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不管是身处下层还是身居高位,他都一如既往地关注劳动人民的疾苦,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从少年时冒雨为毛四阿婆收谷,到老年时渴望听到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三年困难时期为人民受苦挨饿落泪,带头节衣缩食,与人民同甘共苦,都是这种爱民亲民真情实感的流露。
给老人拜年、祝寿
1945年2月13日是正月大年初一,这天的早晨,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来到延安枣园乡政府拜年。一行人走进乡政府的大门,与前来迎接的杨乡长亲切握手。毛泽东问:“杨乡长,你们辛苦一年了,年可过得好吗?”杨乡长一边把他们引进会议室,一边忙回答说:“好,好。主席和首长们好!”他又是递烟,又是沏茶,忙个不停。周恩来不让乡长忙乎,叫他领着大家去给枣园村20多户乡亲拜年。乡长考虑到乡亲们居住分散,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工作很忙,便提出把各家的家长请到乡政府来。毛泽东同意了这个建议。
枣园村的乡亲们听说毛主席来拜年,纷纷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向乡政府赶来。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一起迎接乡亲们,向大家祝贺新年好。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等拉着几位老年人的手,请他们坐下,递烟、让茶,还给小孩子们抓瓜子、花生、糖果……毛泽东亲切地问乡亲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一位老人站起来回答说:“托主席的福……户户都有粮食吃,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日子。”毛泽东从多方面启发乡亲们提意见,乡亲们纷纷表示:感激还感激不过来,还能有什么意见。大家兴奋地夸奖部队和干部为群众带来的好处……很快,两个小时过去了,乡亲们还谈兴未尽。离开时,毛泽东说:“我是这里的一户居民,和大家接近得少了。今后,得和大家多接近,希望你们常到我那里去。”
2月26日下午,毛泽东外出散步。走不多远,看见几个老农正在一起聊天,就朝他们走去。来到老人们中间,毛泽东和他们拉起了家常话。谈话中,当了解到他们的年纪都在60岁以上,有两个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明天正月十五就是他俩的生日时,毛泽东笑着说:“那很好呀,你们都是年逾花甲、德高望重的人,应该给你们祝寿才好!”“明天是元宵节,请你们到我那里去坐坐,咱们大家一起贺寿。”
第二天下午,毛泽东派人请来了枣园乡24位60多岁的老年人。毛泽东把他们招呼到书记处小礼堂以后,孙永聚老人一把握住毛泽东的手,激动得老泪纵横:“毛主席,您是我们庄户人的大救星,您是我们穷苦人的引路人!我们大大小小的事您都时刻挂在心上。在过去,我成年累月给地主干活,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穿过一件好衣裳,谁还给我们祝寿呀!”
毛泽东亲切地安慰他说:“老人家,不要难过,咱们今天翻身了,生产又搞得好,真是人寿年丰呀!应该祝寿。”吃过寿饭后,毛泽东送给每人一条毛巾、一块肥皂,作为贺寿的礼物。老人们接过礼物激动万分,都说,旧社会国民党反动派拿我们不当人看,今天毛主席亲自给我们祝寿,新旧社会真是两重天啊!我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响应政府的号召,搞好生产,多缴公粮,支援抗战!
与老渔夫聊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倾听百姓呼声,毛泽东经常外出巡视工作,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地,他总是设法多接近群众,多和群众聊聊家常。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办公之余,喜欢每天游一次泳。有一天,毛泽东游得很远,遇上一条渔船,船上老渔民衣服半敞,露出晒得漆黑发亮的胸膛。毛泽东爬上了船,不等擦干身体便迫不及待地与老渔民聊了起来。老渔民没认出毛泽东,他怎么也想不到在大海里的渔船上会见到毛泽东,因此也很从容,有啥说啥。毛泽东和老渔民聊的话题很广泛:从年龄身体聊到吃喝穿戴,从鱼龟虾蟹聊到五谷杂粮,从老婆孩子聊lfIGmy+ysOenm3N+am+vDRFzdVBDIXVWKikAhdSR5xc=到国民党共产党,从各户的生活聊到渔村的生产。你问我答,我问你答,聊得十分热闹。老渔民因忙着打鱼时间宝贵,说着说着就要走。毛泽东则谈兴甚浓,不放老渔民走,说,多聊聊,多聊会儿我把你船上的螃蟹全买了。老渔民有些不相信地说:“你别拿我开心了。”毛泽东一本正经地说:“老同志你别不相信人呐,你跟我一道走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渔民高兴极了:“真的?我这可是活蟹。”毛泽东拍着大腿说:“活蟹死蟹我全包了。”老渔民仍带疑惑地说:“现在螃蟹可是不便宜。”毛泽东说:“不要紧的,你老人家还能骗我吗?你说多少就是多少,我决不还价。”老渔民这才吃了定心丸:“行,我跟你走。随你唠什么都行。”毛泽东急忙说:“我就要听听你说的那个互助组为啥不团结?”老渔民便一五一十地说清了互助组不团结的原因。毛泽东听得认真细致,边听边思索如何搞好互助组的问题。上了岸,老渔民把螃蟹全倒了出来,过了秤,拿了钱,毛泽东和他握手告别。老渔民边走边说:“今天真是交了好运,碰到了贵人。”但他始终不知让他交好运的竟是毛泽东。
毛泽东带着买来的螃蟹回到住地,招呼大家说:“来来来,今天我请客,我请客啊!”螃蟹蒸熟后,二三十人一起围着大长桌吃起来,人人手上、脸上都沾了一些蟹黄,吃成了花脸,互相逗乐。
倾听生产队长的意见
毛泽东晚年很希望能听到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他要求身边的警卫人员多下去搞调查研究,把真实的情况反映上来。他说:“我不放心呐。他们许多事瞒着我。我出去到哪里,他们都能有准备,尽让我看好看的。”
1960年冬的一个夜晚,中南海毛泽东的会客室进来了一位中等身材的农民,他叫贺凤生,是湖南省华容县隆西公社隆庆大队的一个生产队长,他对大跃进的一些事不满,要面谏毛泽东。
大约8时,毛泽东来了。贺凤生连忙从沙发座位上站起,迎了上去,握住了毛泽东那双温暖的手。
“来了位家乡的小客人。”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湘潭口音说,“你是我请来的客人,来了几天?”
“我……到……到了7天。”贺凤生既紧张又激动,有些语无伦次,说话结结巴巴的。毛泽东示意他坐下,微笑着说:“我昨天才从杭州回来,听秘书说有这么一位亲戚要见我,我就告诉办公厅,请你今晚来谈谈。接来的客人,岂有不见之理!”毛泽东爽朗地笑着。
贺凤生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呆呆地望着毛泽东。
毛泽东先开口说道:“今天请你来,主要是想听听你们那里的情况,听听你家里的情况,好的坏的都可以告诉我。1927年与你父亲贺晓秋分手后就一直没有见到他了。后来他给我写了一封信,提供了很多极有价值的情况和意见,非常感谢你的父亲锋芒不减当年。”他微笑着问贺凤生:“你父亲还康健吧,我还欠他的光洋呢。”
贺凤生告诉毛泽东,父亲当年10月初八去世了。
“应该给我拍个电报嘛,起码我可以发个唁电或送个花圈。”毛泽东责怪贺凤生说,“你父亲是我的救命恩人呢,没有他们这些人舍身相救,我毛泽东怕现在就不在人世了。”这个时候,毛泽东的眼角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原来,贺凤生的父亲贺晓秋和毛泽东是远房表兄弟。他曾两次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救了毛泽东。第二次,还拿出现洋给毛泽东做路费。
回首往事,毛泽东感慨万千,他站起来说:“革命成功靠的是千千万万个贺晓秋这样的好同志,巩固革命成果则要靠你贺凤生这一代和下一代的共同努力。”
说着说着,毛泽东看了看手表,贺凤生知道毛泽东一定还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想着自己憋了一肚子的话,如果现在不说,以后就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于是脱口而出说道:“主席,你晓得乡里现在的情况吧?晓得下面刮‘五风’吗?晓得现在有些干部作风多坏吗?你想不想听听这方面的情况?”
毛泽东稍稍怔了一下,随即,他笑了,兴奋地说:“好哇,我正需要听这方面的情况。你先回去好好回忆一下,下次专门找个时间听你谈一次,越具体越好,要真实情况,不要掺水,是一说一,是二说二,骂娘也告诉我,只有贺晓秋的儿子才有这么好的礼物送给我。”
过了几天,毛泽东第二次接见贺凤生,这一次,毛泽东让警卫人员都退下,会客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毛泽东亲切地说:“今天只我们俩谈心,你不是说要向我反映下面的情况吗?给你一个小时,不,两小时可以吧?”
贺凤生见毛泽东这般平易近人,就把心一横,从随身带来的蓝土布袋里掏出一大摞大跃进集体食堂的油印餐票递给毛泽东,说:“主席,我想请你到前面那里去吃几餐钵子饭。吃食堂饿死啦!食堂不散我不回去了。”
“好一个开头炮。”毛泽东诙谐地说,并催道,“讲下去,讲下去,我讲过不管什么意见都可以提,骂娘也可以。”
“你怕没人骂娘?下面真有人骂娘呢。”贺凤生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解放以后,共产党派来了土改工作队,贫下中农分了田地,开头几年,农民劲头可大呢,干部情绪高,人民群众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都说感谢共产党、毛主席。”
“不要唱赞歌了。”毛泽东笑着说。
“才不呢!但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提出后,情况就变了,‘五风’刮得不像话呢。”
“十二级台风?”毛泽东笑了笑。
“比台风还要台风。”贺凤生说。历数令人痛苦的事实。
一夜之间,农舍全拆了,要起居民点,一百户两百户连在一起。
小铁锅砸了炼钢铁,小灶拆了积土肥,一个中队开一个食堂,大锅饭,钵子饭,双蒸饭,没有吃饱饭。
华容县要围几十万亩芦洲,农民饿着肚皮上阵,冰天雪地也要打赤膊上阵……
“现在的干部都兴放卫星,实际上是浮夸卫星,不实事求是,搞假的是英雄,还可以升官。红薯烂在田里犁掉,稻谷不想收放火烧掉,仓里没得几粒谷,还硬说亩产达到千斤,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把好几块田里的稻谷移栽到一块田里,硬说是亩产几千斤,是大跃进带来了大丰收,鬼都笑落牙齿。做假事说假话的是那些人,吃好喝好的还是那些人。干部当老爷,严重脱离群众,老百姓饿得要死,只能在背后骂娘。”
贺凤生讲不下去了,他在流泪。毛泽东心情很沉痛,接过贺凤生的话说:“共产党的宗旨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想不到在群众心目中,干部是这个形象。三面红旗是党中央提出来的,有些问题虽然出在下面,中央确有责任,真是愧对人民、愧对为革命工作做出了巨大牺牲的人民。”毛泽东说到这里,沉默了好一阵,他语气沉重地告诉贺凤生:“中央正准备近期开个三级干部会议,大约七千人,华容县领导也要来,请他们来,要好好讲这个问题,白天出气,晚上看戏,刹一刹这股风。”
贺凤生又谈到干部办事事先没有安民告示,为了改造良田突出挖祖坟:“我娘的坟就被人挖开了,到现在也找不到尸骨。”
毛泽东听到这里,十分气愤,他站起来,大声地说:“共产党也讲人道嘛,也是爹娘养的嘛。国民党挖我的祖坟我也气愤,这个问题要处理好,有机会的话,我也要回去到祖坟上看看呢!”
不知不觉,3个小时过去了。秘书第三次来催毛泽东休息时,才结束了这次难忘的会面。
第三次见到毛泽东时,贺凤生是来向他老人家道别的。
“你不是说食堂不散不回去吗?”毛泽东笑着问贺凤生,并且告诉他,上次反映的情况,已经和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交换了意见,党中央国务院进行过研究,认为食堂要拆散,生产要恢复,浮夸风要制止。毛泽东鼓励贺凤生:“感谢你为中央提出了最有价值的情况,那是少奇、恩来同志和我都捞不到的真实情况呀!”
毛泽东还语重心长地对贺凤生提出要求,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然后又亲切地问贺凤生:“你年轻时受了伤,身体发育不好,干基层工作吃得消吗?”
“农民过得,我也过得。”贺凤生说。
“那我给你两个权利,有困难可以随时找我,有什么情况也要随时告诉我。”毛泽东继续说,“中央领导下去,下面尽讲好听的,带着你看好看的,很难得到真实情况。他们怕说拐了场掉乌纱帽。农民有句俗语,叫‘三十吃年饭,尽赶好的搬。’不像你贺凤生无所求也就无所虑。要提倡各级干部都讲真话。”
这次谈话后,毛泽东送给贺凤生一些生活用品,并请他一起吃了晚餐。
贺凤生心里热乎乎的,他想不到一个普通的农民能得到毛主席这样亲切的关怀。更想不到他直率地反映真情居然引起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吴 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