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价格波动

2013-12-29 00:00:00马宇
群文天地 2013年3期

通过回归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了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我国价格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几种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我国物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的,而主要是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间投资回落导致的。得到以下一些结论和启示:

第一,进口原材料价格变化对我国CPI波动影响显著。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进口原材料价格对CPI的影响在当期就显现出来,在一年以后达到最大。方差分解的模拟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进口原材料价格对CPI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回归分析的结果也显示,进口原材料价格在5%水平下对CPI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对我国价格水平从供给方面形成了巨大冲击。我国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价格水平下降压力,是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直接相关的。由于我国经济具有较高对外依存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从供给方面对我国价格水平带来显著冲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近期物价水平的下跌。面对这种冲击,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因为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来看,这种冲击效应在一年以后就会迅速减小,不会导致我国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之中。

第二,产出水平变化对CPI存在着重要影响。回归结果表明,GDP增长率对本期价格水平会产生显著影响。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GDP增长率对CPI的影响在第1期显现出来,并且为正响应,在第7期达到最大,在第15期影响消失。方差分解的模拟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GDP增长率对CPI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

可以看出,GDP增长率对CPI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即GDP高速增长会导致CPI上涨,GDP增幅回落会导致CPI回落或是负增长,因此,我国目前GDP增长率的大幅回落是物价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拉动我国GDP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对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骤然下降,这对GDP增长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由于经济周期的原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出现下滑之势,给GDP增长造成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政府主导的4万亿投资计划及其配套措施,极大地遏制了GDP增幅的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出口下降和民间投资下降带来的压力。所以,为了防止通货紧缩出现,我国应该继续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抵消出口下降导致的需求下降,保证GDP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增长水平。

第三,消费者信心对CPI波动影响不大。回归分析、方差分解模拟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都显示,代表公众预期的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对CPI影响并不显著。有关理论分析认为,公众的预期对物价波动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从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公众对预期并不能对CPI产生显著影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居民消费中的刚性消费占比重较大,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并不能降低这部分消费,而高档奢侈品消费所占比重很小,其需求的变化不会对CPI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总而言之,我国物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的,而主要是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间投资回落导致的。为了避免落入通货紧缩的泥潭,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和落实投资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出口。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