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的明天是否美好?

2013-12-29 00:00:00张志勇贾新光周磊丁华杰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3年3期

众所周知,与传统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运行平稳、无噪声等优点。因此,电动汽车被广为推广。但近日,美国政府公开承认2015年的新能源目标无法完成,这让全球的电动汽车厂商和拥趸们失落不已;反观大洋彼岸的中国,整个行业的热情仍旧“高涨”。这冰火两重天的格局,让人不禁问出:纯电动路线究竟是前途还是末路?

纯电动汽车发展被赋予“过高期望”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公司纷纷破产、重组,让人对于新能源汽车前景逐渐丧失信心。世人不禁怀疑,电动汽车怎么了?

美国承认2015年

新能源目标无法完成

在这场主要由政府推动的世界电动汽车热潮中,美国政府的表态使其成为第一个明确承认目标过热的国家。近日,美国能源部公开承认:美国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无法实现。美国政府电动车计划最早由总统奥巴马于2008年竞选时提出,2009年启动。2011年,美国能源部《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分析报告,计划从购买现金返还、拨款激励社区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电动车发展,但截至目前效果不佳。2012年,纯电动汽车在美国卖出了14687辆,仅为美国全年汽车销售量的0.1%。

事实上,美方政府及行业的一系列举动,一方面由于对整个新能源行业预估不足,引导超前,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可能会对未来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发展都会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消费者兴趣低和安全性是主要制约因素

在被石油动力汽车取代之前,电动汽车曾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盛极一时。现在的情况是,虽然没落之后又短暂复苏,但消费者仍然对电动汽车提不起兴趣。电动汽车的发展最终还是因为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最终停滞,就像20世纪第一个十年和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那样。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成本高,行使里程短以及充电站数量少。

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冷淡反应使得日产的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不得不调整战略,将重心转移到油电混合动力车上——混合动力车目前已经能够克服很多纯电动汽车的缺陷。而戈恩,众所周知,此前曾明确表示非常看好电动汽车。目前来看,戈恩在2009年的预测似乎显得有些遥不可及。他曾大胆预言到2020年电动汽车将占据整个汽车市场的10%,达到每年600万辆甚至更多。尽管现在全球也有很多汽车企业斥巨资用于研发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但即便是最乐观的电动汽车拥趸都会对它的未来有一丝担忧。

巨头转向新兴

燃料电池汽车

面对电动汽车发展的迷局,有人选择坚持,也有人选择换条路径。今年1月24日,丰田与宝马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燃料电池系统”的正式合作协议,这是去年6月份双方签署的备忘录的后续进展。4天以后,福特、雷诺日产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加快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商业化,并计划于2017年推出第一款新车。

现在汽车业面临的问题是:还没有发现可以完全替代石油的能源,电池、燃料电池技术尚未成熟,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维持多种能源并存的局面。但由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仍较传统汽车机成本高,许多汽车企业要想实现大规模普及燃烧电池汽车都必然需要政府的大力补贴。毕竟,赔本的买卖,谁都不愿意干。即便很多汽车企业认识到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但要真正实现全面产业化和普及化还为时尚早。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仍受"热捧"

北京雾霾天时好时坏,戴上口罩出行的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城市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低碳风”仿佛就像吹走“雾霾”的那阵大风一样,又一次给了人们希望。

政府浑身解数力图打开"私人消费市场"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反应在中国的情形也同样冷淡,但以广州和上海为首的一线城市似乎找到了突破口,就是此前限制购买的"车牌"。从2012年7月1日开始,广州正式加入到限购的行列,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政府特别为新能源汽车开了“绿色通道”,提供1090个新能源车牌指标用于无偿摇号,并且还提供了每辆车1万元的购车补贴。

在上汽荣威E50正式上市后,去年12月上海颁布了《上海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个人直接购买新能源车可享受价格和车牌“双重”优惠。在私车牌照拍卖价格飙升至7.5万元,二手车牌价格突破8万元的当下,一张免费新能源汽车专属牌照尤为抢眼,这成为了政府吸引消费者的法宝。

空气污染引发政府民众对新能源的迫切需求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事实上,近年来北京一直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发展,为应对之前发生的雾霾天气,近日,北京市发布的《北京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表示,北京今年将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技术,实现新能源占比达到5%左右。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公交车超过2.2万辆,8000多辆是新能源车,其中有1000多辆是纯电动车。市交通委负责人也曾表示,希望今后能够把所有的公交车都变为新能源车。同时,北京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细则也有望于今年正式出炉,此前有热议北京也有望实施不摇号、补贴等政策。

冰火两重天

我们要如何走下去?

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后,

要建立追踪机制

2010年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该《通知》要求,试点工作于2012年结束。由于新政尚未出台,目前针对私人用户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已经基本停滞。来自某电动车企业的消息人士透露,截至去年年底,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已经停止,未来补贴是否继续以及补贴的金额都无法确定,所以现在无法确定发票的金额,当然也无法开票,部分销售已经暂时停止。

而去年在颁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后,虽然明确了产业发展的目标,但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式细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亟待建立追踪机制,有效监督和完善发展情况。

政府推动作用大,

但不要忽视市场反应

电动车这几年热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注重发展的有续性。我国政府提出的五百万辆和美国政府提出的一百万辆数字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界在当下的一些浮躁态度。发展电动车应该循序渐进,踏实做足基础技术,达到水到渠成。

政府的推动作用无疑是最大的,但也不能忽视市场反应。当然也必须要做到一点:戒除地方保护主义。有些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往往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都在使用当地汽车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市场适用性与技术、品质的安全性。必须要从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标,才能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也才能真正让那些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现规模效益。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并不是一句空话,最重要的是道路和方向。只有坚持正确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模式,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化才能指日可待。

新能源汽车发展

需要多元化道路

按目前的趋势预测,即使我国汽车年产销量保持2000万辆规模不增加,汽车保有量在2020年前也可能达到2亿辆,而如果国家控制石油进口不超过需求的60%,两亿辆车也没有燃油保证。所以,面对锂电池汽车相对较慢的发展,汽车能源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我国所界定的新能源汽车只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日本的“新一代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含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清洁柴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对这些车免征机动车税和机动车购置税。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开展车用替代燃料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天然气、生物燃料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替代燃料汽车。探索其他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应用途径,促进车用能源多元化发展,这不仅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