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近几年一直处在上升状态。而美国为了缩小贸易逆差并改善本国就业情况,多次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本文采用2010年11月至2013年4月的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进出口额以及美国失业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进口额、出口额以及美国失业率的影响不显著。人民币升值不能显著改善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和美国的就业状况。
关键词:美国 人民币汇率 中美贸易 失业率
一、引言
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走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近几年中,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受到高度关注。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对人民币汇价升值的要求。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质疑中国操纵汇率,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随即在两会上高调宣布人民币没有低估。同年3月16日美国130名议员联署致函给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及商务部长骆家辉,指责中国政府对货币市场的干预,把人民币的汇率人为地拉低,致使美国丢失了许多工作。紧接着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叫嚣要“打贸易战,拿下中国”。另外,由美国钢铁工人联盟、美国纺织企业协会等46家美国制造业、农业企业组成的美国公平货币联盟也要求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偏差”。
为什么美国如此强烈地要求人民币汇价升值?人们普遍认为,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200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对象。另外,由于中国劳动力和原材料具有突出的价格优势,吸引了很多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可能会引起部分美国工人的失业。而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在中美贸易中削弱了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有助于缓解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提高了在中国的生产成本,可以抑制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所以,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出口疲弱,失业率上升,更把矛头指向人民币汇率。
事实上,近几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下文将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4月的汇率、中美进出口贸易额以及美国失业状况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人民币的升值是否能显著影响中美进出口贸易额和美国失业率。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
本文采用的计量方法主要是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检验方法为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 J. Granger)所开创,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两变量X与Y,为了研究X是否是Y的格兰杰原因,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要求做如下回归:
β0其中, 为常数,i为滞后期, Yt-i为Yt的第i期滞后项, Xt-i为Xt 的第i期滞后项。
如果X对Y有影响,表现为X各滞后项的系数整体不为零。则可以通过受约束的F检验判断X是否是Y的格兰杰原因,即针对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即X各滞后项的系数整体为零)这一假设,分别作包含与不包含X滞后项的回归,记前者的残差平方和为 ,后者的残差平方和为 。再计算F统计量:
其中,m为X的滞后项的个数,n为样本容量,k为包含常数项以及其他变量在内的无约束回归模型的待估参数个数。如果计算的F值大于给定显著水平 下的临界值 ,拒绝原假设,认为X是Y的格兰杰原因。由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期长度很敏感,所以取不同滞后期长度进行检验。
三、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来源说明
本文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上收集了2010年11月至2013年4月每天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并计算出每个月的平均汇率,用ER表示。从中国海关局官方网站上收集了2010年11月至2013年4月每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额的同比增长率,用EXR表示,以及每月中国从美国进口额的同比增长率,用IMR表示。为了分析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进出口的影响,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采用Eviews软件对数据分析。经单位根检验,ER在5%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EXR和IMR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平稳。
(二)汇率对出口额的影响分析
分别取滞后期i=2,i=3和i=4,对人民币月平均汇率和中国对美国月出口额同比增长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
显著水平为1%时,F(2,23)=3.42,大于F统计量,接受原假设,ER不是EXR的格兰杰原因。
显著水平为1%时,F(4,17)=2.96,大于F统计量,接受原假设,ER不是EXR的格兰杰原因。
取不同滞后期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美国出口量进行格兰杰检验的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并不能解释中对美出口额的变化。
(三)汇率对进口额的影响分析
分别取滞后期i=2,i=3和i=4,人民币月平均汇率和中国从美国月进口额同比增长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
显著水平为1%时,F(4,17)=2.96,大于F统计量,接受原假设,ER不是IMR的格兰杰原因。
取不同滞后期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向美国进口额进行格兰杰检验的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并不能解释中向美进口的变化。
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能改变中美贸易?从出口和进口双向贸易的特点看有以下原因:
一是我国出口至美国取得顺差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原料制品,机械设备和其他杂项制品,价格需求弹性比较低。尽管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商品的美元标价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出口量下降,但是出口量的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增加的幅度,反而会表现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上升。
二是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从境外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在我国加工生产。人民币升值可以使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下降,也就是减少了加工的生产成本,部分抵消成品出口时价格上涨造成的在美国市场竞争力的减弱,所以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向美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大。
三是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一类是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产品,另一类是农产品。而对于前者,由于美国对华出口的政策限制,不管人民币怎样升值,中国市场的需求多么大,限制不放宽,美国对华出口也无法增加。
四是美国每年向中国输出大量服务贸易,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顺差,而这部分顺差没有在海关统计显示。
(三)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上收集了2010年11月至2013年4月每天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并计算出每个月的平均汇率,用ER表示。从美国劳工部官方网站上2010年11月至2013年4月每月的全国失业率,用UR表示。为了分析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采用Eviews软件对数据分析。下面是取滞后期i=2,i=3和i=4,对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
显著水平为1%时,F(4,17)=2.96,大于F统计量,接受原假设,ER不是UR的格兰杰原因。
取不同滞后期对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进行格兰杰检验的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并不能解释美国失业率的下降。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的就业状况并无影响。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
一是中国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受到的削弱会受到各方面的缓解和补偿,中国的加工贸易规模并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也不能缓解美国工人的失业状况。
二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将导致美国从中国采购的成本上升,也有可能在短期造成中美贸易规模的缩减,这种短期变动会影响美国企业的运营,带来流动性风险,为了削减成本,维持利润率和规避风险,他们可能会进行裁员,从这一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可能对美国工人的就业有着负面影响。
三是美国早自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进行产业转型,不再依赖低增值的制造业,改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者高利润的服务业。美国制造业的就业比重已经在减少,所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并不会对美国整体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的冲击。
四、结论
尽管美国一直强调人民币汇率低估对中美贸易造成冲击,并加剧美国国内工人的失业现象,但是经过上文的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并不能改善中美贸易巨额逆差与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现状。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虽然对中美贸易影响不大且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但此举可以引起中国的产品价格上涨,失去竞争力,阻碍中国对出口高度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这样一来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的威胁。因此,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更多源自于政治原因。而真正想要扭转贸易逆差和提高就业率,美国需要大力刺激出口,而最根本的办法是对华出口产品的种类结构做出调整。美国的高科技是世界一流的,曾有人换算过,一家波音飞机的价格抵得上八亿件衬衫的价格,因此放宽技术出口才是调整贸易逆差的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1]施永青.美国为何要逼人民币升值[J] .中国企业家,2011(12).
[2]刘晓静,赵永峰.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影响分析[J].国际经贸,2010(24).
[3]尹力,严文达,国瀚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7).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