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活动过程的策略研究

2013-12-29 00:00:00田卫东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4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这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鉴于农村小学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教材,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挖掘、收集、编排身边能培养学生能力的适用的资源。并对如何开展活动过程,进行设计、实践和用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去开展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呢?《纲要》指出: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可是,农村学校在地区、经济、文化、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落后,这就需要去挖掘身边现成的课程资源。有了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那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教师研究的课题。关键是指导学生活动的方法,让他们真正去发掘知识的来源,才有利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一、挖掘课程资源,搭建活动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鉴于农村小学没有现成的、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材,我们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意挖掘、收集、编排身边能培养学生能力的适用的资源,并把他们按课时串起来作为我校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我校地处千年古镇———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中心地带。周边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资源非常多,就看教师的心中是否装着“一切为了孩子和为了孩子的一切”,去挖掘整理可用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对此,我们开发编排了一整套有实效性,从小学生角度来说是新鲜、新奇、具有实用效果的活动课程,主要涉及军事、农业、工业、商业、历史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按学年安排本校中、高年级学生登上教师搭建的活动舞台。

1.军事方面

我们海州区教育局专门建设了一所军事化学校———由锦屏山上驻军派出军事过硬的教官任教的中小学生实践培训基地。基地坐落在风光旖旎、名胜优美的锦屏山下,设施齐全,有退役的飞机、大炮,到这里培训,学生一身的迷彩军服。每期400人,全封闭式地军事训练一周时间。

训练之余,教官和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基地附近的旅游胜地桃花涧,领略我国最早的天书———“将军崖岩画”。训练之余,可以让学生了解连云港市历史。连云港古称海州,据考古学研究结果证实,远在1万年以前,古朐山即现在的锦屏山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锦屏山地带新石器时代遗址有19处,二涧遗址为中国原始农业最早开发区之一。1979年发现的长20米、宽10米的“将军崖岩画”,国家文物局鉴定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一项难得的重大发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天书”。

通过基地培训,使学生获得许多军事知识、本市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知识素养,这也是我编排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

2.农业方面

对于这个方面,我校学生多数来自镇子周围的农村,对农民耕作之事不陌生。活动一:离我们学校最近的是菜园村,这里家家户户都是蔬菜种植专业户。教师组织学生到田头,到菜农种菜现场去观察、体验种菜的操作程序。

每天在我们板浦街都能听到:“罗圩鸡蛋又来啦!”

活动二:板浦镇罗圩村是全市远近闻名的科技养鸡专业村。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养鸡已经由土法养殖到生态科技养殖。许多养鸡科技示范户,鸡舍都实施了现代化,由孵化到蛋鸡养殖,再到用鸡粪养鱼的生态链养殖。组织学生前去养鸡户家,从双脚踏药消毒进鸡舍———帮助添加饲料———打开自动饮水器———让每个学生提个小篮子从架子上捡鸡蛋。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工商业方面

板浦镇是个工业为主的乡镇,1912年到60年代是灌云县城,工厂、商店林立。我在编排活动课程中,特别选择几个百年老字号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生产著名商品的工厂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如,“汪恕有醋厂”“玉仙乐插酥脆饼”“黄四麻子香肠”。主要让学生观察生产过程,增长知识。

4.历史文化生活

千年古镇,文化底蕴丰厚。建于隋末唐初,一直是古海州所辖的经济繁华、文化发达的文明古镇。历史上是淮北最大的盐都,是全国四大盐场中最富有和最繁华的地方。自古即为古海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数学家许乔林、许桂林的故乡。李汝珍在此生活30年,撰写了文学名著《镜花缘》,他的故居已设为纪念馆。

板浦是淮北最著名的古城,文化教育事业相当发达,历代人才辈出。明代作家吴承恩,清代经学大师凌延堪,大学士阮元等曾游学板浦,光绪年间在镇北中正出了个武状元卞赓,驻守广州后,衣锦还乡,状元府遗址尚存。板浦的教育事业一直经久不衰。“精勤书院”“敦善书院”可上溯一百多年。

二、设计活动过程,活动促进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1.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发挥活动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活动时教师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样才会因这份心动而活动得更加丰富多彩。当然,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要求教师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学到真正的有用知识。实践活动也可以与学校德育、学科、班队、节日等活动相结合,以利于提高整体效应。

2.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我们做到了,充分利用了家乡的资源,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使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3.引领学生开展活动,课外体验社会角色

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去体验成功、失败,磨炼吃苦耐劳能力,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因此,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通过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它们使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