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影激励着青春寻梦,你的足迹美丽了生命行踪,你的奉献善良着真情世界,你的守望纯净了爱的天空,感动海南,感动中国……”歌声嘹亮,掌声如雷,1月10日晚,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南国都市报承办,中央电视台协办的2012“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并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
2012“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于2012年10月18日正式启动,是央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在海南的落地合作项目,央视将从中挑选“感动中国”候选人,参加全国范围的评选。评选活动期间,通过媒体报道了35位“感动海南”候选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海南人的心,他们之中有工人、农民、老师、学生、打工者、志愿者、军人等,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只有11岁。最终评选出的“感动海南”十大人物分别为:鹦哥岭青年团队、陈起贤、吕海鹰、赵红亮、肖山、冯凤荣、张雄刘建丽夫妇、陈厚志、丁为民、李萍。目前,已有2012“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候选人李文波、冯凤荣入围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
此项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广大群众不仅纷纷通过各市县的投票点和报纸报花进行投票,并且积极推荐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正气,传递爱心,全省各处凝聚着浓浓的正能量,对推动海南的绿色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感动海南——鹦哥岭青年团队:投身森林保护事业 造福一方百姓
5年前,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27名来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默默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甘于寂寞、乐于奉献,5年来,这些青年用自己的汗水浇灌青山,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大山。经过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27名大学生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197种。大学生们利用政策招募了200多名护林员,并用制度对护林员进行奖惩管理,开创先河。为了让当地黎苗族同胞脱贫致富,他们将“稻鸭共育”的模式在鹦哥岭大面积推广。5年来这支青年团队把科学管理和全民参与环保的理念带进大山,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理念将成为这一方土地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2012年,人们记住了这群感人的身影,记住了这个团队的名字——鹦哥岭青年。
感动海南——退休老教师陈起贤:捐资助学 耗尽毕生积蓄
2012年9月1日,89岁的海口大坡中学退休教师、老党员陈起贤再次向社会捐出10万元助学金。2年前,刚刚历经一场大病的他捐款10万元,让大坡镇寒门学子能重返校园继续学业。12年前,他捐资10万让一座新的图书馆在大坡中学落地。26年前,他收养了父母双亡已经辍学的女生谢玉雪,在命运的关口,给了孩子另一个人生。
他设立助学基金,让行善助学成为大坡镇的一种常态,他不忍学校环境差,退休后自发回校帮助师生挖了700多米的排洪沟,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这个告诫自己月开销不能超过50元的老人,从2001年至今,倾其所有捐资近4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激励大坡镇学生读书上学。他的行为,正如他恪守的人生信条一样:“终生之爱献给教育”。他未言理想,却毕生秉承纯粹师德。他用善举信念提携后人,浸润那片生长于厮的土地,给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带去希望。
感动海南——“平民英雄”吕海鹰:奋不顾身 英勇救人牺牲
2012年8月11日晚9点多钟,在三亚市大东海,为了救两名落水儿童,家住临高县和舍镇的牙医吕海鹰奋不顾身跳进海里。他把小孩和一起救人的同学奋力推上岸后,精疲力尽的他却被风浪卷走,37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大东海。
在《南国都市报》报道了吕海鹰为救人而英勇献身的壮举后,琼州大地引起强烈反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对吕海鹰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精神予以讴歌颂扬,推动“海南文明大行动”深入开展。
8月14日,临高县举行缅怀吕海鹰先进事迹追思会,省领导罗保铭、肖若海等领导和当地上千群众敬献了花圈。吕海鹰先后被临高县和三亚市追授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光荣称号。9月3日,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家民政部备案,授予吕海鹰同志“烈士”荣誉称号。
感动海南——“向群弟”赵红亮: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海大教师
2002年10月,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向群小学收到一笔金额为220元的汇款单,汇款单留言处写着这样一行小字:“我知道这所小学为纪念在1999年抗洪救灾中牺牲的英雄李向群而更改了校名,我崇敬英雄,也得知你校家庭贫困的儿童多,从今天起,我要尽自己所能……向群弟”。从此,每个学期,向群小学都会收到一张落款为“向群弟”的汇款单,一共收到20余笔,金额4000余元。3年过去了,新闻媒体一直在千方百计寻找一名以“向群弟”落款资助贫困孩子的人。最近,“向群弟”有一次又去邮局寄钱,一不小心,他把写有自己姓名的书忘到了柜台上。细心的营业员眼前一亮:“向群弟”原来是他———海南大学教师赵红亮。
感动海南——“最美乡村教师”肖山:放弃高薪 矢志奉献山区女足事业
2006年,肖山放弃足球俱乐部三万元的月薪,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建立起海南省第一支业余女子足球队,在这里,他的薪水,一个月只有1500。过去的六年,他带着大山里的姑娘,从零开始,一边练球,一边开荒种菜、捡破烂筹集资金,克服了来自各方面的障碍与阻扰,如同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一度夺取了全国比赛的季军。
6年,肖山改变了很多姑娘的命运,他把一些原本初中就辍学的姑娘送进大学、国家队,享受到足球与团队给她们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他让姑娘们真正懂得用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2012年9月10日,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在央视《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中,出现了一名足球教练的身影,他就是用6年时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支教琼中女足的乡村教师肖山。
感动海南——冯凤荣:“麻疯病人的守护神” 33年不动摇
儋州市石马岭医院一所专收治麻风病人的麻风医院,当年刚满20岁的冯凤荣进入麻风医院工作,继承父业,当上了麻风医生,33年来,在别人基至病人的亲友都不愿接近时,她以院为家,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守护病人的生老病死,把33年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麻风村”,成为了麻风病人最依赖的“守护神”。
坚是紧执,守是柔情,或笨拙而顽强,或执着而冷峻,但总能让人动容,令人折服。33年,青春逝去,红颜已老,不变的是她对责任的坚守。世俗没有逼退她对责任的坚持,时光没有消磨她守护病人的柔情,她的坚守,让与世隔绝的无助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感动海南——乡村医生夫妇张雄、刘建丽:把青春奉献给贫困山区
这是一对把青春奉献给山区的乡村医生夫妇:两人都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妻子是煤老板的女儿,家境殷实,曾是校学生会主席,毕业后从山西追随丈夫来到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的是解除黎族同胞缺医少药的困境。
来一个走一个,没有人愿去的卫生室,夫妻俩借钱修缮,用了7年才还清债务,而且一坚守就是15年。夫妻俩每个月30块钱的工资领了10年,现在每月工资300元。从山西来海南15年,因为路费问题,刘建丽只回了两趟娘家,最近的一次是2006年。
虽然身处穷山僻壤,没有灯红酒绿,但夫妻俩找到了幸福感。经过10多年的努力,村民过去有病不求医、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现象大大减少,往年的多发病、常见病、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08年,张雄被评为“全国优秀村医”。
“如果为了钱,我们当初就不会选择到海南。”爱孩子、爱村民、爱大山……在夫妻俩的眼里,一切都因为爱而生动美好起来,贫穷的生活不再难熬,清贫的职业不再枯燥,寂寞的大山也不再单调。
感动海南——陈厚志:为海南慰安妇多方奔走 甘当16年志愿者
陈厚志是保亭加茂农场的一名民间摄影师。1996年,在保亭政协文史办一名工作人员张应勇的引导下,他成为了一名慰安妇志愿者,即无偿地寻找幸存的海南慰安妇,帮助贫困的慰安妇联系援助解决她们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并记录她们的资料为其赴日诉讼提供证据。后来张应勇病逝,陈厚志便独自承担起了这份孤独的志愿者工作。
2008年12月,陈厚志作为黎语翻译,陪同82岁高龄的陈金玉前往日本东京,代表原告参加海南“慰安妇”事件受害者一案二审的第二次开庭。走进东京的审判庭时,陈厚志有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当陈金玉老人撕心裂肺的黎语控诉和哭声响遍全场时,连他自己都震撼了。
从34岁激情满怀的青年到现在年过五旬的中年人,陈厚志坚守了16年孤独而压力甚大的志愿之路,成为海南许多幸存的慰安妇的精神支柱。他居住在普通的农村家庭中,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但他坚持用自己的相机记录历史,坚持做一名没有定语的志愿者。
感动海南——海口“最美警察”丁为民:跳入深河勇救轻生女
他曾奋不顾身跳入又深又臭的河水中,勇救轻生女子,惊险一刻险丧命;也曾冒险制服挥舞着斧头的精神病人;他是群众心中的好警察,也是领导心目中的好下属;他从军15年,从警6年,屡立二三等功,获评“先进个人”。他,就是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国兴派出所民警丁为民,网友眼中的“海口最帅警官”。
今年10月份,他还从全国1134名网络最美警察中脱颖而出,荣获了“最美警察”荣誉称号并被公安部荣记一等功。“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恰好被市民和媒体发现而已,我工作上还是存在差距的,海南公安队伍还有很多比我更加优秀的民警。”丁为民说,他将更加坚定信念,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回报大家的关爱。
感动海南——护工李萍:温暖老年人最后人生路
2000年,27岁的她放弃了公务员工作做起了实习护工,那一年她只身进京学艺为老人做“保姆”,回来后倾尽所有开办了海口椰岛之家老年公寓。她的理想是开一家非赢利性的老人院,花最少的钱让老人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安宁。
12年来,她再也没有离开过老年公寓。她曾经为一个患病的老人守夜6个小时。她每天最操心的是给老人买菜。她可以像女儿一样给去世的老人擦洗身子换上寿衣。她最爱摸老人的手,她说,那是她和他们心灵通话的方式。
一次次贴心照顾,一次次感伤送别,她的老年公寓成了诸多病弱老人最后的家,温暖了他们最后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