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既没有那种一呼百应的个人魅力,也没有出口成章的演说天赋,甚至在和媒体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以后,他在采访中依然表现得相当拘谨甚至紧张,然而,他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说话,那就是数字,当大多数IT公司还苦苦地挣扎在冬天的寒意当中时,杨元庆所带领的联想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当年的“联想少帅”,如今的“掌门”,杨元庆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让联想成为PC +时代的领导者
1月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3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集团携四十余款创新产品参展亮相。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全球首款专为多人平面交互模式开发的产品--Idea Centre Horizon,其开创了"智能桌面"这一全新电脑品类。它非常轻薄,配备了大角度无级调节支架,屏幕可实现0°至90°的角度调节。当Horizon水平放置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联想独有的多人交互界面Aura;在该平面模式下,多位用户可通过触控,在同一屏幕上玩游戏、学习或浏览多媒体。当屏幕由水平调整至直立时,Horizon可自动切换到WIN8环境,变成一台性能强劲、外形靓丽的超薄一体台式机。
在参展CES前几天,联想集团刚刚公布了新的架构调整计划,将内部业务重组为两大集团:Lenovo业务集团和Think业务集团,这个决策,会记录到联想发展的大事记中。杨元庆又要发力了。
看起来温文儒雅、白净斯文的杨元庆,至于他的决断,早在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时就显露无疑。IT界流传着一种说法:“没有杨元庆,联想不敢并购IBM的PC业务。”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时,曾遭到竞争对手戴尔的冷嘲热讽,“这起并购逃不出业界其他许多合并案的命运,两家不同的公司有可能整合失败”。杨元庆当即警告对手:“戴尔公司的成功是因为康柏、IBM没有重视他们的缘故,希望戴尔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联想是一个效率和它同样优秀的企业。”用了不到七年时间,联想全球市场份额就超越戴尔,并进一步将惠普斩落马下。
在公布联想将业务架构重新划分为为Lenovo业务集团和Think业务集团的一封内部邮件中,杨元庆如此解释其背后的战略意图:“联想曾经尝试在成熟市场推广Lenovo品牌,但发现Lenovo品牌只在主流和低端领域有明显成效,却很难吸引高端客户。Think和Lenovo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开发思路,Think是客户型,Lenovo是关系型;一个是高端一个是中低端。两者必须分开,这对Lenovo品牌而言,不但不是设限,反而是解放。”杨元庆表示,这次的调整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拆产品集团,而是前后端架构的重组。
“我们在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孜孜以求。我们一方面积极开发具有创新形态的终端设备,同时也在努力推动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应用服务的端到端的整合,为用户创造良好的使用体验。我们不仅要在单一设备上实现好的体验,还要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终端设备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应用。”杨元庆表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联想集团不断推出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这些新型终端设备与不断创新的传统个人电脑产品一起,正在有力地推动联想新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要让联想在PC+时代登上新的高峰。
成为全球PC市场的领军企业是联想的梦想之一,但这只是联想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杨元庆更知道联想的使命是成为PC+时代的领导者。
“打工皇帝”复位记
根据联想集团最新公布的2011年财报,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2011年的薪酬达到了创纪录的1421.8万美元,约合9050万人民币,比上一财年上涨了近20%。这一收入让杨元庆成为内地当之无愧的“打工皇帝”,而杨庆元与联想的结缘始于1988年联想的第一次公开招聘。
1986年,杨元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同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部深造。1988年5月,联想第一次公开招聘员工。在来自全国的500个应聘者中,杨元庆和神州数码老总郭为都是这次被录用的58名员工之一,不过,郭为一进公司就被任命为公关部经理,而杨元庆进公司前三年一直默默无闻。杨元庆入联想后的第一份工作让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他为公司起草的一份代理IBM PC的投标书报价比别人的高了一倍,生意自然泡汤。这让他体会到了“价格的力量”。
三年后杨元庆有了机会。1992年4月20日,柳传志宣布任命杨元庆成为公司CAD部(计算机辅助设备部)总经理。“代理”让他一鸣惊人,联想CAD部代理销售的是惠普公司的绘图仪。这时惠普第一个在计算机领域把“分销”的概念带给了中国的商家。杨元庆第一次接触到这一概念并迅速被迷住了。当时,杨元庆带领着一小队人马来到中关村十字路口,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说声“一、二、三”,然后分头奔向各自的目标,看见一家卖电脑的商店,就赶紧递上联想的名片,告诉人家自己手上有多好的东西,解释什么叫“代理”。当年,联想CAD部门销售业绩增加了一倍。两年后,杨元庆离开CAD部时,它的销售额从3000万元增加到了3亿元。
1994年3月19日,联想成立微机事业部,有“出国深造”念头的杨元庆硬被柳传志劝住了,柳传志要杨元庆负责联想微机事业部,并把相关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供应和财务运作大权全部交给了他,在其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出4.2万台,跻身于中国市场三甲之列。杨元庆也因此被中国各界誉为“销售奇才”、“科技之星”。
在随后的五年中,联想的飞速发展,让杨元庆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一路顺风顺水。2000年,杨元庆任联想电脑公司总裁,联想电脑销量达到262万台,再次夺得亚洲(不含日本)销量第一,笔记本销量11万台,连续5个季度蝉联中国市场第一。
2005年5月1日,联想集团完成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柳传志宣布退休,并且辞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由杨元庆接任。
杨元庆带领联想经历了3年的飞速发展后,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当前的经济萧条中独善其身。当联想曝出2008至2009财年巨亏2.26亿美元,为了挽救颓势,柳传志老将出马,再度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则由董事长转任CEO。后来,柳传志曾经解释说,杨元庆还不能完全胜任董事长的职务,他更适合担任CEO。
在复出仅仅两个月后,柳传志和杨元庆这对黄金组合再度力挽狂澜,成功扭亏,不仅PC业务发展势头强劲,还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
2011年11月联想召开发布会,宣布了针对管理层架构的调整。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辞任董事长及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CEO杨元庆同时兼任集团董事长、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这一次,经过了大战锻炼的杨元庆,算是彻底坐稳了联想集团的头把交椅。
柳传志眼中的杨元庆
有人说了解一个人,只要了解他的朋友;了解一个企业,只要了解他的老板是如何评价他的员工。你想了解联想吗?那就请你听听联想的创始人、联想控股主席柳传志是如何评价他的员工、特别是如何评价他亲手培养的CEO杨元庆的。
或许联想老帅柳传志更懂得他的得意弟子:“杨元庆过去是一个目的性强的人,从墙这边到墙那边,要过去,他坚决要过去,就会把墙打个洞。过去是过去了,但代价很大,房子会受损。但现在他也一定要过去,但会努力找门。”
对于杨元庆这位爱徒的多年表现,柳传志说,自己给杨元庆打99.99分,打这个分数的原因是希望杨元庆还有进步空间。
目前,在联想,杨元庆已经正式成为了董事长,但在公众的眼中,杨元庆却还只是一个打工的,而且是“打工皇帝”。但柳传志却不这么看,谈起杨元庆接班,柳传志先喜形于色,并打了个很喜庆的比喻:“就像自己嫁女儿,把联想嫁给杨元庆这么优秀的女婿,我开心得不得了。”柳传志还说:“杨元庆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为何选中杨元庆,柳传志表示,杨元庆个人此前借贷巨额资金购买联想集团8%的股份,说明其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柳传志就开始为联想集团的未来培养接班人了。一封1994年柳传志写给杨元庆的信,其中的拳拳之心,就已经表露无遗。
“我喜欢有能力的年轻人……那么我心目中的年轻领导核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一要有德。这个德包括了几部分内容:首先是要忠诚于联想的事业,也就是说个人利益完全服从于联想的利益。公开地讲,主要就是这一条。不公开地讲,还有一条就是能实心实意地对待前任的开拓者们——我认为这也应该属于“德”的内容之一……另外,属于“才”和“德”边缘范围的内容是,年轻的领导者要凭他的无私,和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对他的伙伴的大度、宽容,自己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还能虚心地看到别人的长处,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等等优良品质稳定人心……”
从培养到接班,柳传志做到了他所说的“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联想仍然在路上。杨元庆接班后,联想稳步发展,对于联想的未来,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是值得让人看好的。
2012年,联想用不到四年的时间,销售额从2009年166亿美元上升至300亿,净利润股比增长74%,个人电脑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一。而2009年2月,刚刚出任联想CEO的杨元庆,面对的则是联想2008年度2.26亿美元的亏损和全球消费市场的萎缩。从亏损到全球第一,杨元庆做到了。
已经成为新一代企业领袖的杨元庆频频为联想的大事记上添载历史,人们能够看出杨元庆由执行者到战略家之间的距离在逐步缩短。现在,意气风发的杨元庆,正带领联想向世界电子领导品牌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