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動“官員財産猜猜猜”大型民意系列活動受好評

2013-12-29 00:00:00易鳴
澳门月刊 2013年2期

1月3日,澳門立法會細則性表決一致通過俗稱“陽光法案”的《財産及利益申報法律制度》法案,法案要求由行政長官至副局級官員、行政會成員和立法會議員及司法官等,在法律公佈的九十日後,須公開法定已申報財産和利益(如社團職位)中部份資料,並讓公衆可透過網絡查閱。建設“陽光政府”,是現任特首在2010年3月16日第一份施政報告中做出的厚重承諾,其中,財産公開制度是“陽光政府”的核心,今次該法案獲立法會通過,說明本澳在“陽光政府”建設進程中的重要進步。

施行官員財産公開制度,最終的目的就是把官員的行爲置之於民衆的監督之下,而要想讓民衆監督,就必須讓民衆知情,要想讓民衆知情,就必須公示官員的財産,讓民衆能夠以一種非常客觀的態度監督官員的財産收入,如此才能保證官員不會腐敗,才能打造“陽光政府”、廉潔澳門!

從這個角度看,官員財産公開制度將對本澳的官場生態環境産生巨大的作用力。

一、活動介紹

財産公開制度俗稱“陽光法案”。“陽光法案”的實施,堪稱本屆政府廉政建設的重要一步,在不久的將來,本澳高官及政界公衆人物的“家底”將會公佈於衆,民衆可通過各種手段對官員的財産進行查詢和瀏覽。財産的大揭秘,屆時會令人瞠目結舌,還是令人不禁感嘆?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陽光法案”的通過,引起本澳坊間的熱議,廣大澳門民衆在充滿期待的同時,也對高官們的財産,有自己的猜測,如某議員究竟有多少財産,某局長究竟有幾處房産等,均成爲坊間茶餘飯後的熱門談資,這種猜測一方面緣於人的好奇天性,另一方面,則是民衆政治參與熱情的激發。我們認爲,“陽光法案”的實施,將極大程度地推進本澳的政治民主進程。

《澳門月刊》啓動“官員財産猜猜猜”大型民意互動活動,就是迎合民衆的政治參與欲望,借對高官財産的“猜猜猜”,讓他們說出自己對各位高官財産的“心理價位”,傾聽澳門民衆對財産公開制度的看法和聲音。

二、問答題目

在前期的準備過程中,我們認真聽取本澳民衆的意見,以及徵求了專家、學者的意見,精心準備了本次活動的問答題目(題目見下表),請各位讀者朋友積極參與,以下問卷可自行剪下,並且影印有效。

本次活動於1月18日至2月18日舉行,爲期一個月,參與方式包括如下四種方式:

①網上投票,可登陸《澳門月刊》的官網,www.macaumonthly.net;

②電話或傳真,電話:853-2870 5485 傳真:853-2870 5451;

③郵件,amyk3388@sina.com;

④信函,郵寄地址:澳門慕拉士大馬路157號激成工業中心第二期14樓L座,《澳門月刊》編輯部收。

所有參與競猜的讀者和網友,都將有機會獲得薄禮乙份(活動結束後,主辦方將在所有參與者中隨機産生10位幸運者),即獲贈2013年全年《澳門月刊》一份。

三、活動解讀

官員財産公開申報制度最早起源於230年前的瑞典,有“陽光法案”之稱,據史料記載,早在1766年,瑞典公民就有權查看從一般官員直到首相的納稅清單。通過公開官員財産,實現對權力的監督,確保官員的廉潔,是世界廉潔政府通行的做法。全世界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推行這一制度,也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被公認爲是“陽光法案”和“終極反腐”。以鄰埠香港爲例,爲防止官員以公職謀取個人利益,自2002 年7 月,香港特區政府規定負責協助行政長官制定政制的行政會議成員,須每年申報其資産、物業及任何實質利益,由政務司專門負責登記後,供公衆查閱,這就是香港的官員利益申報制度。2002 年8 月,“在前特首董建華申報的清單中,甚至連一包花生也不放過”。2003 年,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因爲在購車過程中未能及時進行利益申報而遭受公衆質疑,最終被迫辭職。由此可以看出,香港的官員利益申報制度是何等嚴厲。“在梁辭職後, 媒體大贊:香港反腐倡廉的決心真是堅決!”香港多次被評爲“全球最廉潔的城市”,這一制度功不可沒。

因此,今次特府通過《財産及利益申報法律制度》法案,寄託了本澳社會的殷切期望。但是,我們必須指出的是,法案固然重要,但比法案更重要的,是每位澳門居民的監督和參與,這也是“廉潔澳門”建設的最強動力。民主建設的主角永遠是民衆,因此,這次“官員財産猜猜猜”活動,只能是一個引子,希望能夠引導澳門居民關注“陽光政府”建設,從“陽光法案”的普及開始,從生活的點滴入手,能夠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讓大家積極參與,共同參與本澳的廉政建設,並理性、積極地監督政府建設,讓本澳民衆明白“澳門,勝在有你”。

另外,在官員財産正式公佈前,進行預測式調研和民意“摸底”,幫助政府瞭解民間的輿論取態,幷建立一個可靠的途徑,是我們作爲本澳一家有影響力媒體的社會責任的體現。“陽光法案”通過後,我們看到坊間對法案抱有很高的熱情,也發出了很多聲音,在這些聲音裏,有理性的,有感性的,甚至有對立性的,無論這些聲音如何尖銳和刺耳,我們都堅持認爲,這是民間的真實聲音。“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傾聽民意正是一個成熟政府應有的姿態。

正是基於此,我們就必須要注意民間的“心態吻合”問題。衆所周知,本澳政治環境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部分官員因爲財産繼承、家族商業經營的關係,其財産應該是巨額數字,幷且在地細人多的澳門,這樣的信息已爲民衆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儘管,今次“陽光法案”的某些技術性細節條款,可以幫助官員“隱匿”部分財産,但是,如果將來公佈的財産數值和民衆的“心理價位”不夠吻合,甚至大相徑庭,那麽,我們認爲,大型的民意反彈,從對申報個人的人品質疑,到對“陽光法案”效力的質疑都將不可避免,也將極大地打擊民衆參與民主政治的熱情,對澳門的社會轉型也會産生負面影響。

有鑒於此,我們希望借此“官員財産猜猜猜”活動,及時幫助政府瞭解民間的“心理價位”,以使政府能提早化被動爲主動,增強“陽光法案”乃至“陽光政府”理念的民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