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的挑战

2013-12-29 00:00:00亓顺国王泽刚
科技资讯 2013年15期

【摘要】应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简单的解释了鹰眼技术的原理,回顾了鹰眼技术诞生和使用历史,介绍了最新的鹰眼规则。从鹰眼的内涵角度,简析了目前它自身,以及与球员、裁判和网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关键词】鹰眼;规则;球员;裁判;网球运动

中图分类号: G81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一、原理解释:“鹰眼” (Hawk - Eye)的正式名称是“即时回放系统”,是一套十分精密系统。它由8个或者10个高速摄像头、四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首先,借助电脑的计算把比赛场地内的立体空间分隔成以毫米计算的测量单位;然后,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再通过电脑计算,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最后利用即时成像技术,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现出网球的运动路线及落点。从数据采集到结果演示,这个过程所耗用的时间,不超过10秒钟。

二、诞生和应用历史

同各种新技术的开发一样,“鹰眼”自然也经历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1997年,发明者英国人保罗·霍金斯(Paul Hawkins)从英国达拉谟大学毕业,开始寻找创业机会。2000年霍金斯从网球比赛的争议球上得到启发,计划借助影像捕捉技术解决比赛中的类似问题。2001年,霍金斯着手开始准备工作。随后经过约2年时间的反复实验,他终于完成这套系统的开发和测试。2003年开始,鹰眼作为电视转播的辅助手段,在网球比赛的四大满贯、大师杯和大师系列赛这样的高级别赛事中,为电视观众和网球解说员服务。2006年3月20日美国迈阿密网球公开赛上,鹰眼正式被应用于比赛中。由于大部分的网球比赛都是在室外场地上进行的,自然条件下的风速、温度都会影响计算机的测算结果。另外高速摄像头的设置也经过了反复的实验,才最后敲定。2006年8月,美网率先在大满贯赛事中启用鹰眼,次年澳网、温网以及有能力的其他级别比赛也紧随其后,并使用至今。(只有在土场地进行的比赛一直没有使用鹰眼,是因为球落到松软的红土上,留下的印迹清晰可辨)。

三、鹰眼技术的规则

1、鹰眼的使用根据比赛组委会的安排而定。组委会有权安装和使用鹰眼,也有权不使用。

2、组委会使用鹰眼辅助裁判,须在赛前公示。

3、具体使用鹰眼辅助判罚的规则:(1)挑战次数的规定。2008年4月起,每一盘比赛当中,每位球员有3次机会挑战鹰眼,若进入到抢七局,可增加一次。如果球员挑战成功,那么还将保留原有的挑战机会;如果失败,则要被减去一次机会。(2008年之前每盘2次,若进入到抢七局,可增加一次。)(2)挑战时机。当形成死球后,球员质疑裁判的判罚时立即挑战;或是在双方回合当中,球员质疑裁判的某一判罚时,需立刻停止击球并挑战。(3)挑战后的判罚。情况一:本方球员的球被叫出界,本方球员质疑并挑战。如果鹰眼回放球是出界,则判罚本方球员丢掉这分;如果鹰眼回放球是界内,若是裁判判定对方球员有能力回击此球,则这一分判罚重赛,若是裁判判定对方球员不能回击此球,则判罚本方球员得到这分。情况二:本方球员的球被叫好球,对方球员质疑并挑战。如果鹰眼回放球是出界,则判罚本方球员丢掉这分;如果鹰眼回放球是界内,相当于视作对方球员放弃本次击球,判罚本方球员得到这分。(以上情况针对抽击球的判罚,对发球的挑战则再需应用发球判定规则)(4)裁判有权决定何时使用鹰眼回放,如果认为判罚清楚而球员有拖延时间的嫌疑则可以拒绝。(5)如果鹰眼出现了故障,那么裁判最初的判罚有效。(6)裁判根据鹰眼回放所做的判罚就是最终的决定不得再进行申诉。

四、鹰眼的问题和争议

1、鹰眼技术的缺陷和争议

首先,在判断时鹰眼把球的打滑和弹性形变考虑在内,达到2-3毫米以上的精确度,从而使得鹰眼的正确率达到99.9%。但这已经极高的正确率仍存在质疑,因为网球在击打过程中,球毛会被打松,此时网球就不是鹰眼所预计的“规则”的球体,而2-3毫米的精确度被打折扣。当然还有面对争议球时,鹰眼还会出现故障不能回放,或是回放系统的落点有些不统一,大家会非常失望、无奈和开始质疑鹰眼本身。

2、鹰眼规则的不完善

(1)鹰眼与球员

从各项赛事的鹰眼挑战次数,就可以看出球员如今对鹰眼使用的高频率,甚至是有些依赖。但球员在使用鹰眼的时候却存在一些灰色地带。

目前的鹰眼规则要求球员在对判罚质疑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是否挑战的决定,但多长的挑战时间才合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限制,通常情况是几秒钟,但是往往不是这样。我们常常会看到球员在走上前查看了球的落点痕迹之后许久才做出决定,或是咨询司线、主裁的意见,甚至会与自己的教练组进行眼神上的交流之后再做出决定。而球员向教练寻求意见的行为这是违反规则的,是否挑战这个决定应该有球员独立做出。

其次,目前球员合理的利用规则或者说利用规则的漏洞是无可厚非的。鹰眼在比赛中的使用开始变成一种“艺术”,成为保护自己和影响他人的手段。如球员体力不支时,利用提出挑战,拖延时间使自己得到休息。或是对手状态很好时,仍对好球提出挑战,以打乱对手的节奏,甚至影响对手的情绪。

(2)鹰眼与裁判

鹰眼对网球裁判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他们产生一种无形的挑战。一方面鹰眼对裁判判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尽量减少自己出差错的机会,以保证裁判和比赛的权威。另一方面鹰眼使得裁判工作量加大,最主要的是体现是在对鹰眼的控制上。例如何时决定使用鹰眼回放,而避免球员有意拖延时间;鹰眼挑战时,准确合理的判断一方球员是否能够继续做出有效回球,而判断得分或是重赛等。这些也增大了球员与裁判发生争议和矛盾的可能。

五、结论

鹰眼系统的引入使网球运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对球员、裁判还是电视观众,这项新技术都为网球注入了新的元素。鹰眼为比赛的带来了更多的公平和准确的判罚, 还提供了一系列以前无法得到的数据,以及给观看比赛提供全新的视角,甚是是让网球具有新的吸引力和更加流行。但鹰眼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无法避免的。最大的矛盾是来自球员和裁判,鹰眼规则让他们处在了新的不确定和争议当中,从而质疑它自身和对网球运动的作用。但是与前期的争议不同,鹰眼已经成为网球运动的一部分,要想其更加完善,那就应该扩充它的内涵并且始终使用它。

【参考文献】

[1]黄道名.论鹰眼系统对网球运动竞赛发展的影响[J].竞技论坛,2008

[2]摩卡. 鹰眼:睁开的第三只眼[J].TENNIS,2006(5)

[3]国际网球联合会ITF官方网址:www.itftennis.com

[4]陈述. 鹰眼百态[J]. TENNIS,2008(5)

[5]邰峰. 对网球比赛中“鹰眼”技术运用的探讨[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

[6]保罗·费恩.这是我们希翅的运动吗[J].TENNIS,2007

作者简介:

亓顺国(1984-)男,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