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整体性探索

2013-12-29 00:00:00黄陈
考试周刊 2013年38期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整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目标上,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做到知能皆顾,全面发展;内容上,注重教材的整体性,做到前后互补,科学发展;过程中,注重课堂主体的整体性,做到师生联动,协调发展;外因上,注重课堂和情境的整体性,做到内外一体,高效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历史教学整体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提高成绩”和“素质教育”一直处于相互悖逆的状态。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提高成绩”意味着多花时间、多做练习,攀书山、游题海,苦学不辍。如此情况下,何谈“素质教育”?此种做法与“减负”相违背,不可取。笔者认为,提高成绩的关键不在于所用时间,更不能说成绩的取得与所花时间成正比,关键在于教与学的效率,也就是说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如一堂课内)所能传授给学生并为学生所接受的知识越多,效率就越高。那么,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如何能够同步提高呢?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尝试采用整体性教学法。总的来说,整体性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目标上,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做到知能皆顾,全面发展。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里,一反以往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观念,将知识和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传播知识,固然是中学历史教师的职责,但能力的培养同样不能松懈。能力的培养,包括很多方面,在课堂上能够得到提高的有: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深度思考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甚至还有合作和动手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都应该充分考虑到。笔者曾经观摩过一堂苏州大市的高中历史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上,借班上课的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预习知识和所给出的材料,模拟英国议会的活动情况。学生迅速推举班长为众议院议长,主持会议,其余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开始扮演执政党和在野党的角色,并开始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最后投票表决,由议长宣布结果。整个过程大约用时十五分钟,约占一堂课的三分之一。但是这三分之一堂课的效果,比教师简单地照本宣科地教授知识,效果要显著得多。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英国议会的运作过程、议会下院多数党所起的作用,由此引申可以进一步明确首相的地位和职能,以及首相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再进一步深化,本单元的中心知识——“代议制”的涵义也能深刻理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完成了传授知识这个任务外,还在阅读材料时锻炼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模拟辩论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分配角色时培养了学生协调与合作的能力,甚至还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是成功的一课,因为它的学习目标完整,做到了“知能皆顾,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应付高考,而是要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如我们在讲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提到过两次著名的经济危机,一次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经济滞涨,这两次危机虽然主要发生59520a7fdc31cdabae3a3577179c9e45bbf9ee7955698614a5ff62955ce90f7a在资本主义国家,但对中国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书本上没有明确讲到,但高中生完全有能力理解,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前者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也不例外。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后者使美国的实力有所下降,从而调整对华政策,使得中美两国由对抗开始走向缓和。由此,请学生思考,2008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那么,这次危机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学生能够“以古证今”,运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这个问题,就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二、内容上,注重教材的整体性,做到前后互补,科学发展。
  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要牵涉多个方面,其与周边事物的关联性和自身所具有的延续性,都是历史研究所要注意的方面。也就是说,历史本身具有横向(同时期)与纵向(不同时期)两个发展方向。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具有整体观念,不能将某一知识点单独割裂开来,要将历史知识放到整个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其体例不管是传统的通史式还是比较先进的模块式,都只注重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方面(横向或纵向)而无法兼顾到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所以,我们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的背景时,往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有时还要将背景所涉及的事件和时间向前扩展到数百年前;在分析某个事件的影响时,往往要考虑到以上多个方面,其影响的辐射面可能更广。在讲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体会历史主干周边的事物对整个事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都应该是处于同一历史概念之下,不能进行简单分割。当然,中学历史教学还只是停留在传播知识的阶段,不需要学生深入研究历史知识,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渗透这种发展的理念和整体观念,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世界观、历史观。
  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用全局性的眼光把握教材,用整体教学的理念解构教材,把书本上单一的历史概念转换成流动的历史景象。江苏省现在使用的两套高中历史教材都是模块体例,这样的体例往往缺乏历史连贯性,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前后互补,科学发展”。
  例如:我们在讲《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内容时,一般分为共产党诞生的原因(背景)、标志(一大及具体内容)和影响三个部分。按照书本内容,原因可以用三句话概括: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②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的努力;③共产国际的帮助。从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把握来看,显然这三点原因是不完整的。必须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所以在分析中共诞生的背景时,绝对不能遗漏两个知识点:一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成功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另一点是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政治上,通过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经济上,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这些是纵向的因素,还可以考虑到横向的因素,也就是当时国内的社会状况: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社会上的各个阶层都在利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抗争,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张。以上这些对书本内容的补充,并不是脱离书本的高深知识,相反它们在教材的其他章节里都曾经作为主干知识出现过,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
  三、过程中,注重课堂主体的整体性,做到师生联动,协调发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为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这样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接受课堂知识,难以深化和应用知识。在现代创新教学理念中,过于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认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主持者,只是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者,将教学的主角定位为学生。这样的做法,过高估计了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容易造成课堂上天马行空、散漫无羁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尤其是对考点知识的把握。以上两种情形,都是将教师和学生置于两个对立的层面,或者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笔者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还可能是仲裁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课堂活动的主角。但是,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一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只要稍加点拨就会对事物有较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对一些事物产生偏见,有的甚至会由于叛逆心理而产生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容易走向误区。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在教师的组织和维持下展开。如果脱离了教师的组织与维持,那么课堂教学可能会走向混乱,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知识储备可能会走向畸形。所以,我们在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时,不要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应该看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师生联动,才能协调发展。
  四、外因上,注重课堂和情境的整体性,做到内外一体,高效发展。
  构建主义认为,课堂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不是指简单的教室布置,而是指采取多元化方式,将外部的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些外部元素可以直接在教室里体现,也可以摒除教室对教学的束缚,将教学过程放到教室以外的地方。
  在历史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是相当容易的。比如通过PPT课件展示影像、图片和文字资料,如前文所提到的苏州市大市示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在进入正题之前,教师先给学生看了一段英国议会开会时的影像资料,通过华丽的画面和优雅的解说给予学生强烈的震撼,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多媒体手段。信手拈来,利用手边的简单道具,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和课堂融为一体,是更高的境界。江苏省特级教师马宁老师在讲授《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时,导入就体现了情境创设的精髓:课前,他将一个蛇果放在讲台上,这个奇怪的举动马上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大家都开始猜测他的目的。上课铃声响起,马宁老师拿起蛇果开始解释,我这个蛇果原产地在巴西,经过美国的航空公司运到中国,放在欧尚超市里出售,而欧尚超市是法资公司。追溯一个不起眼的水果的由来,我们看到的是好几个国家的协作,由此说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非常明显。同学们恍然大悟,相继会心而笑。这样创设情境,简单而巧妙,效果显著。
  另外,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资源,比如博物馆、纪念馆,甚至特殊的纪念日等创设情境,将课堂教学与情境创设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