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评价环境,全方位实施教育教学评价,创新评价方式,摒弃无效评价。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评价评价环境评价方式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几大能力,即迅速准确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精讲精练,导致了重结论轻过程、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正面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下面我从环境、内容、创新等方面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课堂评价的尝试与思考,与同行共勉。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评价环境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可以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同时要想在课堂上生成精准而恰如其分的评价,课前的精心预设也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发生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加理会或简单地评价一下就让学生坐下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前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预设,在面对学生的回答时不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并给予有效评价。只有教师在教学前要细致地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对学生回答进行充分预设后,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课上才会胸有成竹、处变不惊。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状态,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观察了解学生,并随机做出适当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尝试、实践。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分层训练。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用肯定、激励、赞赏的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要及时指出,合理评价。如:你真聪明,你说得太精彩了。你提的问题太好了,你真行。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得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试一试,等等。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增添动力。
二、全方位实施教育评价
教师应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评价。制作两种评价表:一是学生自我评价表,二是小组评价表。学生自我评价表的内容有:1.我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2.我是否遵守课堂纪律?3.我能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及活动?4.我是否主动承担任务?5.我有没有经常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6.我是否经常靠自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7.我能否注意并吸取别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和经验?8.我能否经常得到教师的关注?9.我的观点是否经常引起同学们的重视?10.我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经常感受到快乐?(评价等级为优、良、一般。)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自控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主动参与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向他人学习的能力,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小组评价表的内容有:1.该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认真?2.该同学是否能遵守课堂纪律?3.该同学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及活动?4.该同学能否主动承担学习任务?5.该同学是否经常提出问题?6.该同学的学习方法怎样?7.该同学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8.该同学在学习和活动中是否有创造力?9.该同学的观点是否经常引起大家的关注?10.和该同学一起学习是否愉快?评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他人,关注同伴的学习态度,自控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主动参与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互学能力,创造精神,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合作精神。(评价等级为优、良、一般。)
三、创新评价方式
传统的对数学知识的测验主要集中在评价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基本技能的灵活掌握,但由于受试卷本身的知识含量、知识的深浅程度和学生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局限,一次测验的分数和等级很难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正确评价。学生需要教师对他们个人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反馈、监控和评价,从而达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创新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数学内部或外部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认真体会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3)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不同方式(文字、字母、图表等)进行表达;
(4)根据最初的问题情境证实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四、坚决摒弃无效评价
在课改过程中,我听过很多校内外的优质课,这些课所体现出的明晰的课改思路、新颖的教学理念、巧妙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式都让我获益匪浅,但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在这些课上教师的评价千篇一律,仍习惯用“你说得真棒”、“你回答得很好”、“你真了不起”等单调、空洞、乏味的语句。这种一味为学生叫好的课堂评价,对初中生而言一开始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但久而久之,非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麻木感和厌烦情绪,丧失了课堂评价的效能。在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甄别性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的课堂评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一般不限于用期中、期末学生测验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而是以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手脑并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操作能力等作为全面评价的内容。这样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抓好学习的常规训练,练好基本功,搞好自我评价。课堂评价要体现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切合实际,严谨,让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