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普及,电子政务建设的人才培养问题和教学改革日趋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电子政务专业的市场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电子政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满足社会对电子政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电子政务;高等教育;市场需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1 — 0159 — 02
一、电子政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并以此取代或改革传统的政务活动方式,重组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民众服务。电子政务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需要有相应的电子政务人才与之相匹配。加强电子政务专业建设,加速电子政务专门人才培养,提升现有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
电子政务是一个发展较为迅速的新兴专业,在全国普通全日制高校中开设该专业的还为数不多。各高校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上都存在较大的区别。从教学内容上看,由于现阶段电子政务专业主要针对的是专科教育和成人本科教育,所以“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教学方式来看.有些学校注重动手能力,加强了实验课程的教学课时;有些学校则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研究和教学〔1〕。从教学效果上分析,电子政务专业知识跨度较大,有些老师侧重从信息化角度讲授电子政务课程,涉及技术方面知识点较多,学生对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掌握较全面;而有些老师侧重从管理角度研究电子政务,深入分析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国家公共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变革。因此学生对国家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发展等理论知识有较系统的理解,由于各有侧重点,以至于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只懂信息技术,要么只了解政府管理、服务流程和规范,严重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了解政府管理体系和流程的复合型人才,难以适应电子政务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
二、电子政务专业的市场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
1.电子政务专业的市场的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cn域名数在不断增加,而对这些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管理人才的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目前以“.gov.cn”标识的各级政府网站数量达28575个,并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各级政府网站的建立需要大批专业人才来管理。据文汇报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每年为社会输送的计算机与信息类的毕业生不足6万名,而政府机构、企业上网工程以及网络构建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高达42.5万人。据保守的估计,未来10年网络技术人才潜在需求为135万,平均每年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
2.电子政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政务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懂得现代管理理论,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能够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高等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的能力:一是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维护能力。能够进行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熟练使用通用OA系统,能够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查询、简单维护等。二是电子政务专业应用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公文写作与处理、办公室管理、会议和活动安排、例行事务处理、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处理、政府上网有关事务运作,以及政府内、外网维护与网页制作技术,处理各种政府对企业和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活动等。 三是从事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行政事务管理能力、公共关系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等〔2〕。
三、电子政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1.以出口定入口,即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安排实训
高等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我校作为民族高校,其生源包括56个民族的学生,有的文科功底好、善于交际但计算机等技术能力差,有的则计算机能力强但文科稍弱。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电子政务行业背景、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电子政务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大多可以归结为三类性质的岗位:一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办公自动化管理开发、应用和文员、秘书、行政助理、公关筹划;二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负责电脑的维修与安装、调试、销售等岗位工作;三是从事电子政务网站和商务网站建设、管理及维护等技术性工作。
2.以思路促发展,构建明确的专业培养思路
在专业培养的思路上,我院的电子政务建设坚持“一条主线、二个兼顾、三个层面、四个结合、五大模块、六项能力”的思路进行培养。一条主线:以电子政务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二个兼顾:电子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知识的兼顾。三个层面:基本技能操作→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四个结合: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结合;专业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操作技能与管理知识的结合;专业技术与创新意识的结合〔3〕。五个模块:理论基础课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实训操作课模块和实践技术课模块。六项能力:政务工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处理能力;网页设计和制作能力;行政公文写作能力;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创业能力。
其中,政务工作能力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政府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使学生具备独立处理政府各项公务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处理能力:主要是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系统Word、中文电子表格Excel、中文幻灯片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操作的基本常识等,办公设备方面:掌握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手写板、扫描仪、视频电话、数码摄像机等办公设备的使用;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类型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以适应各行业网页设计的要求;行政公文写作能力:主要掌握各类型行政公文的写作格式,使学生具备识别和独立书写各类型行政公文的能力;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网站功能、规划,运行环境,电子政务网站的内容设计、开发与发布,具备综合运用软件技术与开发工具进行政府网站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创业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准市场的定位,并能把创业理想转化为现实〔4〕。
3.以能力为本位,构筑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教学体系
电子政务教学体系由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模块构成(见图一)。教学体系的中心是“理论基础 + 专业技能 + 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理论基础课程主要打造学生扎实的英语、管理和计算机理论知识〔5〕。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课程主要阐述电子政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特色课程则是围绕着学生的就业,安排一些实用的课程,锻炼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体系的两侧是实训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子政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而右侧的实践教学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4.采用现代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提出一种“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所谓“五位一体”是指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教学系统,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的互动性,真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6〕。
(1)理论教学的实施
在电子政务教学中,我们除了讲授行政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更加注重电子政务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分析,构建完整的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体系,使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电子政务案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在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案例阅读、倾听、发言准备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路和方法,增强了实际工作的能力。
(3)网络教学的实施
在电子政务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要坚持在网上设立BBS和讨论组,辅以电子邮件系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充分运用电子手段进行学习交流,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7〕。
(4)实训教学的实施
电子政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教学也是电子政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院一直坚持“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原则,注重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我们主要借助于校内计算机房、案例分析室、形体房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
(5)实习教学的实施
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教学环节,实行了“3+1”教育模式,三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课,一年在企业或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实习。主要希望学生在学校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后,通过在生产或政府部门一线的实习,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电子政务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从事政务活动的方式。“电子”是手段是从事政务活动的基础;“政务”是最终目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加强政务方面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教学,辅以一些其他职业能力教学,并加强学校基础理论教学,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 考 文 献〕
〔1〕李绍中.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以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03).
〔2〕龙怡,郭金兰,盛宇,吴英.从社会需求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专业的发展前景〔J〕.现代情报,2007,(09).
〔3〕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J〕.职教论坛,2005,(02).
〔4〕陈松洲.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途径、方法〔J〕.现代教育论丛,2004,(03).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S〕
〔6〕雷玲.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改革及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4).
〔7〕李金,李康.高校电子政务专业建设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6,(10).
〔8〕易东成.论高职高专设置电子政务专业的必要性〔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10).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