世俗等观念充斥着国人头脑,导致信仰缺失、诚信淡薄、价值观扭曲、协作观念差、心理素质低、奋斗精神弱、社会责任感渐失等一系列问题。但与此同时,思政工作仍然延续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刀切”模式,对已经变化、细化,甚至恶化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人的多样性与机制的单一性的矛盾要求思政工作机制创新。社会的变化,先是源于人的变化,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人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代表不同利益的经济人个体力求随市场的瞬息万变而不断调整改变,但以人及人的思想为实际工作对象的思政工作基本沿袭的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机制模式。②这一方面使思政工作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得不到正确引导和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又让思政工作本身逐渐失去了针对性。因此,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政工作机制不仅是对工作对象负责,更是保持思政工作生命力、战斗力的现实要求。
思政工作创新的原则
尽管问题很多、矛盾突出、压力不小、时不我待,思政工作机制创新也万不可自乱阵脚、盲目而为。为创新而创新,只会像大海中迷失航向的孤舟,问题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突出。只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的方向,在做出正确的形势判断、探究科学的创新途径之前,无论如何都必须坚持原则意识,坚持机制创新的大方向。
要坚持党性原则。思政工作归根结底是党的工作,而党的工作是我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事关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性质与方向。任何工作机制创新都应立足于党性原则。要从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完成共产党历史任务的思想高度,科学正确地处理好思政工作和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科学正确地认识思政工作与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的关系。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机制创新工作的绝对领导,形成全党、全社会、全体国民都重视、都参与其中的思政工作局面。杜绝党性原则无人理、党的大事没人管的现象发生。
要坚持时代原则。任何时候思政工作都要顺应、反映时代要求。思政工作机制创新要充分体现信息化时代特色,增加机制创新的科技含量;以科学精神武装国人思想,以科学管理方法全方位开展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强化思政工作网络化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发挥和保护国人创造发明的主观能动性。③简言之,在思政工作机制创新过程中,一切符合时代潮流和本质的就要借鉴。
要坚持整体原则。思政工作机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就功能而言,它包括道德规范、思想引导、政治导向、氛围营造等机制性内涵;就管理而言,它涵盖评价机制、保障机制、责任机制、领导机制等实质性外延。因此,思政工作机制创新要坚持整体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工作自身建设,另一方面要确保工作功效发挥,两者相辅相成。在实际工作中,要在坚持整体原则前提下灵活安排,围绕工作重心,从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下手;片面追求整体原则也会让创新工作难以开展。
思政工作创新的途径
创新沟通机制。沟通是思政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人们只有在沟通中才能感受到来自其他人的信任和关爱。思政工作者只有用心与工作对象沟通交流,拉近与工作对象的距离,才能使思政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具体而言,谈心和倾听是两种比较好的沟通方式。思政工作者在尊重工作对象,了解其思想底细基础上,以满腔的热情、打动人心的语言与他们谈心。在谈心中,与他们推心置腹交换意见,把握他们的情绪变化,调动他们内心的正能量,将看似说教、枯燥的思政工作“搞活”。④“搞活”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谈心要因人而异、因地因时制宜、循循善诱,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倾听作为另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要求思政工作者站在工作对象角度,仔细倾听他们的话语,从中记录、调整、分析所听到的信息,再将处理后的信息给他们进行反馈,使双方都能产生理解上的共鸣。在倾听时要注意举止,不分心、不分神、不随意打断工作对象的话语,专注倾听、准确反馈,增加双方交流的热情。实践证明,仔细认真的倾听会使沟通便捷而高效。除了谈心和倾听,沟通机制的创新还可以探索其他方式,例如利用思政工作网上聊天室等新兴手段,不断开拓沟通渠道,不断增强沟通机制的功效。
创新激励机制。偏好赞美和激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一旦受到这种外部刺激,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就会表现得更为积极,从而更加自主地完成工作。因此,思政工作者要多发掘工作对象在各方面的闪光点,进行奖励、提出表扬。过去思政工作较偏重物质激励,久而久之效果已经大大减弱,所以当前应融入更多精神激励的内容。例如赏识,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机制。每个工作对象身上都有进取的因素和保守的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愿意将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思政工作者可抓住这一点,深入分析工作对象的优点,给予言语、表彰等肯定,并适时将它们公之于众。同时也要具体分析工作对象的缺点,旁敲侧击,加以引导,并注意为他们保守秘密。
创新保障机制。思政工作有自身结构和运作规律,要使工作全面、稳定、高效的开展,必须建立健全和创新保障机制。保障内容最重要的莫过于队伍、经费以及制度。建设一支思想纯洁、政治过硬、业务精干的思政工作队伍是创新保障机制的首选内容。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依法选拔、培育、考核、监督思政工作者,并关心他们的思想活动、工作状态、工作待遇、生活条件等;另一方面,思政工作者自身也要站在为党和国家考虑的高度,努力开创新的工作局面。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经费投入,思政工作并不是靠一张嘴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需要各方面投入才能顺利开展,例如实践调研经费、理论研讨经费、宣传活动经费、硬件维护经费等。最后,制度作为工作的规范性保证,只有对思政工作主体、对象、内容、过程、方法、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才能实现思政工作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中良性运行。⑤总而言之,思政工作是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利器。创新思政工作机制要坚持原则,不能盲目而为。
(作者分别为陕西理工学院副教授,陕西理工学院教授;本文系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ZX32)
【注释】
①华琪:《思想工作创新谈》,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7~9页。
②张彬:《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2~44页。
②李田贵:《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与应用》,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④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5~37页。
⑤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第166~1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