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袭

2013-12-29 00:00:00魏炜
民间文学 2013年10期

廖星星是个自由撰稿人。最近,她正在调查走访,为写作做准备。

半年前,她家附近的彩虹桥忽然坍塌,致使很多行人和车辆被埋在废墟里。

当时,她正从附近经过,听到了那惨绝人寰的惨叫声,这成了她挥之不去的噩梦。从那时起,她决定写一篇报告文学,以此警醒人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她积累了几个月,感觉素材差不多了,于是就列入了写作日程。

这天上午,她跑出去采访了一位知情人。回到家,她开始整理采访笔记,根据手中已掌握的材料,理清其中的脉络。忽然,有人敲门。她打开门,见门外站着一位陌生的中年男人。中年男人自称是瀛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叫潘家,是专门来找她的。

廖星星不觉一愣,想不透自己怎么会惹上一位律师,但还是把潘家接进门,问他有什么事。

潘家从公文包里拿出两本书来,一本是廖星星两年前出版的《落花》,另一本厚厚的是本外语书。廖星星只学过英语,简单翻看了一下,是日语,看不懂,就问潘家什么意思。

潘家告诉她说,这本外语书是国外一位著名作家写的长篇小说,于十年前出版,国内没有正式翻译本。经过比照,《落花》和这本书情节极其类似。按照相关司法解释,应该属于抄袭,原作者委托他对廖星星提起诉讼。今天他来,就是给廖星星送律师函,算是正式通知她了。廖星星惊得一下子跳起来说:“可我根本看不懂上面是什么呀,我根本没看过这本书!”

潘家伸出手来:“证据呢?”

廖星星愣住了。即使她没学过日语,也有翻译软件能帮她翻译。况且,就她所知,圈儿里很多作者就是这么做的。只要翻译出了一本书的大概意思,了解了人家的构思和故事情节,就可以结合国内的情况,写出一本新书来。可凭良心说,她真没那么做啊。而且,如果这件事闹大了,坏了她的名声,以后她就不好在这圈儿里混了。想到这儿,她忙着对潘家解释。

潘家淡淡地说:“我相信会有巧合。但两本书一比照,巧合的地方太多了,而且还是极其类似的巧合,这就很难解释了。”廖星星真没遇到过这种倒霉事儿,急得都要哭了。

潘家掏出一份律师函递给她,但还是进一步做了解释:“现在有两个解决途径。一是通过法院,那就听法官的了,但判决结果很可能引起记者们的兴趣,对你的名声不利。另一个是私下解决,你赔偿我的雇主二十万损失费,我们就达成一份和解协议,不再追究了。”廖星星张大了嘴巴,惊叫起来:“你说什么?二十万?我哪有那么多钱!”潘家却只是冷冷地看了她一眼,起身就走了。廖星星一屁股跌坐进沙发里,再没心思构思报告文学了,只想着眼下这件倒霉事儿。

三天后,潘家再次登门。他开门见山地问道:“廖星星,你想怎么解决这件事?我们总不能无限期地等着你。”廖星星哭丧着脸说:“潘律师,我真的没钱啊,赔不起你们。”

潘家冷笑了一声道:“哭穷也没用。你没听说过吗?法律是无情的,也是冷血的。只要你犯了错,就要为你的错误付出代价,甚至是残酷的代价。我调查过了,你这个房子值一百多万,还这二十万绰绰有余啊。”

廖星星惊得浑身一颤:“你说什么?不,这房子是我父母留给我的财产,绝不能动!”

潘家淡淡地说:“咱们都是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做错了事,就得承担后果。我想,法院也会这么判的。”廖星星无力地跌坐在沙发上。接着,她流下泪来。潘家看她实在难过,就想了想,对她说:“我也知道,你一个小姑娘,没有正式工作,现在又没名气,写稿子也挣不到多少钱,生活很艰难。你实在不想卖房子,我也发发慈悲,就给你出个主意吧。”

廖星星忙问是什么主意。潘家说他认识一个暴发户,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儿,又想混入文化圈,怕人看不起,就让潘家给物色枪手,出本书。廖星星要是同意,正好可以两全其美。

廖星星病急乱投医,忙着问他怎么个卖法儿。潘家解释说,就是把“廖星星”这个名字卖给那位暴发户当笔名。暴发户付给廖星星三十万酬金,一次性买断。廖星星的作品,都会成为他的作品,他尽可以拿出去吹嘘。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并不牵扯实际的收益。这些作品产生的利益,仍然归廖星星本人所有。合同期为十年,十年后名字归还廖星星,从此再无牵扯,那些作品还都是她的。廖星星一想,眼下也没别的路好走,就点头答应了。

晚上十点,潘家带着一个叫陈潇的来到廖星星家。陈潇看上去有五十多岁,很富态,但从气质上看,不太像个暴发户。两个人签了合同,陈潇收起合同,给了廖星星十万块钱。潘家解释说,这是扣除了那二十万之后的补偿,那件事就算解决了。之后,双方又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

廖星星两年前出版的《落花》,到现在还有一百多本没卖出去,也都归了陈潇。陈潇又跟廖星星要了刊载她作品的几十本杂志,都搬到楼下的车上。陈潇又问她最近有什么作品,他好拿出来说事儿。廖星星刚刚写完的长篇小说《浮沉》还没找到买家,就拿给了他。陈潇很高兴,说先拿回去看一看。一切都办理妥当,潘家和陈潇一起走了。

趁着帮陈潇往车上搬书的机会,廖星星悄悄记下了那辆车的车牌号。她总感觉陈潇挺面熟的,而且陈潇看上去很有风度,谈吐也很文雅,并不像潘家所说的是肚子空空的暴发户。等到陈潇他们走了,她把车号输到网上一查,竟是交通局局长陈潇的车牌号。她再一搜陈潇,很多相关信息蹦了出来,他果然就是交通局局长,根本不是什么暴发户!

陈潇装成一个暴发户来找她,又有什么目的呢?

廖星星百思不得其解。

廖星星想不明白,一个堂堂的交通局局长为什么要花高价买下她的名字。但她转念一想,不禁又高兴起来,了结了那场纠纷,还有十万块钱到手,这两年衣食无忧,正好可以踏踏实实地写报告文学了,省得再为吃喝发愁。这可是她最看重的一部作品。

于是,她加紧了采访。

这天,潘家给她打来电话,说那本《浮沉》已经找到买家了,人家提出了几处修改意见,他已经将修改意见发到她的邮箱里了,让她尽快修改,好让书早日面世。廖星星忙着应下来。

按照买方提出的修改意见,廖星星对《浮沉》进行了全面修改。很快,稿子改完了,潘家拿给编辑看,又带回了编辑的修改意见,她又彻底改了一遍。过了不久,《浮沉》的出版协议正式签订,廖星星收到了一万块的预付款。

拿到钞票,她感慨良久。上次出《落花》时,出版社只给了她五千块,一次性买断,那可是她两年的心血啊,拿着五千块钱,她真是欲哭无泪。想不到经过陈潇这么一运作,这次光预付款就给了一万块,到底能拿到多少,还要看最后的销量。她拿百分之十四的版税,这已经是相当高的比例了,是知名作家才能拿到的比例,她原来想都不敢想的。这个陈潇,还真有本事。

一个月后,《浮沉》正式出版发行。陈潇动用了强大的人脉关系,把发行仪式搞得很隆重,很多新闻媒体都做了报道,甚至还有人物专访。陈潇在新丰书店搞了签名售书,现场很火爆,电视台还在新闻节目中发了消息。廖星星看着,心里真是百味杂陈,因为站在那里的,应该是她啊。

这天,潘家给廖星星打来电话,约她晚上六点到新丰美食城庆功。

晚上六点,廖星星准时赶到新丰美食城。陈潇和潘家早已经到了,正在等她。一见面,陈潇就塞给她一个大红包,夸她书写得那么好,真让自己脸上有光。他还动员廖星星尽快写下一本书,让他再过过签名售书、受人追捧的瘾。廖星星笑着应了。

三个人都很高兴,推杯换盏地喝了起来。

中间,趁着潘家出去方便的空当,陈潇凑近了廖星星说:“有件事只能咱们俩知道,千万别告诉潘家。你先别构思新书了,回去琢磨一下怎么把这本书改编成剧本,剧本写好了我找关系,拍成电视剧,咱们就能狠赚上一笔了。具体事宜,咱们电话里谈。”

廖星星点了点头,并与陈潇互留了电话。在这之前,都是潘家和廖星星联系,陈潇从没和廖星星联系过。廖星星虽然早就知道陈潇是个大官儿,并不是什么暴发户,但她并没有说破。还是陈潇上了报纸和电视后,真实身份暴露出来,看看瞒不住了,这才跟廖星星说了。廖星星也是一笑而过。

潘家一回来,他们就打住了话头儿。

三个人边喝边聊,一直喝到夜深,这才尽兴而归。

潘家送廖星星回家,一进楼门,潘家就拦住了她,冷冰冰地问道:“我不在的那会儿,陈潇跟你说什么了?”

廖星星摇了摇头,装作很无辜的样子:“没说什么呀,就是谈谈书里的人物。”

潘家冷冷地说:“你别骗我,你的眼睛已经出卖了你。躲什么?你看着我呀!我一回去,就发现你说话词不达意的,那是思想上溜了号,你们趁我不在的时候一定说了什么!我可告诉你,我一直在想办法保护你、帮助你。如果你不如实告诉我,钻进陈潇的圈套,弄不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后果严重得恐怕连你自己都想不到!”

廖星星坚持说:“真没说什么。”

潘家冷冷地说:“没说什么就好。但愿你将来不要后悔!”说完,气哼哼地走了。

廖星星想不透,她跟陈潇合作,都是潘家从中撮合的,可以说陈潇和潘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怎么到了剧本的问题上,两个人竟然摆下了乌龙阵,真让她想不明白了。但现在,她没时间多想,她急于写成这个剧本,借着陈潇的力量,尽快把“廖星星”这个名字炒得火热,等自己收回这个名字的时候,能更多地受益。光凭她自己的本事,很难办到。

刚一进家门,廖星星就给陈潇打了一个电话,陈潇跟她谈了更详细的内容。原来,陈潇已经联系上了一位制片人,人家愿意投资拍摄这部电视连续剧,暂定拍摄四十集,由陈潇出文学剧本,制片人包办其他事宜。最后商定的价格是每集三万块,按照他们的约定,报酬全归廖星星所有,陈潇只是落个名。

廖星星一听,顿时惊叫起来:“天呐,这么多钱呀。”

陈潇还跟廖星星透露说,这个剧本还没写出来就决定拍摄,关键是他给制片方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他会尽一切所能,给剧组提供帮助。据他粗略估算,制片方能省下一半的投资。说完这些,他跟廖星星商量,这个剧本他投入太多了,能不能收益均分。廖星星想都没想就同意了。陈潇也很高兴,说他会用廖星星的名义跟剧组签订合同,拿到钱后就给廖星星打过去。他还特别交代廖星星,这件事要绝对保密,千万不能告诉潘家。

廖星星奇怪地问:“为什么不能告诉潘家?你们两个不是很好吗?”

陈潇城府很深地说:“关系越是好,越不能什么都知道。真正能够出卖你的,往往不是离你很远的人,而恰恰是你身边、对你最好的人。所以,他不该知道得太多。”

廖星星也不想知道得太多。她急着写剧本去了。

这天,潘家忽然带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拜访廖星星。潘家给她介绍说,此人名叫约翰,是那本书的原作者,他发现廖星星抄袭《落花》以后,准备起诉廖星星,找他当代理人。说着,从包里掏出了一沓文件。

廖星星心里一怔,惊疑地问他:“你不是说帮我了结此事了吗?我还赔了你们二十万呢。你忘啦?今天怎么又说起这事儿啦?”

潘家狡黠地笑了笑说:“那次委托我找你的人不是他,是国内的出版社。现在人家原主儿找上来了,我也没办法呀。”

廖星星想了想说:“你明明知道,我的名字卖给陈潇了,这件事和我没关系了,你应该去找他呀。这还是你告诉我的妙招儿呢。”

潘家一摊手说:“你卖名字,是前些日子的事,但抄袭出版,是两年前的事。抄袭出版在前,卖名字在后,这事儿还得是你负责。我们现在只是先找你确认一下,回去再研究怎么起诉你,该怎么赔偿。”

潘家带着那位外国人走了。廖星星不想再扯进一场官司中,眼下正夜以继日地改编剧本,哪有工夫应付这事。再一想潘家那咄咄逼人的架势,顿时慌了神儿,也想不出好办法,只好给陈潇打电话,问他该怎么办。陈潇让她先别着急,他先跟潘家沟通一下。

时间不长,陈潇给她打电话来,说这个作者去了律师事务所,事务所把这事交给了潘家,他不得不办。陈潇想了想,他让廖星星把那本书翻译出来,看看到底有多少相似的地方,是否真构成了抄袭,别被那个外国人忽悠了。

廖星星想想也是,只好找来那本书,下载了翻译软件,一点一点地翻译。自身的外语水平太差,翻译出来的词句常常是驴唇不对马嘴,不知所云。廖星星又气又急,这一下竟病倒了。

潘家火上浇油,时不常地给她打电话,问她考虑得怎么样了。廖星星只好推脱说正在考虑,她恳求潘家,能不能帮她说说好话。潘家不置可否,挂断了电话。

廖星星暗暗骂潘家:“奸诈!潘家,你不该当律师,该当个骗子!”

潘家先是号称受出版社委托骗了她二十万,这次又说受了原作者的委托来纠缠她,要是以后再说是受了国外出版社的委托来找她,或者再想出个什么花样来,那还有完没完了?想到这儿,廖星星猛地一惊。要是潘家从一开始就在骗她,那现在带来的这个外国人会是真的吗?

她马上起身,硬撑着坐到电脑前,找到一个外国文学网站,输入了那本书的名字,很快就搜出了作者。上面有作者简介,虽然也叫约翰,但却比找她的约翰老多了,而且样子也不太像。她果真被骗了。

廖星星怒不可遏,马上打电话揭露了潘家的丑行,并把他一通臭骂。潘家想跟她解释什么,她生气地挂断了电话。潘家又打过电话来,她不接,然后就关了机。

她怕潘家再来纠缠,于是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匆匆忙忙搬到了郊区,租了一间民房,专心地写起剧本来。

这天晚上,廖星星正专心致志地写剧本,忽然听到后窗外“咕咚”一声响。她开始没太在意,但很快又是“咕咚”一声,扭头一看,只见后窗外黑影一闪。她心里不觉一惊,即刻害怕起来。她想找房东,看看外面是什么动静,可房东一家都出去了,家里就她一个人,她不敢出去,忙着锁好了房门,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后窗外仍不时传来声响,还有人影晃动,像是在撬后窗,廖星星赶紧打电话报了警。不一会儿,警察赶过来,问了些情况,然后带着她来到后窗外,只见后窗上确实有撬痕,只是还没撬开。警察对廖星星说:“你一个女孩子家,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多危险啊。我们又不能留下来陪着你,你看怎么办吧。”廖星星越想越怕,她是不敢再住了,就对警察说,请带她到镇上去,她先住在旅馆里吧。

她简单收拾了一下东西,跟着警察来到镇上的旅馆里。

她在旅馆里委屈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大亮了,才回到出租房,只见房门大开,屋里被翻得乱七八糟,无疑是被盗了。她检查了一遍,却发现什么都没丢。真是奇怪了,她怔怔地坐在那里,想不明白盗贼是为何而来。

她的心里,隐隐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竟生出了从未有过的恐惧……

夜里,廖星星睡得正香,忽然听到房东使劲地捶着门,边捶边大声喊:“着火了,快出来啊,着火了,快出来!”

廖星星吓了一跳,激灵一下惊醒了,一睁QsWWSnpc3hcsNwSGmL+mQA==开眼,闻到了重重的烟味儿。她跳下床,连鞋都顾不得穿,慌忙跑过去开了门,房东拉着她就往外跑。

跑到院子外面,发现火势很猛,已经烧着了大半边房子。村里人都被惊醒了,纷纷拿着各种各样的家什来救火。火势越来越大,廖星星这才想起,她的电脑还在屋里呢。她跳起来就要往火里冲,被房东一把拦住了:“你要钱还是要命啊!”

廖星星蹲到地上,哭了。

她写了这么多天啊,十几万字,瞬间就化成了灰烬。房东看着大火,也伤心地哭了。

过了好长时间消防队才赶到,此时大火已经把整座房屋都吞噬了,“轰隆”一声,房顶塌了。消防队员很快就灭了火,现场一片狼藉。廖星星踏着灰烬走过去,找到了她的电脑,已经被烧得变了形,面目全非,根本不可能再找出剧本的文档了。

房东过来递给她两百块钱,说房子不能住了,只能让她临时到镇上去住,等到他借够了钱,再把预交的房租还给她。廖星星木呆呆地接过钱,朝着镇上走去。

走着走着,廖星星忽然觉得身后有急促的脚步声。她慌忙回过头,见一条黑影正跟着她,越来越近。她吓坏了,拔腿就跑,那人紧追过来。她跑出几百米,就没了力气,听到那脚步声越来越近,已经追到了她身后。她惊慌地回头去看,见一小伙子正抡起木棍,朝她砸过来,她吓得一声尖叫,又拼命跑起来。

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哎哟”一声惨叫,廖星星停下脚,回转身看去,只见身后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条黑影,抡起棍子砸了那个人一棍子。那人捂着脑袋跑开了。

廖星星两腿一软,一下瘫坐在地上。

那个黑影没追上逃跑的黑影,转身回来了。廖星星想跑,却听到那黑影叫道:“星星,你别怕,是我。”廖星星听出来是潘家的声音,怔了一怔,还是停住了脚步。潘家来到她跟前,深深地给她鞠了一躬,诚恳地说:“我先给你道歉。对不起,星星,我没想到他会这么狠,居然会对你下手。这是我估计不足,给你带来这么多困扰。对不起,真对不起啊。”

廖星星被他说懵了:“你在说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潘家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处处都是危险,还是到派出所去吧,那里踏实。廖星星一想也对。两个人也不多说,一路往派出所赶去。

很快,他们就到了镇派出所。坐在派出所的大厅里,潘家这才跟廖星星说,她这一切的遭遇,都是一场阴谋,和年初的彩虹桥事故有关。

半年前,彩虹桥垮塌事故,造成十几人死亡。一个有正义感的律师宋红作为受害者家属的诉讼代理人,对这次事故进行调查和取证。她发现所有的事故材料都被做过手脚,竟找不到一点破绽,也找不到一点证据,这官司根本就没法打,负有直接责任的大发建筑公司逍遥法外。最后,只是由保险公司赔给每位家属几十万块钱草草了结,却没一个人因此受到刑责追究。但她觉得,这事儿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她发誓要揭露真相,给那些冤魂们一个交代。

当时主管这座路桥建设的,就是交通局的副局长陈潇,承建商是大发建筑公司。凭直觉,她感到大发建筑公司和陈潇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后来,她灵机一动,想从陈潇的收入入手,反向调查。正当她有了一定的进展时,却忽然遭遇了一场蹊跷的车祸,意外死亡了。

潘家是宋红的男朋友,他曾听宋红说过整件事情,他相信是陈潇他们害死了宋红,但他找不到证据,他发誓要为恋人报仇。他强压下愤怒和仇恨,想办法接近陈潇,最后成了陈潇的朋友。

但一段时间后,他还是没找到证据。但随着对陈潇的进一步了解,他发现陈潇也是非常痛苦,因为他收受了巨额贿赂,却不敢明目张胆地花。他灵机一动,就给陈潇灌输一个观念,只要找到正常的收入渠道,完全可以过上好日子。陈潇果然动了心,问他有什么渠道可走。潘家就告诉他,出书啊。

其实,这是潘家给他下的一个套儿。因为出书赚到的稿费很低,他却说从中挣到了大笔的钱,这个矛盾是给他治罪的证据。陈潇没出过书,当然不知道这些。

他们正在挑选目标时,陈潇又得到消息,说是廖星星正在采访彩虹桥坍塌事件。他吓了一跳,紧接着就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廖星星给他当枪手,他一直引导着廖星星的写作,让廖星星没时间再去采访,没时间去写彩虹桥的事。于是,他就定下了让廖星星给他当枪手。他又跟潘家商量好那个抄袭圈套,逼迫廖星星把名字卖给他。

潘家没想到,陈潇见钱眼开,竟跟一位制片人商定拍摄电视连续剧,借此中饱私囊。如果这样,陈潇的收入剧增,而且有了合法的途径和光明正大的说法,他的计划就泡汤了,他这才想方设法阻止廖星星写剧本。但不想廖星星躲到了乡下。

恰在这时,市纪委接到了举报信,开始调查陈潇。陈潇听到了风声,想到廖星星采访了那么多人,一定掌握着很多材料,就想着偷走那些材料,实在不行,就除掉她,于是就雇打手来偷袭她。打手盗窃不成,又纵火焚烧,烧毁所有的材料,自然也就销毁了所有的证据。他还不罢休,还想袭击廖星星,让她永远都不能再说话。潘家想到这一层,急忙赶过来,及时救了星星。

廖星星听潘家讲完,就像听天书一样,她仍然不太明白,迷惑地问:“我还是没太听明白。你怎么扳倒陈潇?证据呢?”

潘家得意地笑了笑,指着她,狡黠地说:“你就是我扳倒他的证据。”

廖星星惊得目瞪口呆:“我就是证据?”潘家点了点头,这才告诉廖星星说,陈潇号称他的钱是从稿费里赚来的。潘家给纪检部门提供的证据就是那份合同。既然所有稿费收入都归廖星星本人所有,陈潇号称用稿费买的车和房子就都是在说谎了,他即使不肯说出这些钱的来源,也已构成犯罪,叫做巨额资产来路不明。

廖星星惊魂未定:“可是,我采访了那么多人,还真没人说出彩虹桥的事故跟他有关。他怎么就认定我掌握了重要情况,还要置我于死地呢?”

潘家惨然一笑:“这就是做贼心虚吧。可惜呀,我只能把他送进监狱,却还是不能为宋红报仇。这个混蛋,狡猾透顶,做得天衣无缝,我居然找不到一点证据。彩虹桥的责任事故,宋红的被害,还有那个打手袭击你……我都没找到证据。”

看着他难过的样子,廖星星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他。

潘家站起身,真诚地给廖星星鞠了一躬,然后才说,为了胁迫廖星星就范,他几次虚构廖星星抄袭的事,有违良心和法律,他先道歉了。要是廖星星还不解恨,可以到法院去告他,他愿意承担一切惩罚。

廖星星摇摇头,说她不恨他,倒要感谢他,给自己带来这么精彩的经历,她要写部小说,题目就叫: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