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 勇当企业先锋

2013-12-29 00:00:00
纺织服装周刊 2013年37期

2012年的春节,正值举国同庆,万家团圆的时候,佳泰公司的厂区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作为党总支书记的她,带头放弃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时刻,组织党员群众义务劳动完成一笔紧急出口订单任务。50多岁已不年轻的她不仅做好组织工作,还带头脏活累活抢着干。

2012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三天后,她作为生产总调度,在接到房山抗洪现场急需2400平米苫布的指令后,立刻紧急联系库房调拨。

其实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随便找出一名佳泰公司的员工,无不对她心服口服,竖大拇指的。她是谁?她就是曾多次荣获局级和集团企业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现任北京五洲佳泰新型涂层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生产总调度兼党总支书记的全国劳动模范——田建英。

刻苦钻研勇当勤奋学习的先锋

1979年,田建英进入工厂,从普通工人做起。工作30多年来,在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钻研学习,先后担任过车间工段长、主任。2003年后随着企业改制担任五洲佳泰公司生产总调度,负责六大车间的组织与协调,2008年起又担任了佳泰公司副总经理。

制品车间是她成长和发挥才能的第一个舞台,从1988年至今,田建英为之奋斗了20余年。她勤学苦钻,很快就成了车间的骨干。在这里她既是生产主管又是生产多面手,无论是制品排版、裁剪消耗、印刷字体、缝纫加工、成品合活……她样样精通。不仅如此,她还在该车间首先实行了计件工资制,工资与产品质量、生产数额紧密结合,在全厂第一个进行机制改革,极大程度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90年代初期产值30万元到2002年达到2000万元,提高了近70倍。在2001年初级计算机排版技术还不普及的情况下,为了弄清帐篷的制作工艺和排版,她深入生产一线,一块一块的裁料核准,最大限度利用了材料,降低了消耗,很多同行业的技术人员都纷纷咨询请教。

2003年,作为生产总调度,田建英来到从未接触过的涂层生产线。由于机器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相对比较先进,生产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对她而言处处都是盲点。但她却表示:既然领导相信自己能够干好调度工作,自己绝不能打退堂鼓,一定要在短期内掌握这一门技术。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每天晚上她在家背工艺,学习理论知识,白天在车间里认真看工人师傅操作,不懂就问。

挖潜节约勇当科学管理的先锋

涂层车间生产时,由于涂层布的布边刚涂出时都是毛边的,两边必须经过10厘米的剪裁,如按一轴布2000多米计算,裁掉的两边就有400多平方米,价值5000元,可每天的生产量至少是6轴布,计算下来就是3万元,这些边条卖废品都没人要。田建英接触到涂层生产以后,感到扔掉了可惜。不论作为骨架的高强涂纶丝还是作为涂料的化工原料,价格都比较贵,能不能不扔掉而利用起来呢?她反复琢磨,提出回收打边绳,并用边绳做制品苫布辅料的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传统边绳的强度,而且节约了大量采购资金,仅一年时间就打出30多吨绳子,完全满足了企业包装的需要,节约了16万元包装绳采购资金。

田建英每天都深入到车间、班组的生产一线。尤其是2003年改制以后,企业焕发了活力,订货量大幅增长。随着宽幅涂层设备的引进,更加速了生产数量的增加,这时合理有效地组织生产就是一个新的课题,田建英在自学计算机应用排版的同时,还将科学发展的思想引入生产实践,打破传统涂层模式,形成了以老带新,以点带面的全员流水式生产管理,为企业2007年后连续三年实现1亿元经营目标立下汗马功劳。

率先垂范勇当员工队伍的先锋

在田建英的带领下,制品车间每次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抗震救灾任务。从98年的洪水救险到2005年的援助印度洋海啸,从援助巴基斯坦大地震到民政部门订单生产,她总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每个细节一一落实。

2009年佳泰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来自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竞争对手纷纷将订单转入国内;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面临从方庄搬迁到大兴,却不能停产的艰巨任务。在搬迁过程中,田建英发挥了其组织能力和领导魅力,亲自组织了青年突击队利用7天时间完成了10个办公室的搬迁工作,平稳办公得到过渡。她有效协调生产,采取了两地生产、两地发货、两地分工合作的模式,每天她都往返于生产两地,饿了就啃口馒头,渴了就喝白开水。在她的努力协调下,搬迁过程中从未耽误一笔订单。

正是由于田建英的努力,成功塑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员工队伍。她所在的制品车间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先进班组,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状” 、“北京市先进班组集体”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员工。

关心职工勇当共产党员先锋

田建英是佳泰公司的党总支记,同时也是一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她时时刻刻把职工的冷暖挂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佳泰公司改制前,配料工段用工9个人,涂层工段12个人,工作量不饱满,人浮于事,纪律松懈。田建英上任后,认真分析了这两个工段情况,通过跟班劳动,科学分析,她大胆提出了精简方案,这一下捅了马蜂窝,被减下去的员工不干了,留下的员工也嫌工作量增大,一时间意见纷纷,甚至有人说你还让我们活不活了!田建英顶住了压力一方面耐心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奖励增加工作量的职工,对减下去的职工也妥善安排了其他工作岗位。由于她的工作到位职工的意见平息了,精简也为企业每年节约10万元费用,职工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

她关心职工胜过自己、胜过家人。生产任务紧、活累,有的职工吃不好,不想吃饭,田建英就到外面饭馆买饺子,给职工吃。有的职工干活紧张,顾不上喝水,田建英就从家里带来梨给职工吃。谁家遇到了特殊困难,她就捐钱给予帮助。记得有一次车间一位女工,与爱人离了婚,孩子小,上不了夜班,当时正赶上紧急任务,人手紧,调不过来,她发现这个情况就默默地在白天工作一天后,晚上又来替这位女工上夜班,实打实地顶岗操作,一连四天。这位女工感动的不得了,果断地把孩子寄放在自己姐姐家来上夜班了,而每逢见到别人,她总是说:“我一看见田姐熬红的眼就想哭。”不仅如此,她还注意把在党校读大专和自学的新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新员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激励年轻员工不断前进。平日里她总是关怀着员工,经常走访员工宿舍,问寒问暖,送去生活所需,为他们做好后勤,车间年轻的员工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田姨”。

在汶川抗震救灾帐篷生产的紧张日子里,她连续十几天没回家,昼夜奋战在车间里,实在困极了,就靠在机台旁的布卷边眯几十分钟,眼睛熬红了,发烧,嗓子说不出话。浑身疼痛难忍时,就用手捶捶脑袋,硬是坚持下来,没有离开岗位一步。她日以继夜地同车间工人奋战在生产线上,三十多天没离开岗位一步。这段时间正赶上她年迈的父亲做手术,需要人陪护,她也想陪陪老父亲,也想为生病的父亲做上几顿可口的饭菜,但她一想到灾区人民就毅然将父亲托付给家人,在车间坚持昼夜工作直到12000顶帐篷及时运往汶川。在家人最需要她的时候,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党员的责任放在了第一位。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吃苦在前、心系群众的好党员,有了这样一位勤学苦钻、敢打敢拼的女强人,有了这样一位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企业先锋,五洲佳泰公司才能拥有一支团结有力的员工队伍,才能有了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