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时代有一个浪潮——微博,冲击着我们身边信息生活的岸堤,该文从微博的含义和特征入手,分析微博自身的利弊和发展前瞻性,并对其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及由其带来的利弊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博;利弊;前景;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2-0335-02
微博这一信息时代的新产物,在国内外掀起狂热的浪潮,是现在广泛流行的即时便捷的信息交流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心情的便捷平台。微博现在不但是人们的表达心情、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成为企业为自己树立品牌和及时与客户沟通信息,对客户的疑问进行及时反馈的平台,更成为政府进行民意调查的有效方式。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初步尝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微博这一最新的信息化工具。
1 微博的含义和特点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是一个在用户关系网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发布、信息传递、信息获取等操作的信息分享平台。是一个建立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基础上的,信息分析和传播速度快,交互性极强的信息交互媒介。在我们国内常见的微博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其中新浪微博的用户量最大。
微博具有集成性、开放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等特征。
1)集成性。所谓集成性是指微博通常将发布的信息集中在140个字内,这种高度集成的信息能过通过手机、电脑中的各种聊天工具(QQ、MSN等)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2) 开放性。微博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是开放的,每个用户只要有一个注册后的账号,登陆后就可以不受限制的发布信息,而且信息的发布方式简单,并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另外,在微博中用户也可以不受限制的获取来自其他用户发布的信息。
3)及时性。微博能够使人们将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第一时间进行发布,获知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和你自己想法的反应,并且你的关注者还会通过转发将信息传播到更大的范围。这些操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说微博相对于媒体具有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及时性。
4) 交互性。微博对于信息的发布和关注不受固定关系的限制,我们可以不用经过对方的同意将其加为关注,也可以在自己账号内自由的对关注对象进行分组。微博用户之间加关注可以不通过交流实现相互间的信息交互。
2 微博的利弊及发展前景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有的利弊之处,微博也不例外。
2.1微薄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交流工具和信息传播媒介,微博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反馈及时、话语权平等优势。
1) 信息传播速度快。微博能够使人们随时随地在需要的时候及时的通过手机、IM软件和外部API接口等多种方式传播和获取信息,这种信息的发布不受各种控制机制的限制,能够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给他人,传统的媒介信息的传播要受到层层控制机制的限制,经过层层的过滤,很多的信息都不能以真实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例如,2011年广东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和“温州的动车事故”都是微博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传来,随后我们才在媒体新闻中看到这一报道。
2) 信息反馈及时。微博的信息是通过包含数据、文档、音频、视频、动画和图片等于一体的途径进行传播的,其内容包含政治、经济、娱乐和热点问题等。微博传播手段和内容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人们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实时的反馈。这一特征能够给很多商家带来帮助,例如在微博中商家可以对顾客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以此来消除对不利信息的传播,给公司带来最小的损失。
3) 话语权平等。微博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媒介的传播方式,原来的媒介是单向传播,大众没有什么发言权,话语权是不平等的。微博的出现使大众获得了平等的话语权,对于某一时间的报道可能是首先目睹到场景的大众,而不是新闻媒体的记者,就像上海11月15号发生的特大火灾,首先通过图文传播这一信息的就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微博用户。这一特点从政府部门的执政中也能体现,广东省前任书记就是采用微博的形式和百姓沟通,这一渠道给了百姓在官员面前平等的话语权。
2.2微薄的弊端
事物都是两面的,微博存在着诸多的优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也同样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1)容易泄露隐私。微博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生活中发生的事进行直播,这能够提高信息及时性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会导致隐私的泄露。将个人的隐私信息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形式传播开来,导致信息的隐蔽性大大的降低。
2)信息冗余。对于一个热门的事件,很多的微博用户都会关注和转发这一信息,这样在你的微博关注的人群中就会不断的涌现出同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冗余冲击着我们的视线,给我们带来厌烦感。
3)谣言的温床。微博的内容会通过不同的用户的转发,在网络上信息等到迅速的蔓延,蔓延的速度让人来不及甄别信息的真实性,这就成为了谣言快速滋生的温床。
4)内容缺乏理性的分析。微博的内容是限制在140字以内的,这样的限制使人们很难对问题作出深入的分析,只是进行浅显的描述。长此以往可能会使人们遇事只会在微博上抱怨,而缺乏对问题深入理性的分析。
2.3微博的发展前景
现在三网的融合、3G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给微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但是微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让人担忧的问题。现在国内外的诸多的微博网站都还处在发展用户的初级阶段,缺乏一个能够支撑他们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同时微博的界面简单、传播和获取信息也相对简单,这使得界面的内容和流量承载能力小,也没有空间来进行广告获得收入。由于微博用户大多数都是在微博上快速浏览和发布信息,很少会有人在微博界面上停留,这导致一直以来微博运营商都是在往上面砸钱。如何在微博的运营中找到收入来源的突破口是其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3 微博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微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将其有效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也要尽量回避微博的弊端,防止因利用不当而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3.1微博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更是培养能够学以致用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目前,微博技术在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运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新型交流工具。学校可以将老师、学生、班级、教研组、管理机构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校内微博,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附件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将学校的最新新闻动态、科研成果、教学安排、老师教案、课堂录像、重要通知等发布在微博上,学生可以通过对学校的这些机构的微博加关注,随时随地的了解学校的各种动态和本专业最近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如果因为某个重要的事情耽误了课程还可以通过微博上的课堂实时录像进行自我补课。同时对于这些消息如果学生存在着意见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老师交流思想,这样有效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一些问题。老师和学生无论是否在学校都能通过微博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通过这个交流工具学校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高职教育中学生的管理平台。在班级中可以建立一个微博,辅导员是超级管理员,让班长做管理员。这两个管理员可以通过微博进行所有通知,班级活动安排,班级日历行程、班级课表、通讯录的发布,并且建立、上传和管理班级的信息档案以及各种电子资源。而对于班级的普通成员,加入对班级微博的关注后只能进行信息的浏览、分享和下载相关的信息和电子资源。同时,班级微博还具有交互的功能,在班级进行奖学金等各种民主评选时,可以通过微博进行投票。这一班级微博能够将整个班级随时随地的联系在一起。
3)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时的信息发布平台。计算机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计划、课件、通知等的发布。图书馆也可以用其进行与计算机相关书籍信息、最新相关科研成果、学术交流讲座视频等信息的发布,以实现教学资源及时传播到学生中。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关注,来拓展自己夸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4)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直接实习平台。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出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性人才,微博作为满足现在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也属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微博平台的构建和管理,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习平台。
3.2微博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运用方式
既然微博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拥有这么多的优势,怎样很好的将微博和高职计算机教育结合在一起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众多的方法中,设计微博教育平台系统应该是不错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微博教育平台的设计时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考虑微博教育的共同特征和计算机专业微博教育的独特特征。在进行计算机专业微博教育时学校不仅要考虑微博教育的共同特征,而且要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独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共性的微博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进之后能够适应计算机专业
的独特性。对于微博教育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针对特定范围的相对封闭的体系,计算机专业的微博更是针对本专业所有问题设置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平台。
2)考虑系统架构的逻辑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在进行计算机专业微博教育系统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用户层、表示层、网络层、接口层、应用层、数据层的逻辑顺序结构,同时应该考虑计算机微博教育系统中不同人员的角色分工,这些人员包括专家学者、老师、学生以及该专业的相关管理人员。确保各个角色能够很好的发挥其在系统中的功能,更好的是想教学的目标。
4 总结
微博在高职计算机中的运用是随着微博的发展,刚刚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怎样更好的将其用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其存在的利弊都存在着相应的不确定性,对于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相信微博能够以其诸多的优势,在今后的教育中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艳.浅析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
[2] 李华,赵文伟.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J].图书与情报,2009(4).
[3] 刘芹妹,孟琦.Twitter向教育推来了什么[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
[4] 许天颖.中国微博能走多远[J].传媒观察,2010(3).
[5] 齐浩.从金庸"被去世"看微博的自纠与自律[J].传媒观察,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