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慈善使命

2013-12-29 00:00:00于丹周小佛
环球慈善 2013年4期

当所有关于末日的传说过去之后,我们迎来了2013年,我们依然在叩问,中国GDP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究竟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事实上,虽然社会的慈心善举在不断涌现,慈善机构在不断地走向理性,但中国需要扶助的这些现状也同样不容乐观,我们需要更大的慈善,中国慈善其实刚刚站在起步的门槛上。

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慈善是每个人都能够做的一件功德之事。为什么要说到社会转型?2012年,我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城镇化的比例超过了52%,当然中国还会继续进步,因为美国城镇化是超过了82%,城乡一体化是中国以后发展的国家战略,农业人口是不断减少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什么代价呢?我们失去了原来那种超稳定的农耕文明的文明体系和我们的信仰体系。

今天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立法和司法都在不断完善,但是原宗法社会所具有的伦理治理结构也随着农耕文明的削减而消失了。现在农村绝大多数的青壮年都进城打工去了,留下老人和孩子守着土地。随着异地高考的放开,有更多孩子的父母变成城市人口,他们是不是进了城市就一定幸福了呢?

曾经“你幸福吗”,成为2012年被调侃最多的一个词。中国人到底怎么了?一个经济速度不断提升,一个物质文明不断繁盛,一个备受瞩目的大国和礼仪之邦,到今天乱哄哄地问你幸福吗?幸福这个事情不是一个外在的标准,它和我们的内心相关。

我们做慈善并不是因为我们伟大,而是因为我们脆弱。正因为明天不知道谁来帮助我们,所以今天当我们还安稳的时候就必须帮助别人,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为什么做慈善。你无法获知哪一个时刻需要别人帮一把,也不知道谁将是你的救命恩人。不少人玩过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团队往往要做的一个动作就是前面的人在自己毫无保护的情况下直挺挺地躺下去,后面的人把他接住,这个游戏考验的是信任。每一个接别人的人,他也要躺下去,这个游戏就是社会的循环,我们谁都会是躺倒的那个人,我们谁也都是接住别人的那个人,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小事在考验人心。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慈善呢?我们可以做的绝对不仅仅是捐钱,在这个时代坚持传递信念是最大的慈善,它让人心不动摇不怀疑,让中国农耕结构在逐渐转型和削减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带着核心价值进入城镇化的过程,能够在都市中不放弃中国人民的根性,我想这也是一个大慈善。

很多人预测,2013年是中国慈善政策变革之年。不管我们期待2013年有什么国家政策的改变,更能带来期待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制度建立于人心,我们能不能从心里把这个东西建立起来呢?其实不一定说人懂得了这一切,外在的生活就突然变好,也许生命中还会有种种苦难,但是有了这一切,你再做事的时候就换取了生命的坦然。

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这种热爱不仅是一种态度,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为,对自己的生命诚恳、坦率,从内心到守心,把慈善传递给社会。我们做什么,怎样做,我们怎么能够在一种慈善的互助之间让整个社会的信念系统建立得更完善一点,我想这是2013年慈善真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