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领导人,首先要区分什么是企业家和一般的商人。一般商人,可能是那些抓一把走人的那种,在利益上考虑问题比较多一点。但是,真正的企业家,则考虑长远的利益,不是短期的利益,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战略的合作。比如:你并购这个企业,你对这个企业会带来什么样的战略价值? 所以,当年中国航油的并购项目,我是全面考量了这样的因素。我不只是说为了短期的投机获利,更重要的是考虑到怎么样把中国航油打造成一个全产业链的石油帝国。我的任何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主线做的。如果一个企业领导人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那么,他首先就要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他要具有一定的并购、投资的经验和知识。”
——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现任葛洲坝国际公司副总裁 陈九霖
“建议适当限制大股东权利。在制度设计时要做的努力包括:一是根据所处行业的不同地位控制上市公司国有股份比例的最高限制,超出限制的逐步退出;二是借鉴美国立法的经验,限制大股东的投票权;三是将国有大股东的部分或全部股份转化为优先股,保证适当的收益,但不参与投票,也不参与管理。”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顾功耘
“新股发行的三高,仅已被正式受理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达800多家,蓝筹股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小盘和垃圾股的股价长期居高不下,借壳重组在中国成为一个独特的热潮。因此,在股票发行、再发行及重组退市方面的种种市场扭曲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只是完成了中国股市与国际规范市场在形式上的接轨。要进而实现中国股市与国际规范市场在内容和实质上的接轨,就必须对当今行政色彩较浓和随意性较强的发行审批制度,按照市场化方向进行全面和根本的改革,启动二次股改。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完成中国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转型。”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
“李宁本人很善良,但他不擅长管理……李宁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他想要再拿回全球市场,需要五到十年的准备时间。在国际化上,没人能够跟我争了。”
——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
“下一步要发展混合所有制,形成更好的治理结构,更强大的约束力,更强大的动力机制。(好处)第一,在思想观念上就没有什么国企、民企的概念了,一视同仁。第二,治理结构就很科学,每个股东都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不是说一股独大,谁说了算。第三,民企很多机制输入进来了,国企很多规范性的东西也输入进来了。你看全世界做得好的跨国公司,基本上股东非常分散,很多元。股东有养老基金,也有企业的大投资者,也有股民,他没有理由或者没有权利不好好干,那种约束机制很强。这可能是下一步我们改革的问题。”
——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
“(联想控股的多元化为何成功)第一,组织架构。我用的完全是子公司的架构,杨元庆非常专注地做电脑,是那个行业领域里的专家,我只不过是投资控股而已,投资人而已:下面每一个领域都是自己各自的专家在做,并不像有的企业,老板同时在管着所有的事情。第二,要选对一个好的行业。最重要的是选对人,每个子公司里边要把人选对。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给舞台,让这些人从物质上到精神上觉得那个企业是他自己的,他是真正的主人。最后一点,是联想多年来对品牌、对管理三要素、对企业文化有一些自己的认识,我们把这些积淀都传输给子公司。”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获得和维护公众对银行体系信任和信心的基础,也是银行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公司治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工商银行董秘胡浩
“只要居民和企业的经营活动现在是奉公守法,正常经营、能够带来社会的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就不要刻意追求第一桶金的来源。我们很多企业头顶上有一把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罪了,我们的合法财产在几年法律修订方面落后于体制改革,过去有很多法律不允许的东西现在是符合改革方向、符合现实的,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如果我们拿现在的一些做法衡量他们当初创业时候的做法,很多的人都难免会是不法的,而且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私有制很大的批评时很多的企业在创业时戴红帽子是普遍的现象,财产划定的不清晰往往成为后来的产权纠纷和原罪的来源,我们应该对这些历史问题用历史的态度解决它。”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
“中国银行业是虚胖,个头大但没有肌肉。中国的银行业改革要改变当前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局面。现在的银行业控股方要么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要么是国有企业,这种一股独大的局面造成了银行业公司结构的严重缺陷,也导致银行低效和腐败。让民营企业家参股城商行,中央需要加大决心鼓励民营企业创办民营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兼并收购银行,争取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中国银行业40%-50%的股份由民营经济控股。”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
地方国企的市场化程度应该高于央企
“我们啤酒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完全竞争的企业。国企改革为什么要进一步深化呢?从经济和体制上来看,我们仍然感觉到还是面临一些制度上的约束,就是现在国家国资委制定了一些体制和政策,地方国资委原则上是照搬照抄的。但是,作为地方国企,基本上都属于竞争领域。我的想法,关于国计民生公共物品,那么按照公共物品的机制来对待,完全竞争行业就得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它的机制和体制。市场化方向仍然是改革的一个主流方向。所以,我希望我们这种竞争性的国企,特别是地方国企的市场化程度应该高于央企,这就要求不能够一刀切地来对待不同的企业。”
——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谈传承
“我的孩子还小,才24岁,能否接班要看他的本事,我至少再看5—8年,他有能力,能够被大家接受,他就接班,没有能力,不能被大家接受,他就不能接班,我就用职业经理人团队操作这个公司,他只是其中一个股东,享有他的资本分配就行了。万达员工现在以每年2万人的速度递增,到十年后我交班的时候,估计会超过30万人了,那就是30万个家庭,你就不能随心所欲了,就不能一定交给儿子,万一他不行呢?那不就麻烦了吗?”
“我家里没有一个人在公司,现在万达在走国际化,三、四十岁的副总裁好几个,也许未来看谁行就交给谁了。”
“企业家强势有利于决策,如果足够聪明也不犯错误,那企业走得快,但是如果固执就容易犯错误。我就努力在这两个方面找平衡吧。其实你想,企业最主要还是靠企业家,我不同意集体智慧决策。集体决策,那都是扯淡。随便举个例子吧,没有柳传志可能就不一定有联想,没有我就不一定有万达。作为企业家来讲,他是企业的核心,对企业文化形成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确实要努力避免将来独断专行和听不进不同的意见,这就要看自己怎么掌握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