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纺机业:苦练内功迎春天

2013-12-29 00:00:00邵蔚
纺织服装周刊 2013年28期

2013年的时间轴,已行进过半,“纺机企业上半年的日子好不好、顺不顺”成为纺机行业和整个下游产业链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带着“今年以来纺机企业到底过得怎样”的问题,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的带领下,《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实地走访了国内纺机行业的重点集聚地——山东省青岛胶南市王台镇。

市场疲软订单普遍减少

2008年的经济危机至今,各国救市的效果并不明显,经济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需求下降、经济发展步调放慢也已成为现实。

因此,各行各业要想跳出这个圈子、独善其身,并不实际。对于我国的纺机企业来说,其下游化纤、面料、服装、家纺、产业用等行业都面临着严峻考验,纺机市场的疲软也是意料之中。

以青岛三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集生产、科研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科技型专业生产织机企业,企业从高层管理到各个生产环节的主管和技术骨干全部都是拥有丰富行业经历的人。但其总经理黄永春坦言,三祥今年的情况并不好。

“三祥现在的纺机生产部分已经基本停掉,工厂也只留了80多名工人。现在应该说是我们的‘蛰伏期’,需要等待好的时机重新开始。”黄永春说。

作为王台重要的织机企业,青岛海佳机械有限公司从1995年开始就在做喷水织机的零件,而后从2001年开始制造喷水织机,十几年的积累,也碰到了同样的困难光景。青岛海佳董事、总经理吕兴尉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之后,海佳只生产了2500台机器。事实上,从2009年到2012年,海佳机械的市场一直很红火,一年能做6000台织机,企业都是订单饱和的状态。2012年,海佳开始生产研发喷气织机,但是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新产品卖得并不是很好。

在青岛华信集团,记者见到了该集团技术经理赵金树。“效益不好”,也是他给当前纺机市场的结论,“前年市场形势最好,我们的喷水织机做到了4000台,喷气织机也做了2000台。但是今年年初到现在,我们的喷水做了800台,喷气做了200多台,订单减少的现象非常明显。”

“感觉市场状态不佳的并不是少数,前些年市场情况好,保守估计,我们海福每年都可以售出3000台织机,但是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我们今年上半年只做了1000多台,几乎只是我们正常产能的20%。”青岛海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洪斌也这样说道。

资金困难恶性竞争激烈

企业是行业中的个体,行业是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对于纺机企业来说,市场的疲软是订单和盈利减少的最直接原因,而在市场疲软的背后,青岛的纺机企业也有自己想要往外倒的苦水。

三祥之所以会停止机器的生产,而暂时改做零件,是有原因的。“我们去年产品的销售额大约是4000万元,但回笼资金仅仅800万元,客户所拖欠的货款已经实实在在地拖累了我们,流动资金成了我们的大问题。”黄永春很无奈,有些生意不能不做,但做下来苦的仍旧是自己。

对于海福来说,纺机生产量和销售量的下跌,同资金链条的问题以及行业恶性竞争的问题存在着直接的联系。韩洪斌表示,现在很多下游的纺织企业,在向纺机企业下订单或提货时,所交付的资金都非常有限。“很多下游企业,直到交货,他们支付的货款都不足总额的60%。他们常常是满口答应称,半年到一年内肯定会把尾款付清,但我们两年都追不回尾款的情况不在少数。对纺机企业而言,这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资金不到位,我们怎么会有能力去进行研发和生产?企业的发展也自然而然受到限制。”

在赵金树看来,“下游纺织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终端消费需求在下跌,下游纺企的机器开工率不足,据我所知,有的企业机器只开到一半,甚至更低。这个现象,传导到纺机行业中,也就导致了我们的设备难以销售,毕竟下游机器开工率都不足,不会想要上新设备的想法自然也是不难理解。”

对这个行业现如今存在问题,青岛同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兆星有自己的看法。“现在下游市场行情这么困难,纺机企业的下游普遍处于观望状态,想出大手笔上新设备的企业并不多,因此真正到纺机企业签单的也不多。除了这个因素,现在中国纺机产品的质量以及综合性能,很多都同国外设备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自然会影响到中国纺机产品的市场销售。举例来说,现在我们国内的纺机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仍是个大问题,故障率比较高,而且在问题出现之后有些不能即时处理,这些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损失。相比之下,虽然进口设备在售后服务方面有些乏力,但是其设备本身故障率就低,而且很多海外企业都在我国设立了工厂或者办事处,其服务能力在不断提高。这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摆在中国纺机企业面前的发展屏障,如要跨越,还需要一一破解这些难题。”

环保命题喷气织机兴起

对青岛胶南市的集中走访调研中,纺机企业各种各样的设备,展示了我国纺机行业这几年机械装备的进步与发展。也能看到地区发展的新趋势——对纺织企业环保、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对于同春来说,只做喷气不做喷水;对于海福来说,从2000年就开始将主战场放在喷水织机上,而今这个企业中也出现了喷气织机的身影;对于华信来说,在其主营业务里,喷水织机和喷气织机并驾齐驱;青岛海佳作为喷水织机的主力型生产企业,已经研发生产出了自己的喷气织机,并推向市场;在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洁明亮的生产和装备车间里,放眼望去全是最新喷气织机的身影。

看得出来,在国家以及行业大力度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的现实要求下,纺机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已有的经营模式需要改变,立足喷水织机的基础,将产品延伸或者转型到喷气织机成了整个地区设备企业的共同选择。

赵金树表示,现在华信的喷水织机主要销往江苏盛泽等化纤产品生产的集聚地,且市场状况比喷气织机好,但是华信从开始做喷气织机起,虽然价格高,但销售量已达到2000多台,几乎全都卖给了国内的棉纺企业。由此看来,下游企业,尤其是棉纺企业对于喷气织机的需求还是大量存在的。

“现在企业希望做高端的纺织产品,走高端路线,因此,选择更好的纺机设备必不可少,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也卖了100多台。”韩洪斌说。

专做喷气织机的同春在“到底是发展喷水织机还是喷气织机”的问题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崔兆星告诉记者,同春在2005年之前是做喷水织机的,2005年之后开始做喷气织机。“在我看来,喷气织机是很有前途的。尤其当前江浙等地已经严格把控污染指标,将环保放在第一位,这就自然会限制喷水织机的未来发展,喷气织机肯定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寻求出路抓技术拓市场

海佳的HJA-N型喷气织机,是海佳齐心协力的产品代表。这种喷气织机,可选门幅范围较大,从1900mm到3400mm,适用范围更广,而且具有人性化的职能操作界面,对打纬结构也进行了优化设计,此外,该设备在卷取装置、润滑、动力、节能方面也具有较明显优势。

“近几年来,我们在设备研发方面投入很大,我们卖出去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品质。别人都说国产纺机设备故障多,但我们的很多机器,第一年的维护维修费用甚至可以做到10~20元的水平,这也就让客户可以放心地购买我们的设备。现在我们在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新项目共占地6万平方米,产能比现在要大很多。但是海佳并不是为了实现更大的产能,而是让企业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包括规范化、制度化的现代生产模式。”吕兴尉说。

而在市场的推广方面,海佳专门设立了江苏盛泽销售公司、南通销售公司、绍兴销售公司,通过这种近距离对接客户以及下游市场的方式,推销产品,推广企业的理念,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和合作机会。

对于华信集团来说,现如今其织布机织造品种已经呈现出系列化的特点,织布的幅宽可以从1300mm到4200mm,从单喷到八喷,可配置多臂机、提花机、斜纹、缎纹、平纹及高科双泵浦双喷,其工作运转速度也可以从每分钟400~1200转不等。赵金树表示:“江苏盛泽是我们下游客户的主要聚集地,所以我们企业也在盛泽设立了办事处,可以说,我们的销售服务团队是非常敬业和专业的。除了国内市场,我们的织机已经跨出国门,销往印度、土耳其、韩国、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家。未来,华信在开辟国内外市场方面不会停下脚步。”

无论这些纺机企业选择的主攻方向是喷水织机还是喷气织机,不可否认的是,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疲软的市场需求下分一杯羹,抓技术、重市场,纺机企业不应该只是说说而已。想要生存与发展,还得从自身出发,苦练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