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子曾成立过湄艺绘画工作室,现主要从事形象设计与管理的艺术工作,曾受邀到吉林艺术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美国际艺术学院等高校教授艺术设计及形象设计的课程,并一直为若干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进行过形象管理的培训及包装。对于她而言,个人及团体的形象包装与设计也是一门流动的绘画艺术,形象的管理可以突破人外在形象的局限,挖掘人内心深层次的灵魂,将提升内在的素养去外化并修饰外在的形象做到内外形象的完美结合。她一直行走在艺术设计与艺术绘画的中间地带,绘画对她而言是一种艺术美的设计,形象设计管理对她而言是具有绘画美感的雕塑艺术,对于绘画她是一个自由的行者,没太多的拘束,更多的是对内心情感的解读与灵性的释放!
记者: 形象管理及形象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对于女人有哪些重要性?
刘小湄: 形象管理及形象设计在当今中国尚属于一个新兴行业,这个词的由来也属于舶来品,表面来看它似乎属于视觉审美的范畴,其实延展开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它包含了:内形象的管理与设计及外形象的管理与设计。内形象与外形象是表与里、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拿外形象的管理来说它包含了一个“五五三八七”原则,外表的形象占55%,举止行象占38%,言语形象占7%。从心理学的研究来说:人的第一印象在与人相识的第一次的7秒钟内已经基本形成定型,以后想突破第一印象在人心里的感受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收效甚微。而外在形象的突破势必来自于内在形象的修持与完善,那么内形象的管理到底又包括了哪些呢?内在形象包含了我们内在修养、素质、学识、性格等,以及由它所外化表现出的气质特征。内在形象依托外在形象表现给视觉传达的受众,而外在形象又依托于内形象的提升来完善,二者唇齿相依是一个完整的组合,缺一不可,内形象的提升会带动外形象的高度与宽度,同样外在形象的提升也可以提升自信进而增加女人的自信心,自信的女人是美丽的,这种美可以不断地累积最终提升女性的魅力。一个内外兼修的女人一定是一个会让人眼前发亮的女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不论放在什么地方都会闪光,有着无限吸引人的磁场能量。
记者:作为一个形象设计师, 你是如何设计自已的形象的? 外在的形象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核心点在哪里?
刘小湄:作为一个形象管理的设计师,我会根据不同的社交、工作、生活的场合及人生角色的需求进行场合着装的形象管理,并根据不同场合着装的需求进行衣橱的服饰分类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将配饰及服装主体根据品类依据服饰的风格及场合需要进行组合配套,并在衣橱里面进行分区。“多面天使”的造型风格是我针对女性形象管理的追求,因为在我的眼里女人就是上帝造人时送给人间的尤物天使,从他赋予女性的生命三角色:女儿-女人-母亲而言,女人就是爱与美丽的象征,所以我从自身形象管理做起,也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拥有“多面天使”的可塑性与形象魅力。多面的女人并不是意味着个性上的多线转变及胡穿乱穿,而是根据自身社会角色的不同,去尝试拓宽自己生命的深度与宽度而进行的形象综合管理设计,首先从修心修身开始进而管理,进而延伸到外在形象的服饰、妆面、发饰等搭配等。这种美好的定位与大胆尝试可以让我驾驭不同风格的服饰,并根据场合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服饰搭配及综合的形象管理设计。这种根据场合着装所进行的形象管理是以符合约定俗成的礼仪为前提的。一个搭配和谐完美的服饰形象不能穿错了地方,让人贻笑大方!形象管理和谐的最佳三重状态:服装与配饰之间的搭配和谐,人的与服饰、妆面、发饰之间的搭配和谐,人与服饰与环境间三者间搭配的完美和谐。
记者:服装设计作为一个职业,你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服饰的未来方向是什么?
刘小湄:曾经的服饰设计专业的系统学习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外形象管理的简单的服饰搭配概念,从1999年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至今,从服饰的设计到服饰的营销我都有尝试去涉猎,这些经历不光让我深刻理解了服饰设计的内涵,同时也明了了作为“服饰为人服务”的理念,再美丽的服饰对于人这个主体而SAaw+ZGpKGwdJlhBjdalDGb2Oy1uksFcxQ3fAspA6ak=言,都要符合人的气质形象特征并为之服务,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合适的气质特征搭配到合适的服饰风格就会相得益彰,反之再大的品牌再到位的设计风格如果和人的气质特征不相符都会悖离人与服饰之间的和谐性。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风下,人们更多的为了追逐所谓的名牌及经济价值而忽略了自身的美学价值以及为何而穿的目的,以为大牌的logo就是彰显了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其实再好的品牌,都是为了衬托“人”这个主体并为这个主体的需求而设计并去为她服务的,当“人”穿服饰变成了服饰穿“人”的时候,作为“绿叶”作用的服饰已经抢了“人”这朵花的位置,人一旦成了服饰的附属品,作为服饰设计的终极目的已经本末倒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服饰怪象。未来的服饰方向必定是在人们去掉了物欲浮躁,真正能静下来去体会人生,并了解自我、提升自我内涵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而不是为了某种物质目的去追求浮夸、滑稽的服饰,而完全是为了完善自己魅力形象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品类进行合理的形象搭配。
曾经创造了百年历史CHANeL服装王国的Gabrielle Chanel女士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流行易逝,风格永存”。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形象管理的服饰风格,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最美丽的自己,最与众不同、独一不二的自己。
记者:绘画与形象设计你更爱哪个专业?
刘小湄:绘画是我内心深处的东西,就像我一直深爱的一个情人,它对于我是一种理想中的乌托邦王国,在那个小王国里我可以恣意描绘我理想中的世界,可以不用考虑任何世俗的想法,就是随心随意随感而发地涂绘自己内心的各种想法,以简单明快的视觉绘画语言快速地表达出内心的喜悦及美好,不借助任何素材,随心而感依心而画。在传达这种美好的同时我也希望带给观者一种朴实的宁静感。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爱画花卉,而且都是插入瓶中的花卉,这些灵感的触动都是从身边一些已婚的女性朋友的婚后生活感触而得来的,每一位女性角色都在我的内心幻化成一种花卉,然后抓住那种心理的感受快速在画布上表现出来。一位老师看了我的画,说那些花卉给他一种女性的孤独感,也许吧,人生注定就是一场一个人的修行,我们终究要学会与孤独相处并享受孤独的快乐。那些嫁为人妻的每个女性何不像一束被剪枝以后插入瓶中的花朵儿,就在嫁入夫家的那一刻就被放入了那个有限的花瓶般的婚姻,很多人在婚姻中忘记了要继续修习提升自己而被生活消磨得很快就凋落了,能继续开得绚烂的必定不多,这些就是我在生活中对女性自身生存状态的的思考所带给我艺术创作的灵感源头。而相对于绘画的“视觉形象管理”于我而言是一种可以谋生的职业,它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份可以传输美好并为别人带来美好的工作,为别人创造、完善美好形象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的满足感。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绘画艺术,我运用各种色彩及道具帮助别人去塑造修饰美的形象。这两部分是我生命中紧密相连的两部分,缺一不可。我从绘画艺术得到的艺术修养可以运用到我的形象管理与设计的工作中,而当我工作的间歇,又可以用绘画作为休息身心、提升自身修养的一种调剂,它们对于我的生命修行的完整不相仲伯。现在已经没办法去分辨它们在我生命中谁更重要了!
记者:你怎样对待事业追求,如何处理事业与生活的关系?
刘小湄:可能对于生于70年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对人生对社会对家庭莫名地产生一种使命感。男人有点事业心往往无可厚非,但女人这种对事业的小小追求,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人贴上了“女强人”的标签。其实生命本就是平等的,女人自强自立自爱对于社会及家庭的稳定有何不好呢?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女子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不闻世事”的时代了,女人也在完成自己家庭的使命与角色的同时肩负着一定的社会使命,并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务,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其实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长度的,而且每个人都无法去控制这个长度,但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延伸生命的宽度并拓宽生命的深度。上帝给了我们生命,作为女人有必要让生命活得越来越精彩美丽。我们在职场追求卓越并不是要去变成男人,而是因为我们想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丰富而已。我们不要因为不用养家或者有个很好的经济状况就放纵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角色,当你不放弃做职业女性的权利,你的社会视野就不会因此而变得险隘,当我们回到家里扮演妻子爱人的角色时就可以理解对方在外打拼的不易,做好他的贤内助,甚至你可以做他最好的听众,分担他一部分的心理情绪,有何不好呢?彼此心灵相通的二个人根本不用担心第三者对家庭的影响,真可谓是事业家庭两不误。走出家庭的职业女性永远不用担心没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因为职场或是事业的良性互动必然会给你带来无穷尽的社交朋友圈,给自己自在的同时我们也给了对方无限的空间与自由。给彼此一个空间的婚姻及感情永远都会是保鲜的,因为这体现了两性情感中最基本的尊重,一把沙握在手里如果抓得越紧你就会获得的越少。可以说,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尺度其实都是由我们心的宽度所决定的,做一份事业会带给女性自尊、自信与阳光心态,同时会反馈给家庭一份平静与美好,这是当代女性的一个理想状态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算是两全其美吧。即便是世界末日来临,回忆一下过往至少也不会因为自己枉过了时光而懊恼后悔。
记者:你挚爱的事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在你心中确立地位的,什么样的人或事对你影响很大?
刘小湄:每个人在人生的行走中,都可能遇到自己挚爱的人及让自己感动的事,何况天性中善感多情爱美的女人呢?在人生路上,我们至少也要有几项自己能说得出并割舍不下的事物及爱好吧。就我个人而言,因为强烈的好奇心,从小至今我一直都是个爱好广泛的人,一个样样都爱,样样都未精道的杂家涉猎爱好者。我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中医、玄学、文学写作、音乐、绘画、摄影、电影……哪个都是我兴趣所在,除此我还喜爱运动,比如静态调心运动——瑜伽,有氧的调身运动——游泳、打球,户外的运动——爬山等。但如果要说到最挚爱的事罗列出来恐怕还是绘画、形象设计、文学写作、瑜伽、摄影、音乐、电影、旅游、运动等……毫不夸张地说:绘画和形象设计始终是我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中心线,围绕它们的文学写作、音乐及摄影等都属于支撑我生命的给养,给了我创作的源泉与动力,因为它们总会带给我无限的感动。时至今日,我依然会被那些美好的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所感动至潸然泪下,因为我相信万物有灵,好的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就是活生生的生命,可以随时打动与它们在任何时空所偶遇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相信万物都有灵性,由此对生命轨迹的好奇产生了浓烈兴趣,我去拜师学习探究玄学的奥秘。因为身体弱,我去健身修习瑜伽又开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生看似平凡平淡,其实上天自有它的美意并做了很多善意且美好的安排,给了每个人一系列的连锁事件,让我们不断修习并修缮自我的生命轨迹,只要我们能理解参透老天的美意积极面对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是美好的。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感恩一切的境遇与一切事物人非,我们的人生路都会越走越好。
记者:你如何看待你的油画创作?你在艺术上有哪些追求?
刘小湄:回想一下,在我短暂的生命旅途中,一路走来,我碰到过很多让我感动的人与事,因为她(他)们的善良与扶助才有了今天不断努力的我,是他(她)们的言传身教给我树立了善良大爱的信念。我的老恩师林志富老先生,今年已经80岁的高龄了,作为50年代毕业的鲁迅美术学院硕士,他一生致力于绘画的教学工作与创作。十几年前,年轻稚气的我与他萍水相逢时,他正戴着老花镜领着学生在北山的一处树下宁静的写生着,我们只是简单的进行了几句交谈,他便帮我推荐了一个可以免费进行绘画学习的机会,不贪图任何俗利与报答。其实在那之前我们从来都未相识过,更别说相熟了。就在那个夏季的午后,明媚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梢,斑斑点点地洒落在那个满头灰白头发的老者身上,那是我今生见过的最美丽的画面,永远的镌刻在我稚嫩的心中至今想起都是那样的温暖、温馨、难忘。渐渐地我才懂了:那是一颗大爱的种子,从此就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会陪伴我一辈子,让我终生受益。还有北京妇联少儿服饰博物馆的杨源馆长,在我艺术追求的道路上也曾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与帮助,记得当初我想到北京继续学习深造,那时她还是北京一所知名艺术院校的教授,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慕名手书了一篇信件寄给她,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她的亲笔回信,信中虽寥寥数笔,但已给了我北上求学莫大的信心与支持,而此前我们还从未谋过面。这些善良大爱的学者前辈给予我艺术道路的支持是无声的但是却充满力量让我感动至今,不管我们相隔多远,或许因为生活的忙碌我们少了见面或者交流的机会,但是我永远在心里珍藏着这些曾经给予我关怀与帮助的人,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或多或少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去做人做事,用爱与善去书写人生的滴滴点点。天道酬勤,行在当下,努力做事,善良做人,成为了我今天坚持艺术道路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