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等

2013-12-29 00:00:00
红旗文稿 2013年20期

王伟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必须努力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必须认真抓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 2013年10月8日)

戴世平 张含:着力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好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贯彻党的意志,体现党性原则。坚持了党性,宣传思想工作就有了立场和指向。坚持了人民性,宣传思想工作就获得了动力和源泉。一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中,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好。越是面对艰巨任务,越是面对严峻形势,越要树立大局意识,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游离大局、绝不偏离中心。二是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好。做宣传思想工作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等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仅如此,还要努力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中,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好。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人民性,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群众立场,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四是在不断培植精神家园中,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是新时期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重要动力和条件。只有思想凝聚的力量越持久和强大,党性和人民性才能够得到升华和体现。

(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10月1日)

刘维兰 黄明理:以社会公平正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选择

如何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群众内心而不是表面上的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它不只是理论层面的问题,最终还要依存于用强有力的实践事实来验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魅力。具体地说,这一方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通过发展将蛋糕做大,才能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影响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在实践层面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解决和改善民众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提高老百姓的衣食住用行的水平,改善老百姓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还取决于社会制度或体制完善的程度。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只是观念形态或理论形态的东西,观念或理论自身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必须经过实践的转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转换成刚性的体现效率、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制度,才能够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赢得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认同。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不仅要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而且要探求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条件和政策保障,通过建立并完善刚性的制度机制,逐渐净化与社会主义本性相背离现象的土壤。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韩超:如何践行群众路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所面对的客观环境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重大课题。一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须坚持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价值论层面上理解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当中,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最高价值追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灵魂。从方法论层面上理解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求我们的所有工作都要做到“一切依靠群众”。这也就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理论、政策和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人民群众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二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既要重视“人民”又要关注个体“公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居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解决好一些特殊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诉求,面对面地做好对群众的宣传、组织和教育工作。三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既要解决作风问题又要加强制度建设。四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高形式。

(来源:《学习时报》2013年10月15日)

张忠诚:未富先奢毒化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在公、私领域都常有挥霍浪费、一掷千金的现象被曝光,容易让人误以为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物质极为丰富的阶段。更为匪夷所思的是,有人错误地将高消费、奢侈消费认定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式之一,认为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在荒唐。风气败坏的最大危险,就在于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把假、丑、恶的东西“积久成是”变成似乎合理的存在,甚至造成一种不得不随波逐流的态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富先奢之风不仅会极大地固化现已存在的地区差距贫富差距,而且会加剧权力寻租式的“官腐”和投机赌徒式的“民败”。从这个角度讲,奢华只会令中国徒然为维持稳定增加无比巨大的社会成本,只会拔苗助长般地吊起国人本不应该超前消费、超前享受的胃口,甚至最终会给国家和公众招致无妄之灾。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10月8日)

罗思义:有人在用谎言维持中国人的自卑感

中国缺乏自信的根源并非神秘不可知,因为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极大的客观成就与自信心缺乏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还存在一个社会阶层系统性地撒谎以努力维持现状。客观地说,中国的民族复兴是当代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也是世界经济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中国民族主义者们从没有提出过傲慢自大的主张,只是局外人对这一现状作出过清醒的陈述。中国的经济增长使6.2亿人口脱贫,约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两倍,超过拉丁美洲人口总和。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全球19%的人口直接获益,而直接受益于美国或日本工业发展的人口仅为全球3%。过去10年,中国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是大国中最快的。从来没有其他国家能取得中国这样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危险本应是陷入过度自信。然而,自我贬低却荒谬地存在于各个阶层,如系统性地低估其经济规模,一些中国人宁愿被人称呼西方名字等。这一自我贬低的历史缘由显而易见。1949年之前的一个世纪,中国被外国列强践踏。正如马克思所言,“过去的传统会像噩梦一样影响活人的头脑”,中国将外国列强的羞辱内化为民族自卑感。因此,毛泽东1949年的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中国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句话也给国际社会带来广泛影响,凸显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今天中国面临的具体问题是,特定的社会阶层试图通过系统化的谎言来维持这种“自卑感”。中国最近正打击虚假网络谣言。跟踪微博信息的外国人会发现,中国存在“爱丽丝梦游镜中世界”式的奇特讨论,通过镜子观察到的现象与现实世界都是相反的。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惊人之语:“中国工业陷入危机之中,而美国则在经历工业复兴。”而过去6年中,中国的工业产出增长一倍,而美国的工业产出则没有任何增长。还有两名“大V”以虚假数据为依据,得出“俄罗斯经济增长远远高于中国”的结论。而自1992年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年增长率仅为1%,而中国则为10%。此类系统性谎言目的很明显,就是阻止中国认识到自身成就的伟大之处,并推翻引导中国取得如此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背后政治目的的掩饰下,这些谎言意图维持中国根本不应存在的“自卑感”。

(来源:《环球时报》2013年10月8日)

[德]米夏埃尔·施蒂默尔:西方民主成为“过时货”

欧洲民主国家有过比较好的日子。美国也同样有过好日子,而且依靠着世界性的影响力,美国曾比欧洲民主国家过得更好。但现在“政府关门”在那里令公共生活瘫痪,表明民主所需的基本共识已然终结。民主的弱点和缺陷可以列出一张很长的单子:持反对意见的人阻挠乃至勒索,无法管理,国家债台高筑,政党分崩离析,政府分崩离析,国家分崩离析的可能性也不再能排除。此外,还有个致命的恶习,那就是寅吃卯粮,花自己手里没有的钱,以儿孙的福祉为代价换取自己的一时之乐。人们现在回忆起福山宣布的“历史的终结”时,心中有的只是嘲讽。而这一论调曾信者如云,并在政界为人们所乐于使用。导致强大的苏联崩溃的世界性危机会继续发展,而民主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自我革新。自冷战结束后,西方就缺少了组织原则和整理房间的动力。全球各地的危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各种宗教性或非宗教性恐怖组织的劫掠活动,地球在人口和物质层面上的重负———这全都是政治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逃避,必须由全人类共同应对。

(来源:《参考消息》2013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