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主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2013-12-29 00:00:00薛建泽
理论观察 2013年1期

[摘 要]网络民主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民主形式,网络民主平等、直接、便捷、非正式等特点使它成为促进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必要形式,在网络民主发展过程中虽然对政党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削弱了政党的思想基础,影响了政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加强网络立法,推动政府治理,积极引导,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拓宽公民参政渠道等,使网络民主成为促进政党制度建设的助推器。

[关键词]网络民主;政党制度;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1 — 0025 — 02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民主应运而生,信息时代也悄然而至。据中国互联网状况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1〕网络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治领域也深受其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网络民主的发展给我国当前的政党制度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完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网络民主的涵义

“网络民主”是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是公众以网络为场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字互动,积极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事务的一种民主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直接民主手段。〔2〕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其自由、开放、平等的特点符合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民众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网络民主的功能已经由最开始的舆论监督向政治参与的深度发展,这将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二、 网络民主发展的必要性

(一)网络民主在政党建设中的运用是适应社会变革的重要方式。网络的发展诞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网民,这个阶层大部分是社会的中高收入人群,包括国家公务人员、企业中的“白领阶层”、知识分子、科研人员、青少年等。据报告,我国网络用户中,40岁以下的占93.22%,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8%,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的占63.55%。〔3〕这一阶层的主要特点是有文化,有思想,对社会变革的敏感度较高,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我们的政党要改变过去传统工作方式的局限性,从实际出发,面对新情况,不断采取新的方式、手段和机制去凝聚广大网民的力量,以开放的思维对他们进行宣传引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爱国主义精神,使社会各阶级都能自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网络民主是提高我国政党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传统政党制度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需要加以改革和创新。将现代网络技术引入政党工作,不仅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探索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将传统工作经验和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融会贯通,大大提高政党的工作水平和工作层次。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电子办公、电子信息的传输、进行民意调查等活动,有效地简化政党繁杂的日常工作,传统的工作方法注入科技的力量就为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开创我国政党建设的新篇章。

(三)世界进入信息时代,政党必须努力适应、自觉运用网络技术。互联网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大众传媒、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重要手段,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网络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克服了传统人际交流的相对独立型,打破地域和国家的限制,把各国、各地区以及社会中的各行各业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世界”。互联网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政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国家、政党、政治活动已经与网络联系在一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络技术对政党建设的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三、网络民主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影响

网络民主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我国政党制度的影响也是一分为二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一)网络民主促进了政党功能的发挥。网络环境下的民主执政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指出:“要以网络为媒介,注意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掌握情况、宣传政策、开展工作。”〔4〕这是为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领导的重要举措,也为统战部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各级党委都基本建立了自己的党建网站,这就为政党与政党之间、政党与民众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的渠道。网络民主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自由空间,培养了公民的民主精神,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使政党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其一,提供了利益表达的多样化途径。政党需要不断满足民众的利益要求来获得民众的支持,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公众可以随时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政党也可以迅速在网上收集民意,了解民众的诉求。其二,推动了民众参政的常态化。随着微博等栏目的开启,民众的呼声可以直接传达到党的领导人面前。其三,加大了政治协商的力度。网络民主拓宽了政治协商的渠道,各民主党派人员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开展网上议政,与执政党进行沟通协商,提出议案,提高了政治协商的时效性。

(二)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削弱了政党的某些传统功能。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网民言论的非理性张扬也会左右人们的政治判断和评价,这就为网络民主的进程增添了一份无形的障碍,也削弱了政党某些功能的发挥。其一,网络民主削弱了政党的影响力。经过不断的改革,我国的利益主体已经分化,逐渐从一元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利益主体为了寻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对政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为了笼络人心,政党往往特事特办,这就削弱了政党解决人们利益诉求的功能。其二,网络民主削弱了政党对精英人才的吸引力。政党需要吸引、培养、输出精英人才,以实现政党执政的功能,网络民主的开放性和非正式性对年轻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就弱化了政党对年青一代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网络民主和政党之间主流意识的分歧,也使政党对精英人才的录用和培养功能面临挑战。其三,网络民主的开放性削弱了我国政党制度的思想基础。网络民主的开放性特点正符合公民自由表达思想、态度的需要,网络思想日益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必然引导民众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政党。

四、完善我国政党制度,推动网络民主健康发展

网络民主作为一只种新兴的民主形式,为网民提供了政治参与和意见表达的平台,网民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表达对公众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越来越高,影响也逐渐深入。网络民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给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在我国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将网络民主做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网络民主的管理、积极建设、健全保障机制、趋利避害、促进网络民主健康发展。

(一)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发展网络民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网络法治的建设,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严格进行管理,建立合理的网络秩序,绝对的自由并不能有效约束人们的行为,网络民主的不受约束性和虚拟性使网民无视现实道德和规范的束缚。网络民主的迅速发展就要求我们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规范和引导网络世界,对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要用法律的武器对他们进行制裁,维护稳定的网络秩。在法律上正式把网络民主纳入民主体制,使网络民主更好的推动政党建设,为政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政府治理,健全网络环境下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机制。政府是社会各方面资源的最大占有者,政府治理社会的过程离不开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网络民主为政府收集信息提供了新的条件。逐步引导政府加强网络办公,实现政务公开化,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政府的动态和决策,各级政府应该在网站上及时有序的公开政府的工作计划、重大事件的处理情况等,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创建一种网络视野下网民参与政治、政府公开回应的互动模式,健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交流机制,政府部门通过与民众的交流,了解公民的政治思想和态度,掌握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统筹兼顾、解决问题,及时满足民众的需求,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三) 积极引导,完善网络信息管理。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5〕网络的自由性使得网络中经常充斥着一些虚假信息、恶意信息等,这些都不利于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首先要及时审查网络信息的形式、内容,删除一些不良信息,其次要对网络民意进行合理的处理,组织网民对一些热点议题进行讨论,从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严格控制和监管,避免虚假报道的公布、传播,尤其要严肃查处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恶意信息的出现,努力确保网络信息的可靠性,促进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网络基础建设,扩大网络民主的覆盖面。网络的发展扩大了民主的范围,但是我国地区和城乡之间还存在着网络覆盖的差异。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我国东部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0%,而西部仅为21.5%。〔6〕数字差距的存在说明网络民主只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和一部分公民中得到了实现。面对我国网络覆盖呈现的不均衡现象,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一方面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和不发达地区提供资金补贴,使那些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到网络服务。另一方面在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大网络技术教育的投入,使人们了解网络知识,培养政治参与意识,提高网络民主的参与范围。最后要尽量采取措施降低网络参与的经济和技术限制,减少数字鸿沟带来的分化,使网络民主得到全面普及。

网络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作为众多民主形式的一种,它虽然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参与政治的一个新渠道,但是网络民主并不是最完美的形式,它也有不足之处,因此也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使网络民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推动政党建设不断改进,从而促进中国特色民主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状况〔Z〕.2010:6.

〔2〕郭小安.网络民主在中国的功能及限度〔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631.

〔3〕莫旗委统战部.网络民主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1,(05):39.

〔4〕吴波.论网络民主对我国政协民主的影响及其对策〔J〕.黑河学刊.2012,(01):62.

〔5〕吴波.论网络民主对我国政协民主的影响及其对策〔J〕.黑河学刊.2012,(01):63.

〔6〕王金豹.网络民主政治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01):147.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