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的台词,唯美的画面,跳跃的情节,都带着明显的“王式风格”,很多观众观影后直呼没看懂。这个一直像谜一般的男人,他的世界,又有几个人能看懂?
2013年1月8日,《一代宗师》上映。16年前,王家卫发愿要拍这部电影,结果前期准备耗时5年。王家卫遍寻九地武林,深入探访武者历程,并招揽梁朝伟、章子怡、张震、宋慧乔等一线大腕,苦拍3年而成。
无论外界评论或褒或贬,《一代宗师》都是王家卫执导电影以来最卖座的一部片子,首周票房达到1.69亿。玩味的台词,唯美的画面,跳跃的情节,都带着明显的“王式风格”,很多观众观影后直呼没看懂。这个一直像谜一般的男人,他的世界,又有几个人能看懂?
一场16年的梦
说起《一代宗师》的源起,王家卫的回忆有些遥远:“我是从小看李小龙电影长大的,我喜欢看他的电影,也特别想拍一个李小龙的电影,但是关于李小龙的电影、故事,很多人已经拍过。我就想,李小龙的师傅应该是怎么样?是什么人培养出李小龙这样的人物?”那一年是1996年。
1997年,王家卫和刘镇伟开始筹备《一代宗师》的剧本。曾为老友的两人,面对《一代宗师》生出分歧,合作不成。2001年,王家卫注册了《一代宗师》剧本,次年宣布将由梁朝伟出演叶问。为表决心,梁朝伟拜入叶问之子叶准门下,并由叶问的入门弟子梁绍鸿教授咏春。拜师当日,梁王两人送上“一代宗师”牌匾,至今仍挂于佛山的叶问纪念馆内。
开头宏烈,过程纠结。2003年至2007年间,一向以“慢工”著称的王家卫携《2046》入围戛纳、借《爱神之手》位列大导、凭《蓝莓之夜》再战国际;梁朝伟也有《天下无双》、《韩城攻略》、《色·戒》、《赤壁》等六部电影横扫影坛,而唯有《一代宗师》,不见形影。
2008年年中,甄子丹版的《叶问》一举成功,而后又趁热打铁地开拍《叶问2:宗师传奇》。此时,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仍有许多角色尚未确定,雪上加霜的是,“叶问”梁朝伟因为练习咏春导致骨裂入院。2009年11月,距离王家卫拍片发愿已过13个年头,《一代宗师》终于开机。3年的拍摄周期也一直呈高度保密状态,有人问王家卫为何拍片这么慢,他笑着回答:“其实我不是慢,我是仔细,就是这么简单。”
在筹备前前后后8年时间里,王家卫的心思,从巨星李小龙到师傅叶问,从独木叶问到成林武界,从武界分合到天下家国,从国家兴衰再回众生生命,划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宗师之道”。王家卫想要拍的,是以往未曾出现在银幕上的武林以及宗师的精气神。
一部电影,跨越了十六载的四季。如果说《一代宗师》一开始只是王家卫的一个梦,历尽艰难之后,他将梦化成了现实。尽管原本4个小时的素材删减到了现在的2个小时,但王家卫心中的“武林”都包含在了他的镜头语言里。
慢工才能出细活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王家卫更是“慢”得很认真。
影片筹备期间,王家卫寻遍多个门派,去一一体味每个门派的手法和哲学,而今谈起这些都能信手拈来。例如分辨咏春拳和八卦掌,八卦掌是走圆形的,是走偏门抢攻的,它的方位是前后左右上下,所以宫二会说“咏春拳只有眼前路,八卦掌要兼顾到身后身”,因为咏春拳基本上是直线的,攻和防是在一起,只有眼前路。除此之外,另外两个北方门派:形意、八极,这些门派在民国时期都出了一群侠义之士和宗师级人物。
在王家卫看来,选择了哪个拳种,它的拳理和训练过程会慢慢和人融合在一起。“叶问是坚持做人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因为咏春的拳理就是回头无岸。我为什么把叶问跟宫二对立,他们也是一阳一阴,代表了两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眼睛永远望着前面,宫二是永远看后面,为了自己的尊严,愿意停留在过去。所以为什么叶问说她缺一个转身,她没往前看。那老猿挂印的那个回首望月,就是说很多时候回头是一种回想,一种反思,但有时候也是怀旧。”
除了对影片本身的仔细研究,王家卫对演员的要求也甚高。片中四大拳种的扮演者:梁朝伟(咏春)、章子怡(八卦)、张震(八极)、张晋(形意),四位主演都各交由该拳种教头实打实练苦练三年。其间,梁朝伟曾骨裂断手,张震代表北京队参加全国“神枪杯”八极拳比赛夺冠。由此,银幕上的一招一式皆有源头,几位主演的本派功夫俱有水准,连叶问之子叶准都赞王家卫确实是“慢工出细活”。
以往王家卫的电影中,许多台词都被都市白领奉为经典,打上了“小资”的标签,但《一代宗师》中人物说话格言警句变得很多,例如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46》、《花样年华》里面的人物都是我们身边的人,不可能在生活中讲一些特别玄的话。”王家卫说:“《一代宗师》讲述的是武林人物,那些深刻的话都不是我们编出来的,而是去访问武林的老师傅时他们随口讲出来的。他们是武者,讲话有一些特别的气场。如果你要拍一些武术宗师,缺少这样的台词,观众也不会认为这是真的宗师。”尽管故事和台词变了,但王家卫对电影的坚守依旧。
一段关于墨镜的爱情
王家卫的电影需要解读,其本人也像一个谜,一如他那副神秘的墨镜。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出席活动,为人低调的王家卫总是以墨镜形象示人,有人说这是因为王家卫早年刻苦写剧本,因劳累过度导致眼疾,一见强光就会不停飙泪,所以要戴上墨镜遮光。孰知这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墨镜是太太送给我的爱情信物,我永远都不会摘下。”
王家卫的爱情也和他的电影一样,男女主角的相遇带着那么点匪夷所思的巧合。1980年,王家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专业,但一直没有找到称心工作,无奈之下只好到九龙岛在牛仔裤专卖店做售货员。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位在英国留学的姑娘,但两人的恋情因异地分隔无疾而终。
失恋对王家卫打击很大,朋友看他失落,就拉他去酒吧散心。那晚他有些醉意地对朋友说:“我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从现在开始,第一个进来的女人,我就要追求她。”话音刚落,就进来了一个戴墨镜的女人。王家卫和朋友开起玩笑:“一个女人这么晚了还戴墨镜,只有三个理由:第一个呢,说明她是盲人;第二呢,说明她在耍酷;第三呢,因为她失恋,她不想让别人看出她哭过。”朋友好奇地反问道:“那你觉得她属于哪一种呢?”“失恋!其实失恋很平常嘛,何必这样子呢?”这个女人刚好坐在他们旁边,听到了谈话,就抛过来一句话:“我看,失恋的人应该是你吧。”说罢摘掉眼镜冲王家卫等人莞尔一笑。王家卫的心事被人家一言击中,顿时哑口无言,尴尬不已。
这个女人叫陈以靳,当时在香港无线电视TVB做电视节目监制。为赶一部连续剧的进度,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眼睛熬得通红,只好戴着墨镜到酒吧来休息一下,没想到碰到了刚刚失恋的王家卫。一聊之下,她发现这个在牛仔店打工的小伙子居然对电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那晚,越谈越投机的他们竟聊了个通宵。“看不出你对电影有这么高的激情,我们电视台最近在招导演写作辅导班,你不如去学导演。”临别时,对幽默俊朗的王家卫产生好感的陈以靳微笑着发出了邀请。她摘下自己的墨镜朝王家卫递了过去,并风趣地说:“我想你比我更需要这个。”
也许王家卫骨子里透出的那种对电影的喜爱深深打动了主考官,他被顺利录取,从此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电影之旅,也成就了这段因墨镜而起的美满爱情,因为他的世界,陈以靳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