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不是宅在家里上网,就是宅在网吧里过活,相信这就是很多学生朋友为假期做的时间表。“一个大小伙子(大姑娘),天天宅在家里,要么对着电脑,要么对着手机,让他(她)出去活动活动也不肯,多说几句,他(她)还很生气!”这也许会是很多家长的无奈之言。
拜现代科技所赐,即使蜗居一室,我们也可以心怀整个宇宙。宅文化开始蔓延,除了脑袋和手以外,其他器官看起来都显得如此多余。然而我们的身体对于这种生活方式却在提出抗议,因为尽管如今置身钢筋水泥,我们的身体却是在自然中演化形成。
假期到了,你记得给自己的身体脱宅吗?如果因为种种原因非要宅在家里,你知道怎样做一个懂科学的健康宅人吗?
0.618:准确地说,我们的身体并不是为了宅才存在的。我们的祖先受生计所迫,不得不爬下树,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人类成为了地球上唯一一种凭借一己之力让自己的身影出现在所有大陆上的动物。而这并非易事,我们的祖先以及很多现在依然生活在山里的人们,每天平均要走十几千米的路。虽然人类不是最强壮的,但却是很有耐力的动物,我们的身体为耐力提供了最优化的设计,退化的体毛帮助散热,颈部发达的韧带帮助固定头部……运动可以让这些功能表现得更好。无论是结构还是功能,我们的身体都更适应亿万年来在自然中养成的运动习惯,而非呆坐于屏幕前。
屏幕,确切地说是电脑和电视,会减弱人的注意力。实际上,大多数人工制品都有这个特点,因为它们被制造出来的一大使命就是吸引人的注意。而注意力是有限的,它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通常我们采用睡觉、休息的方式给注意力放个假。那些电子产品常常令我们的注意力过载,而自然则恰恰相反。
这样一来,你是不是又燃起归隐山林的梦想了?那只不过是另一种宅而已。就像营养师建议多吃蔬菜水果,但并非意味着要成为素食主义者xlIGbMSbP+WEnCuyK8j0xWCuhWxx80nVrC2NGXxg95Y=。我们不是为了寻找最后的宅点,而是为了找到那个身心安全和探索的平衡点。小宅宅于室,大宅宅于野,上万维网、走万里路,才是“道法自然”。
Ture:这么说来,我们就不必出去逛了,在电脑上放点自然景色的片子就当出去过啦!
善良的懂了么:怎么解救宅男宅女?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有没有改变的可能?
Apwk:直接拉电闸就可以了。
风林火山:其实我只是懒不是宅……
小梦:我没别的爱好,就喜欢看电影。网上看电影又方便又省钱,平时学习那么忙,也只有假期可以狠狠看一批了。要是平时也能随心所欲地看电影,我才不要集中突击呢。
嘟嘟熊:爸妈都要上班,不让我随便出去玩,要好的同学也都各忙各的事,想打个球都凑不齐人,不宅在家里干什么啊?
阿南:不管有什么理由,总是宅在家里还是不好的,起码时间长了身体会受不了。中学生课业繁重,平时长期伏案学习,手、肘、腕等关节本就受影响,加上假期期间宅在家里上网,很容易诱发出神经衰弱、鼠标手、鼠标肘等电脑病。
蓝枫: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大宅门,这道门便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机制铸造的。在这门里没有忙碌的生活节奏,没有逼人的工作学习压力,只有气定神闲地享受与简单、温馨、闲适以及慵懒有关的一切生活元素。所以说,宅人其实也可以宅得健康、宅得科学。
纵观古今中外的长寿人士,他们或许有各自的秘诀,但是他们都是有着规律生活的人。要想快乐健康地宅在家里,我们也要懂得宅的规律。不信你试试,符合生物钟规律的作息,会让我们精神百倍。除了规律的生活,适度的有氧运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实在懒得出门,可以在宅的“途中”去阳台或者客厅扭扭腰,跳一跳。最后,就要说一下宅人的食谱了,宅人要想健康,就要慢慢地学会和方便面、压缩饼干说“再见”,多多地食用蔬菜和水果。
云无心:宅人的食谱不是那么简单的。对于饮食健康来说,有两个互相制约的因素:热量和营养成分。热量对于体重有直接的影响,体重过大伴随着许多慢性病的高风险。控制热量摄入是控制体重的根本,而减少食物量是控制热量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却不能因此减少。因此,简单地节食或许可以减肥,但未必有利健康。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就导致了“合理食谱”的需求,由此养活了一个叫做“营养师”的行业。对于宅人来说,这二者的矛盾就更加尖锐。与普通人相比,宅人的热量消耗要低不少,为了保持热量平衡只能吃得少一些。但是人体系统中食欲和热量不是由同一部门管理的,互相之间也不怎么沟通。宅在家里,面对着近在咫尺的冰箱,要克制自己的食欲实在是很需要毅力。另外,减少了食物总量,也就使得营养成分的保障变得困难。
为了满足人体的营养均衡——这包括热量适当而且成分合理,宅人们可以考虑以下的这些原则:避免或者少吃热量高但是微量营养成分低的食物,比如面包、蛋糕、馒头、饼干、油炸食品等;尽量不吃零食和含糖饮料,为了解馋也只吃水果;每天吃适量优质蛋白,比如牛奶、鸡肉鱼肉、鸡蛋、豆制品等,使用植物油炒菜,避免动物油;用高纤维的营养麦片加牛奶(或者豆奶)做早餐,中饭晚饭以热量低但是饱足感强的食物为主,比如粗粮、蔬菜等。
最后,再提供一个偏方:找几张美国的秘书大妈的照片贴在冰箱门上,她们的“梨形身材”可能会给提醒你——如果不想在身材上也有相似性的话,你得抵抗住许多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