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E—Learning 应用中的问题及策略

2013-12-29 00:00:00孙燕秋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年2期

摘要:在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高校的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逐渐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网络信息化教育模式转变。e-learning 因其本身的优越性在高校教育中意义重大,但因某些学校对 e-learning不够了解导致其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该文主要通过对e-learning在高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校;e-learning教学;概述;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2-0333-02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与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人们的生活中,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e-learning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从客观上推动了教学模式的革新。

1 E-Learning概述

所谓的E-Learning其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数字化学习、在线学习、网络学习,主要操作模式是运用因特网及其他数字化信息进行学习和教学,它具有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教学资源的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不仅可以做到主体个性化、交往平等化、内容整合化、时间终身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终身学习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另外,e-learning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与传统教学相比,E-Learning教学可以突破时空和时间的局限性,使教育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从而增加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及兴趣。

2 当前高校 e-learning 应用现状及问题

1) 高校师生对 e-learning 缺乏认识和宣传力.经相关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 e-learning 的真正含义,当然 e-learning 的应用也就无法进行和推广了,因此,各大高校对 e-learning 的宣传力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再加上,大多数高校教师并没有全面的了解e-learning ;部分教师把 e-learning 仅仅看做是学生自学的一种方式,教师是无需参与指导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掌握e-learning教和学的真正含义,导致 e-learning教学没有很好的得到应用;高校中多数教师认为 e-learning 的重点主要是表现在教学内容数字化及教学过程的网络化,对教师教及学生学而言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他们认为e-learning 的重点是“e”,而不是 learning。可是e-learning 教和学模式的内涵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深度相结合,一旦高校教师没有将 e-learning 教和学模式充分运用,那么,他们就会惊慌失措,匆匆了事,失去主心力。

2) 学生没有被正确引导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现如今,大多数的高校都已经引用了FTP 资源平台,运用这种平台进行资源共享的好处是可以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的有效资源服务平台,主要的服务项目是“教学资源”、“软件资源”、“校园视频”、和“影视娱乐”四个方面。可以从客观上带动高校师生学习及交流的积极性。然而,当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亦或者说学生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时,他们通常会把这些资源运用在浏览与学习没有关系的网页上QQ聊天或者看电影等。这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我们的初衷,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e-learning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3) 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加强,教学理念需要改变.在e-learning应用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文科和年龄大的教师会遇到比常人大的多的困难。他们所能做到的就只是运用因特网浏览网页,对常用软件而言他们根本就无法使用更不用说是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了,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相差甚大。再加上某些高校教师的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接受新事物。由此可见,高校对 e-learning 的应用仍旧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那些传统意识强的高校教师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更加可靠。尤其是文科教师,他们认为 e-learning 教学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浪费精力,对学生并不会有很大的帮助。

4) 高校没有全面的重视e-learning .部分高校对 e-learning 的认识相对缺乏,他们所认为只要把校园网的宽带、高性能服务器以及个人计算机的数量做好就是在很好的应用e-learning,并没有去学习软件建设和应用等,最后导致“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出现。最近,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大部分高校的数字化教学已经投入使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也相对完善,可是很大一部分教师他们依然在运用PPT 上课,学校信息化的投入和产出难以均衡。

5) 没有足够的社交机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现代化的全能人才,以此来实现人的社会化。然而在 E-Learning使用过程中,学生们所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导致本应属于社会性行为的学习活动转变成“孤军奋战”的行为。社会性元素不足,最终造成学生和社会脱离,大大影响了学生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6) 学习归属感的缺失。相对于传统教学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是由教师、课堂、同学三个主题构成,学生在一个集体中进行学习,老师、同学的激励和榜样作用等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反在 E-Learning 教学过程中,这种传统的元素已经不复存在,学习效果是由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来主导的,致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孤独感和距离感,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出现归属感缺乏的心理状态。

3 高校实施 e-learning 开展教学的解决方案

1) 加强e-learning 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力度。我们知道 e-learning在学习方式上也有不足之处,那么就应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传统教学和e-learning相结合做到混合学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 e-learning 和 PPT 课件相结合,布置作业,提供学习资源的网络链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使用学校网络的学习资源。另外,教师在全面使用e-learning 的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督促和检查力度,加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和完善他们的e-learning 学习能力。

2) 完善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近些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已经拥有了完善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到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动画、音视频片断等,把他们与PPT相结合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再者,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利用一切闲暇时间登录网络资源库,收集重要的学习资料,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 教师本身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e-learning 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率。e-learning的主题思想是将传统教学和e-learning教学相结合。可是正所周知,连接传统教学和 e-learning 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足够重视 e-learning,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指导任课教师使用电子资源式教学模式,做到网络化教学。做好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及教学资源、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等网络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争取为高校师生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4) 合理使用网络学习管理系统。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运转资金购买甚至是自创建有使用价值的网络学习管理体系,例如:因特网课堂、空中教室等。以上平台是 e-learning 的框架,在教学运用方面功能齐全、方便易懂。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师生互动,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还可以跟踪和分析学生学习历程,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5) 高校本身需要积极营造 e-learning 应用的氛围,不仅要增加e-learning 应用的硬件资源,还要增加 e-learning 应用的软件开发。例如:开展e-learning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创建e-learning职能管理部,使教师可以随时找到 e-learning 应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式,使用奖励策略,对e-learning 有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应该进行奖励,并且还要把e-learning应用纳入教学评估体系中去,使教师充分了解到 e-learning 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6) 提高高校领导对e-learning应用的重视度,从客观上为e-learning的运用奠定基础。再加上,e-learning 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进一步得到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师对e-learning 教学模式的了解和使用,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使 e-learning 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到互补、优化。最重要的是高校领导人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 e-learning 的教学或科研成果,以此来实现高校长远稳步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e-learning教学在高校中意义重大,确保高校的长远稳步发展。尽管它在近期内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但是在潜移默化中会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完善师生关系,实现学生探究、协作式的良好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齐振国,汪琼. E-Learning给我国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09(7):21-26.

[2] 庄美美.高校网络教学的现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32-233.

[3] 黄海,蔡筱青.高校E-learning教学平台的规划、管理和服务[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100-104.

[4] 丛荣华.高校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2):115-118.

[5] 李茜,陶淑艳,王靖,李晓虹,杨开明,姚芳.电子教学在高校的应用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1(3):56-57.

[6] 蓝雯飞,郑波尽.基于资源整合的E-Learning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