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风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2013-12-29 00:00:00郭雪蕊
理论观察 2013年1期

[摘 要]延安整风运动是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历史上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对于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和党在思想上的统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延安整风的本质和作用看,它是一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过程。延安整风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对于推进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D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1 — 0021 — 02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进行了一场整风运动。这场整风运动的目的“就是要贯彻遵义会议以来党的正确路线,纠正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错误”。〔1〕经过整风运动,深化了党员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认识,使全党在思想上达到空前统一。延安整风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对于推进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现实意义。

一、延安整风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有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掌握到被广大群众掌握的过程”。〔2〕从延安整风的性质来看,它是一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运动。

首先,从背景上看,整风运动从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

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党内连续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虽然在遵义会议上对党的组织和军事问题进行了解决,但由于当时形势的特殊性,遵义会议并没有对党的思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致使教条主义在党中央仍根深蒂固,给党的革命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延安整风期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决心和真正为人民群众着想的实际行动感染者广大的人民,他们纷纷加入共产党要求成为抗日力量的一员,党的队伍逐渐壮大。这些力量成分复杂,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不高。由此,毛泽东认识到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场整风运动的重要性,整风运动由此展开。

其次,从整风运动的内容上看,它纠正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错误思想,它是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

毛泽东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比喻成从防空洞里冒出的三股阴风,并认为虽然在当时已不占统治地位,但依然有加以清除之必要。为了清除三股阴风在党的影响,毛泽东特别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批评了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的倾向,并指出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我们党校的同志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3〕这次讲话,使全党认识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懂,而且要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加以运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

最后,从整风运动的主体和过程看,延安整风是一次广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

延安整风运动共分三个阶段和两个层次进行,即准备阶段、全党整风阶段、总结经验阶段和党的高级干部的整风、一般干部及普通党员的整风。以九月会议为标志,整风运动从中央政治局开始,根据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报告,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结合自身的实际做了诚挚深刻的自我批评。他们纷纷总结了过去自己犯错误的原因,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初步统一了中央领导层的思想,为下一步的整风做好了准备。以194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整顿党的学风党风文风》报告为标志,整风运动从高级干部整风到一般干部及普通党员的整风阶段。

二、延安整风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形式的探索

延安整风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探索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形式对于推进当今马克思主义主义大众化具有借鉴意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形式主要有:

第一,语言的通俗性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方式

通过通俗化的语言和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4〕在这里,毛泽东不仅对“大众化”的概念作了生动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强调文艺工作者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生动的语言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此外,为了便于群众理解毛泽东还用了大量通俗形象的语言,如“有的放矢”、“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纸老虎”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普及。

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应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实际。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中,列举了党八股的一系列罪状,指出了干部在总结实际工作中不以群众为主体,不以实际为基础的作风问题。党八股的弊端,一方面,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即空洞又不实际,语言中充满官腔,不能真正反映群众的思想,群众不愿意看,也难以理解,这就使得演说和宣传达不到目的,群众得不到动员。另一方面,党八股的罪状之一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种作风破坏了党与群众的关系,疏远了党与群众的距离,使党脱离了群众。 因此,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改变工作作风,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实际。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严厉的批评了理论和实际相脱离的错误倾向。他系统的阐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他把理论联系实际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指出: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5〕

毛泽东同时指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即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6〕 这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的报告中的得出的结论。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基本途径。毛泽东认为书斋中不能发展理论,因此在他的大力倡导及中央决定的推动下,党员干部纷纷到农村去做调查研究,许多高级干部主动下乡参加实践,这也成为整风运动的一部分。调查研究就是接近群众、关心群众、了解群众生活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真实体验了百姓生活,并且认识到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关键一环,没有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是空谈。

第三,载体的多元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

报纸和书籍等媒介有利的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报纸、书籍种类繁多,都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活动,在当时活跃的报纸有《中国文化》《中国工人》《解放日报》《新中华报》。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这些报纸作用:“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他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做广泛的同群众见面”〔7〕。中共中央的决定、学习性文件都是通过这些报纸传播到各地群众中。此外,这一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理论文章和书籍的出版,就其本人来说,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著书立说较多,为党开展整风学习提供了理论性的学习文件。同时毛泽东力求文章的通俗易懂,贴近群众,如其《实践论》《矛盾论》用通俗的语言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矛盾的特殊性规律传授给人民群众。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也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读物,因此艾思奇被称为“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

学校教育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学院等学校教育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作为传播媒介,这些学校培育了大批的学生,提高了普通党员学习马列主义热情和积极性。在《反投降提纲》的报告中,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学校教育的作用:“两年来,在中央直接指导下建立了抗大、陕公、党校、马列学院、鲁艺、青训班——等十七所学校,学生多的万余人,少的几百几十人,几千干部从事教育工作,教育出来的及尚未出来的学生三万人”〔8〕

第四,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保证

延安整风准备期间,党先后制定了学习指示文件,对学习的制度、方法、纪律做了要求和部署。1939年,2月27日,中共中央设干部教育部,领导和组织全党的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些部门的设置,保障了整风运动的顺利进行。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指出党内在组织上存在的“自成系统,自成局面”的错误倾向,要求在全党加强纪律教育,使全体党员在统一意志、统一纪律和统一行动下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1942年4月13日,中央直属系统分区成立了学习委员会,并拟定了常委,制定了学习计划,对于学习的时间、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检查做了统一的规划。整风学习由此开始有计划、有步骤、有领导、有准备、有组织的开展。

组织机构的成立为整风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严格的纪律和检查制度,则保障了整风学习开展的效果和作用。整风学习不仅在于使广大党员同志学习理论,更要求在学习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讨论,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为了加强监督和提高质量,总政治部学习委员会成立,下边设若干学习分会,主要负责督促和检查各单位的学习。为了加强纪律性,承担政治理论学习的大学也建立了学习检查制度,并且有严格的纪律要求,比如对于学习时间如缺席必须请假,无故缺席者,第一次组长指责,第二次小组批评,第三次受警告。此外,还设立了考试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得整风学习顺利有序的进行。

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依然面临了一些困境和难题。虽然时代变迁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但这些经验和方法,我们仍应珍视。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延安整风运动编写组.延安整风运动纪事 〔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侯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